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感谢主!我们在周五晚上教会蒙召六周年的感恩礼拜看到,教会的前面多了一个讲台。这是提醒每一位站在台上侍奉的,无论是教会的长老、同工或者是诗班的弟兄姊妹,就是要更加地恐惧战兢自己所站在的那一个位分,其实这也是提醒每一位弟兄姊妹,在主日的时候,让我们聚焦看见神在讲台上,在教会当中,他要来释放的话语,以及他的荣耀在我们的当中。
一、20世纪前后教会建筑风格之对比
我曾经跟李弟兄分享到大学建筑。我想说20世纪以前的教会和20世纪以后的教会,在建筑上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如果去看那些欧美的老教堂,会发现讲台是绕着一个大柱子升上去的,所以讲员要很恐惧战兢地绕着那个旋转楼梯,爬上去,这样让大家都能够看到。那么,到了现代的教会里面,就是反过来,比较像体育场馆,大家围成一圈,观众的位置就越来越高,然后一起往下面看着中间,那个感觉很有点像是在看表演。所以,它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罗马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现代圆形的、环形的体育场馆。那么,就是几万人,他们就坐在高高的座位上面,来看下面的表演。现代的建筑基本上都是这样。
哥林多城也是希腊的世界,我看到资料说,它当时就有可以容纳17000人的大圆形的体育场馆。所以你会发现,哥林多人,在福音传到之前,他们一定已经很习惯那一种方式,他们一定不习惯有一个人是站在比他们高的地方来讲话,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围成一圈,然后把讲话的人围在下面,这样来看表演。他们日常的生活里面充满了这样的表演,他们有非常巨型的音乐厅,有非常巨型的体育场馆。并且在哥林多所举行的运动会是除了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外,整个希腊世界中规模最大的。
如果我们去看哥林多,去看整个希腊半岛,可以分成上面和下面两大块。北边是马其顿省,就是罗马的行省,下面是该亚该省,哥林多在希腊的南部,应该是省会的城市。我们看到使徒行传的第十八章记载,保罗就从雅典渡过来到了哥林多,在哥林多应该是不止一年半的时间,因为使徒行传讲到,他在那里有一年半的时间传扬福音建立教会,之后又发生了一些搅扰,甚至跟当地犹太人发生冲突。其实,那个时候还不是跟罗马政府的冲突,而是跟犹太人的冲突。
在使徒行传第十八章里,你会看见,哥林多教会是保罗在那里建立的,是保罗开始作外邦人的使徒的蒙召之后,所建立的第一间在希腊世界里面的教会。他在那里有一年半之久。而这个教会建立在哪里呢?很有意思,是建立在犹太人会堂的隔壁,就好像是建在四圣祠旁边,而且还不是隔得很远,就是隔壁。并且会堂里面管会堂的一位犹太人的长老,他也信主了。耶稣基督的教会就在犹太人会堂的隔壁,建立了第一间在哥林多的家庭教会。这个冲突是多么的大——如果我们教会是在上翔堂的隔壁,你知道这个冲突会有多么的大。所以,管会堂的人,以及那些不相信基督的犹太人,他们就怂恿着要去告官,要去找宗教局,可是又没有宗教局,他们就直接找该亚该省的总督。如果你去看罗马史的话,你会发现,这一位总督,其实是一位满有名的,并且口碑很不错的罗马执政官。就罗马人在那个时候而言,是有比较民主自由的思想,所以他们有基本的宗教自由的观念。所以总督该尤就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是要来讨论他们有什么作奸犯科的事情,要来告他们,告这个保罗,那就告到我这里来;但是如果你们讨论的是关于你们的条例,关于你们的敬拜,关于你们所传讲的道理,这个就跟我无关。他持守这样的一个原则。
感谢主,借着罗马帝国在当时这样外在的、比较宽容的宗教氛围,保罗就留下来,经过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在那里建立了哥林多教会。之后他就渡过去了对面亚细亚的以弗所。他在以弗所也开始建立教会,然后他从以弗所写了这一封哥林多前书过来。这是使徒,这是一间教会写给另一间教会的书信,这是使徒写给他曾经在那里所建立的教会的书信。
为什么今天早晨开始讲这卷书信的时候,我心里面有一丝的牵挂呢?北京的守望教会,此刻他们正在户外崇拜,我知道我们教会有会友刚好在那边跟他们一起敬拜。我盼望他可以在那个时候,是代表着我们整个教会基督身体的一部分在那里,和他们一起同声地欢呼,像我们刚才所唱的那首诗歌。昨天晚上,我也接到北京守望教会金天明牧师发来的一个消息,他恳请成都的教会,恳请成都教会的同工能够在下一周选择一天的时间,为守望教会的户外崇拜来禁食祷告。我们商量定在星期二,因为星期二正是我们教会的清明节禁食祷告日。我也盼望教会的同工跟教会的弟兄姊妹,如果你们愿意的话,你们在周二来参加这一天的禁食祷告日,也特别在这一天里面把这个事项放在我们的禁食祷告里面。本来这个禁食祷告的主题,是包含为我们不信的家人来祷告、来禁食、来流泪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我们在耶稣基督身体里面的家人,所以也把为着守望教会的户外崇拜放在我们的负担里面。所以,我心里会有一丝的牵挂,因为我不知道今天他们在那里会怎么样。
非常地感恩,我昨天看到发布的2011年全球教会差派的数据,这数据里面讲,今天全世界广义上的基督徒是23亿,包括所有的宗派,甚至是包括我们认为是异端的教派。那么它是一个社会学的统计,就是他宣称他是相信基督的。称为广义的基督徒是23亿人,占全世界人口的33%。然而有一点,聚会的人数只有15亿2千万,也就是说聚会的人数只占宣告自己是基督徒的人里面的65%。我相信这差不多也是哥林多教会所面对的问题,这也是我们今天教会所面对的问题——有35%的人是不聚会的。有35%的人宣称他们是基督徒,但是他们是不聚会的。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谎报神国度的统计数据。这也是为什么教会要有会友制。老实说,如果我要去对别人说,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基督徒,我们心里面常常会有一种试探、诱惑——想说那个数字比较大的。我相信,我不会对他们讲我们有23亿人,我会讲15亿2千万。这是要他们的生活方式跟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他们的信仰跟其他人不一样,他们是要来敬拜神的,他们是要来建造教会的。这也是整个哥林多前书给我们的挑战,因为哥林多前书不像罗马书或者加拉太书,是讲那一个因信称义的救恩的道理,而是将这个救恩的道理延续在圣徒生活的群体的当中。
换言之,哥林多书前后书,包括提摩太前后书,是写给今天世界上那15亿2千万人的。我相信还有差不多8亿自称是基督徒的人,他们没有热情去读这一卷书信,因为这卷书信对他们来讲挑战太大了。他们也不会认为这卷书信跟他们的信仰生命有什么关系,他们只要知道因信称义可以得永生就好了,干嘛要来讨论教会生活?干嘛要来分享基督徒的道德伦理,要来分享基督徒在这个世上的责任,要来分享基督徒群体之间的生活和交往的方式,要透过这一切来彰显出这是主耶稣基督在他们当中的?所以,我们今天分享的主题叫“在哥林多神的教会”。
这卷书信,我有一个的题目——“市井中的圣徒”,来作为哥林多前书系列的主题。在中国的传统里面,我们有两句话,一句叫江湖中人,一句叫市井之徒,这是一个世俗社会里面的,商业社会里面的用语。我们就是这样麻麻木木地活着。哥林多城也是这样的,他们有好多的数据,我都不太清楚。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有人说他们最多40万人,40万是应该把所有的奴隶都加入进来的,因为在当时的一种统计数据是统计公民。如果统计公民的话,他们应该是不超过10万人,但是在那时候,这也是相当庞大的一座城市了。
二、哥林多城和成都市的对比
在今年第一周我写的牧函里面,题目叫做《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我们曾经来分享过哥林多前书,尤其是在去年有一次我们的讲座谈到基督在成都的一个城市的异象的时候,我们曾经把哥林多城跟成都这座城市作过很详细的对照和对比(如果弟兄姊妹中有人没有看过,可以去看我们当时的那个光盘)。其实满像的,非常地像,因为哥林多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商业的城市。
1、商业繁荣
我把这一类的城市作比较,它们有三点是非常类似的:第一,商业非常得繁荣,跟成都一样都是一个消费城市。所有的希腊人,他们的梦想就是,如果放大假的时候就到哥林多去休假,所以这是全国最佳旅游城市,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一座到那里去消费的城市。甚至那是一座整个帝国最淫乱的城市,是整个帝国色情业最发达的一座城市,是整个帝国赌博业最发达的一座城市,是马车拥有量最多的一座城市,和我们都非常得像。
我前两天看见《成都商报》上的一个关于成都市民当中赌博的报道。接受这个调查的成都市民显明,有90%的成都市民是要打牌的;在打牌的里面,显明70%的市民是要打钱的。前不久,就有100多位成都的律师提出了一个立法的建议,就是随着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建议,把赌博的上限提到5000元——5000元以下不是赌博,5000元以上才是赌博。我相信当保罗来到哥林多城和教会的时候,如果他们有哥林多的商报,哥林多的晚报,那他也会看见哥林多城里面天天所争论的就是这样的事情。他们在讨论说,其实庙妓可以再多一些,其实应该放松对她们的管制;其实应该再多修一些赌场;其实应该来发展我们这座城市的这个支柱产业,因为全国的人都到我们这里来旅游。我相信,他们的社会跟城市里面,他们的城门口一定就是在讨论你天天在《成都商报》上所看见的这些事情。所以,第一是商业非常得繁荣。
2、文化鼎盛
第二是文化非常的鼎盛。哥林多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城市,成都也是一座很有文化的城市。成都是全国除了北京以外,知识分子最集中的地方;除了北京以外,艺术家最集中的地方;除了北京以外,穿得最时髦的地方;除了北京以外,异议分子最多的地方;除了北京以外,这里也是一个南部的中国和西部的中国的人口和文化的中心城市。同时,它也跟哥林多一样,是整个帝国的一个大后方,所以在这里面,养成了很慵懒的生活的气息,养成了一个休闲的生活的方式。
有解经家说,对保罗和对初代教会来讲,福音来到哥林多,是一件满有挑战的事情,因为如果在哥林多可以建立教会,就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可以建立教会。所以,当福音来到成都的时候也是这样。
保罗在思想,要怎样向着哥林多人来传福音,这些人他们是很傲慢的,他们的生活是很满足的。他们觉得他们的生活里面,他们的金钱,他们的富裕,他们的文化的各种的身份,在整个这个希腊的世界面,他们满自得的。同时,这也是我们分享过成都历史上五次的大移民,其实在内陆,虽然它不是一个沿海城市,但整个成都的历史上显明,它是一个移民的城市,它有几次这种人口的大换血。和这个哥林多也非常的像,因为哥林多和我们当然不一样,因为它是在接近海的地方,它不是一个内陆的城市。它也有和成都一样的:成都在1950年以后,有大量的南下干部居住在这里;在哥林多基本上是一个罗马帝国的退伍军人所聚集,所优先选择养老的地方。在这样的一座城市里面,和我们真的是非常相像。
同时,在这个世界里面,这个希腊的世界里面,福音来到那里,一下子来到45万人聚集的地方。很有意思,成都在汉代的初年,大概是公元3-5年,也是差不多耶稣基督诞生的时候,差不多耶稣基督几岁的时候,进行了全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普查,在那一次的人口普查里面,成都的人口接近40万人。当时的成都是全国人口数量第二大城市。到后来西汉的时候,成都是全国的第六大人口最聚集的地方。如果哥林多城的公民和奴隶加起来差不多是40万人的规模的话,那其实跟当时的成都,跟2000年前的成都是非常相似的。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巅峰,因为当大量的剩余财富出现的时候,人们可以在这里大规模地聚集,大规模地集会。其实城市就是一个集会。而今天,在哥林多这座城里面,有了另外的一个集会,是一小群人的集会,这就是教会的集会,是神的子民的集会。所以你会看见一种很强大的张力。
三、如何在异教的世界里面做基督徒
在整卷的哥林多前书里面,我们会不断地看到,它有两个核心的主题。
第一,在一个异教的世界里面来做基督徒。什么是异教的世界?在整个哥林多前书里面你会看见保罗在讨论食色性也,讨论吃饭的问题,讨论结婚的问题,讨论淫乱的罪;讨论工作怎么工作,婚姻怎么婚姻;讨论诉讼和文化。他整个地来讨论,当基督徒成了基督徒之后,怎么在一个异教的文化里面来做一个基督徒。结果你就看到,哥林多书所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很完整的信仰,就是信仰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原来做基督徒并不是作离群索居的基督徒,并不是做一个私有化的基督徒,并不是做一个跟这个世界分别出来的基督徒。原来做基督徒是跟柴米油盐(当然现在已经不挑柴打水了),跟饮食起居,跟生老病死,跟日常的言语,跟这个接人待物,原来通通都是有关系的。
原来基督教的信仰是这样的一个信仰,它不只是指到罗马书的一到十一章讲到那一位超越的神,在这个历史上所成就的。并且也涉及到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好像罗马书的第十二章的第1节的一个伟大的转折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当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然后就开始来展开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怎样来生活。加拉太书也是这样,前半部分是讲教义,后半部分就是讲信徒的生活。而哥林多的前后书,整个两卷书都在讲基督徒的生活。它对你的信仰构成一个极大的一个挑战,它要求你把自己完全地来交托出来。
有的时候,比如说你看见一个弟兄姊妹,你觉得他很好,觉得在教会里他对人也很好,但有一天跟他去买菜的时候,有一天跟他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有一天跟他吃饭的时候,发现他脾气那么大,他在外面,他对那个老板,他对别人,他这个言谈举止,他这个跟人家打交道的方式,他跟人家吵架的方式,根本就不像一个基督徒,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成都人。保罗在这一卷书信里面所处理的就是这个问题——怎么在一个异教的实际世界里面做基督徒。信仰、福音,要挑战你生活的每一个的层面。
这个是基督教跟所有宗教不一样的地方,所有的宗教里面好像都在讲奥妙的事情,都在讲那个天上的事情,都在讲那个很玄妙的道理,但是保罗在这里讲夫妻应该什么时候同居,什么时候不应该同居;夫妻之间性的责任是什么;什么人结婚,什么人不结婚,寡妇应该怎么做;吃东西到底怎么吃,有弟兄在场的时候吃不吃,不在场的时候吃不吃,弟兄软弱的时候你吃不吃,弟兄刚强的时候你吃不吃,人家祭过偶像的你吃不吃,没有祭过的吃不吃。我们上一周回去扫墓,蒋蓉就问我,他们把那个祭祀的苹果拿过来就要和所有在场的人分了。所以你都会面对,今天我们都会面对这所有的问题。保罗在里面讲得非常得细,所以显明说,原来基督教的信仰管得这么宽,原来基督教的信仰是包含着你从早到晚每一个生活的环节合和层面。
四、在异教的世界建造神的教会
第二个主题,就是在异教的世界里面来建造神的教会。基督教的信仰也不只是关乎你个人,在你生活的每一个层面去怎么被福音所得着和改变,而且是关乎神的子民如何在一起聚集。
我们刚才讲了,城市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个聚集,而现在,保罗所讲的是在这个不信主的人的那一个庞大的聚集里面,我们这些神的儿女如何在里面聚集,我们如何在里面形成建造教会。所以在哥林多前书里面,也就看见了针对这样一个关于教会的主题,不断地会谈到关于教会的合一,关于责任,关于次序,关于权柄,关于圣洁,关于不同的恩赐,关于金钱的奉献,关于圣餐,关于崇拜当中的礼仪,关于教会的不同的职分等等。于是你又看见,基督教管得这么宽,基督教里面居然……你看见去年底的《人民日报》有一篇文章,就是提出对家庭教会的警惕,他们没有很直接地说基督教的家庭教会,他们用了一个词,叫做“高组织的宗教”,要特别地提防。如果人们都像拜佛一样的多好,到了这个初一、十五去一趟,完了之后大家就悄悄地来、悄悄地走了,他们之间没有任何的组织,他们之间不是一个在一起生命连接程度很高的群体。
可是基督教是一个高组织的的群体。哥林多前书中,保罗在处理这一个议题上,就不断地在处理在这一个的聚集里面你们当如何去行,去处理这里面的每一个问题。就像有一个牧师他曾经说,到主日的时候,其实我心里考虑的最主要的神学的问题,就是今天的桌椅板凳到底应该怎么摆——这个地方应该怎么摆,这个东西应不应该放在这里,应该有什么样的东西,到底要高一点还是不高一点。他说,我考虑的就是这些问题。他的意思是说,其实教会的生活乃是一个很丰丰富富、有细节的生活,乃是一个很真实的一个圣徒的群体。所以,保罗就不断地处理在圣徒群体里面,发生的这些所有的神所设立的圣礼、崇拜的次序、教会里面的权柄,然后每一个美好的次序和每一个圣徒在神的儿女当中所应尽的本分,以及他们的金钱的奉献,等等所有的议题。
在哥林多前书里面这两个主题是不断地交叉的,很难把它分开。因为如果离开了任何在一个异教世界,如何在哥林多建造一间教会,就没有办法知道如何在一座城市里做一个单独的基督徒。如果你离开了在这个城市当中去做一个基督徒,你个人生命里面的那些功课,你就很难来一起在这座城市当中来建造主的教会。虽然是两个主题,但是其实在所有的论述里面会是交叉的。你会不断地看到,有一些段落里面,保罗更加清楚地指到每一个单独的基督徒,就好像只有你一个人单独在地上,是关乎个人生命里的挑战;而有一些段落,我们很清楚地看到,是针对教会的建造,教会的生活,教会的崇拜,跟教会的次序来讲的。
五、确定自己的身份
我们今天把重心放在前面三节的这一段问安里面。在这一段的问安里面,我会看到一个很重要的主题来跟大家来分享,就是关于身份。在哥林多,你会不知道自己是谁;你如果到了一个更大的城市生活,你会不知道你自己是谁;如果你读了更多的书,你会不知道你自己是谁;如果你挣了更多的钱,你会不知道你自己是谁;如果你职位更高,你会不知道你自己是谁;如果你所在的社会面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巨大的变迁,你会不知道你自己是谁。就好像中国,2000年的变局,当鸦片战争以后,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直到今天,他们还在寻找,他们还在问,我到底是谁。那么对于福音已经传到那一座城市里面的哥林多城里面的基督徒来讲,也是一样,保罗一开始在这样子的问安里面,他带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从他的用语里面,从他的措辞里面,你会看见一个非常重要的对我们而言的问题,就是身份——who are you?他是在问这个问题。
1、三个张力
所以,我会看到在这一段里面,在这三节经文里面有三个对立,就是教会和世界之间的一个张力,圣徒和市民之间的一个张力。到底我们是神的儿女,是有尊贵的位分,是与本国的王子同坐的,还是我们只不过是一群市井之徒;我们到底是神的教会,是高超的,是胜过这世界的,我们还是只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同时,信仰跟生活之间的张力。我们的信仰只是撇开在一边的一个部分,还是道成肉身的在我们生命里面的每一个的层面。
昆德拉有一本很有名的小说,叫做《身份》。他身在东欧国家,东欧国家面对了一个很大的巨变,曾经是在欧洲的文明下,共产主义来了之后,在苏联之下几十年的这样一个完全对以前的传统、文化包括信仰、教会的弃绝跟消灭,这个经历跟我们差不多。到了89年、90年以后,东欧又发生巨变,他们又重新回到欧洲,重新在文化的意义上,在制度的意义上,在心理的意义上又回到欧洲。昆德拉长期流亡,一直流亡生活在法国。他写的这一篇小说,包括他自己,很多的人都是有这样的困惑——我到底是谁?他说,在这一个时代,所有人的身份,都像洪水冲过来,不止是冲掉了你的身家性命,冲掉了你的家里的财富,最重要的是洪水来了之后,冲掉你的身份的认同。那一刻,才是真正的洪水,那个洪水过后,你就不知道你自己是谁了。
实际上,哥林多城是它那个世界里面的一座后现代的城市。同时,从教会进入哥林多开始,是一个巨大的标志,就是标志着以神的耶稣基督的福音开始进入到一个现代社会和以城市巨大的人群的聚集为中心的人类社会,以及以希腊的文化,智慧和能力。保罗在第一章里讲到我们唯传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的时候说,他们(希腊人)要求智慧,犹太人是要求神迹。80年代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常常讲一句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就叫“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和力量,现代人不就求这两样吗?Power和Knowledge。当然,是因为这两个都能带来Money。在整个2000年的一个历史上,其实基督徒,当他信主之后,神的教会在历史上,不断地面临这一个身份的挑战,身份的确立,身份的确据——我到底是谁?我如何在一个异教的世界里面确认我是谁?我如何在一个异教的世界里面来做基督徒,并且同心合一建造主耶稣基督的教会?
所以整个现代文明,从启蒙运动以来,尤其是在19世纪末以来,很多的学者知识分子他们在讨论,现代人,或者现代文化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身份的焦虑,或者说关于身份的认知的问题——我不知道我是谁。我们这个时代也是一样的。我曾经在一篇牧函里面说,如果你所生活的这座城市和这个时代,平均十年就面目全非,它的发展速度、改变速度太快了,那么你难以去把握和认识你所在的时代,如果你难以去理解,你不知道你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你就不知道你是谁。同样,如果你所在的教会,神的教会在你所在的这个时代,甚至你自己所在的这个教会,也是一年就发生很大的变化,你难以去理解,难以去把握神在这一间教会,神在这个时代,在祂的教会当中的这些带领,这些心意,你难以去理解和把握的时候,你也会慢慢地,就不知道你自己是谁。
比如说,中国人都希望我们的社会经济增长速度甚至更快一点,我们一定是全世界最快的,我们希望更快,但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每一年经济增长速度都只有0.02%,那么每一年大家都知道他自己是谁,因为去年是谁,今年我就是谁。但是如果这个国家每一年以10%的速度在增长,你就会发现,每一年身份的焦虑增长10%。10年下来,GDP增长一倍以上,就完全找不着北了。因为你的事后的焦虑就在里面完全地被堆积出来,你无法理解这是一个什么世界,你无法理解我是谁。所以哥林多城其实蛮有意思,从哥林多开始到今天,在人类的社会上,我们常常就是起初就是用血缘来认定我们的身份,但是基督徒的蒙召对这个身份构成了一个挑战。
主耶稣基督说:“你若不爱我胜过爱你家里的人,你不能够来跟从我”的意思,弟兄姊妹,不是叫你们都不要去管家里的人,乃是神要求你们对神、对他的效忠超过一切人间的关系。换言之,他要你面对一个身份的焦虑,他要你知道你的身份发生一个很大的变化,他要你把你的整个人的身份的认知从血缘开始挪移到耶稣基督的宝血上去。
民主的身份,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认识,人类2000年的历史里面差不多大部分的时间,尤其是历代以来,开始形成所谓的民主国家,那么民主的认知是这个现代社会里面最重要的我们的认知。
第三个是政治身份的认知。政治身份的认知是现代社会的事情,如果1000年前你去问中国农村里面的一个人,我曾经就去过遂宁乡下一个很偏远的地方,你会常常听到有人这么说:“啊!江泽民是谁?”“啊!毛泽东都死了啊?”“啊!国民党都不在了啊?”你简直会恍如隔世,你简直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因为他们的认知,不是建立在现代政治国家的基础之上的,他们从来就没有建立在那个之上。建立在一个政治国家之上的身份认知,是最近这200年的事情,是随着民主化的这个浪潮,把我们对一个政治国家的认同建立在了一个民众的参与的身份之上,重新赋予了这个社会成员一个公民的身份——这个现代社会的人,才把他的身份认知建立在跟民主国家的关系上。在那之前不是,在那之前我是汉人,我是我们王家的人,那是他最重要的一个身份认知。就是我是儒家,我是这个士大夫,那个是他最重要的一个身份的认知。
2、教会进入社会
哥林多城在这一点上,它超越我们可能大概1800年的地方,就是它已经开始有了它的市议会,它已经是一个建立了一个民主体制的一个城市,虽然它们那个时候的民主只是针对它极少数的公民,它大部分的是奴隶,奴隶是没有任何的这个权利的,是被视为另外一个人的财产。一个解经家他就讲到,他说假如我们想象,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这一封信,被一个不信主的哥林多人捡到了,他看到这一封信,他会怎么想?他会拿起来看,他读到1-3节“奉神的旨意”。他会说:神,哦,我听说过,有些人叫基督徒,他们是相信神的,这个我听过。“奉召来做耶稣基督”,哦,基督,我听他们有人在传说有一个基督死里复活,可以拯救所有的人,我听过,我参加过布道会,保罗的布道会我参加过,保罗这个人我听过,我在报纸上看过他的广告,说他在某一天要讲道。接着他继续读下去,“写信给在哥林多神的教会”,这个时候他会遇到一个对他构成挑战的新的词汇,那就是“教会”。但是,这个词汇对于希腊人来讲是非常熟悉的,因为教会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指被呼召出来的一群人的聚集。这个是希腊人所非常熟悉的一个观念。在中国的传统社会是没有这个观念的,我们说的现代政治国家的认同是近代的事情,但是对希腊人来讲,这个观念是他们非常熟悉的。当这个哥林多人读到“教会”这个词的时候,他第一想到的是什么,就是他们哥林多城市的市议会,就是像我们想到的“成都人大”,就是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因为那个就是一个被呼召出来的一群人的聚集。
议会,这个教会的词的原意是指到议会,它就是指在某一种权柄下面被聚集起来的一群人。那这个哥林多人,他非常熟悉,因为哥林多城就是在一个行政的权柄跟罗马的权柄、管理的权柄之下被聚集起来的这几十万人,并且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呼召出来的一群,虽然不是现在民主投票的方式,但是他们呼召出来的一群人成为这座城市里面的议员或者是执政官。他非常地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因为他有我们中国的现代人才有的那一个民主和议会的观念。
所以当他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他会很惊讶:上帝也在哥林多有一个议会,这是什么意思呢?他们所说的那个神,在哥林多也有一个聚集。他很有可能拿着这封信就去报案,他会认为这是一个政治性的组织,他们要颠覆我们的政府,他们也有议会,他们也在一起聚集。这个词会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就是神的国度——教会开始进入到了社会当中。
3、教会是在神的权柄和道下的一个聚集
我们曾经分享说,教会和社会的关系,其实是从哥林多城开始的。从哥林多城开始,我们看到2000年欧美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一,没有教会,就没有社会;第二,教会在社会中;第三,教会就是社会。教会就是在某一种权柄下所聚集起来的一群人。什么权柄呢?就是耶稣基督的生命。
国家是在另外的权柄下所聚集起来的,公司是在另外的权柄下被聚集起来的。如果人虽然多,但不是在一个权柄下面被聚集起来,就不能被称之为一个议会或者是一个社群。人再少,即便两个人,若你们家只有两个人,也有一个人是家长;一个寝室里面只有三个人,那也有一个是室长;一个小组里面就算有三个人,也有一个是组长;一个教会哪怕只有12个人,也是一个教会,也要有人当牧者跟长老;你们的公司,你们的办公室里面哪怕只有5个人,也有一个办公室主任。不然的话,人再多,都不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因为它不是在一种权柄下被聚集起来的,它不能够被称为是殿,它也不可能被称为是身体。而保罗在哥林多书信里面不断地用殿,就是用建筑和用身体这两个比喻来描绘,教会在神的权柄和神的道之下的这一个聚集。
今天中国很多知识分子说,血缘身份、民族身份、政治身份在现代的中国都是风雨飘摇当中的,所以他们开始就抓住文化的身份。所以今天会看见,儒家的复兴,各种的传统的思想的复兴,甚至去重新修订家谱,因为人们重新要在文化里面去找那个认同。在上海最近看到举行了规模非常大的一次孔家祭祖,全世界的孔子的后代,他们开始重新地穿着以前的服装,他们开始要回到那种身份认同。为什么?其实他们就是要在这个世界里面重新找到他们的身份,他们想抓住一个的身份,不然就不知道自己是谁。就好像毛泽东写的那一句的诗,叫“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把他自己跟谁来作比较呢,你会发现很有意思,虽然他们在做共产主义的革命,但是他心里面仍然暗暗地仍然把他的身份的认同,建立在从秦以来的中国的千古帝王的世袭当中,从此来得到他的身份和人生价值的认同。
所以,身份的焦虑和身份认同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在这三节的经文里面,我从这样的一个主题来看来抓住这样的几个字眼。首先,保罗称呼他自己是“使徒”,他在这里面强调他使徒的身份,因为在哥林多教会里面有许多的人不承认他使徒的权柄,否定他使徒的权柄,藐视他使徒的权柄。第二,他提到“所提尼”。所提尼是哥林多教会非常熟悉的一位,当然我们不知道,他是不是就是使徒行传第18章里面所讲的那一位管会堂的长老,如果是的话,感谢主,在会堂里面有两个管会堂的长老后来都信主了,而且还成为哥林多教会里面很重要的同工,所以他这里没有去介绍他是谁,也显明了哥林多教会的人是很熟悉他的。然后他提到“教会”,他提到哥林多这些人的时候,他称他们是“圣徒”,这是使徒写给圣徒的信。
4、在基督里蒙召的圣徒
所以弟兄姊妹,如果你去看了后面的经文,你会有一个疑问说:保罗是不是在挖苦人啊?这是一群乌合之众,这是一群四分五裂的教会,这是一个有许许多多问题的教会。他接下来就要一件事、一件事地批评别人。然后他说,你们是蒙召作圣徒的,我写给你们。所以在这个地方,你看见身份之间的一种张力,所以我说我们的主题叫做什么——“市井中的圣徒”。保罗不是在挖苦他们,越往后面看就会看见,他们是乌合之众吗?对,他们是乌合之众。他们是圣徒吗?是,他们是蒙召的圣徒。为什么?不在于他们是谁,不在于他们做了什么,在于他们所蒙的召在基督耶稣里成圣,被洗净,被分别出来。所以保罗写这一封信是提醒他们,他们是谁。就好像以前我们说有一个牧师讲,有一次他骑自行车闯红灯,那个交通协管员老太太过来说:“你闯红灯!”他说:“我没有闯,还没有亮。”然后老太太就不放过他,说:“你就是闯了。”就拉着他不放,过了一会儿,他说,有一个信徒从那边走过来说:“李牧师!”他说,哎呀,我羞得想从那个地上钻下去。
就好像去到一个赌场里面,到那个场所里面去找人,然后称他是王长老,李执事,然后称他弟兄,你是基督徒,我到这里来找基督徒,这个身份的张力是多么的大!这一个身份的焦虑,它这里面有对身份再次地确认、有悔改,但是也有保罗写这封信在这个问安里面他告诉他,我不是一个住在以弗所城里面的一个人写信给住在哥林多城里面的一个人,一个地上的市民写给另一个地上的市民,一个罗马的公民写给另一个罗马的公民。不是!我是主耶稣基督的使徒,写给你们在基督里面蒙召的圣徒,我们是天国里面的人。他在他的问安里面,在他要教导神的话语之前,他提醒那些听他话语的人:你们是谁。然后再一个就是提到,“神是他们的父”。在这几个称谓里面会看到,如何在哥林多生活,如何在异教的世界做基督徒建立教会,除非你真正地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在神面前你是谁,你知道在弟兄的面前你是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的面前你是谁,你知道在君王的面前你是谁。
所以从这样的一个身份和观念出发,我们再观察这三节的经文,我就来问四个问题:第一,向什么样的人问安?向圣徒来问安,向一群糟糕得不得了的圣徒来问安。第二,向什么地方的人来问安?向哥林多,向一个富裕的、黑暗的、败坏的城市来问安。第三,谁向他们问安?使徒,蒙召作耶稣基督使徒要传扬福音给外邦人的保罗使徒,在问安。第四,怎样向他们问安?或者说问安的内容是什么?把什么样的祝福和怎样的平安可以带给他们?恩惠、平安。保罗在这里就开始在整个使徒书信里面,看见初代教会里面,包括直到今天我们问安的方式——恩惠、平安。这个顺序是不应该变的,你不能说平安、恩惠。为什么?因为只有恩惠,才有平安。
5、恩惠的含义
摩根讲到这个恩惠的时候,他讲恩惠有三层的涵义,非常的好。
第一层的涵义是指一种美的、善的次序和这个领域一切跟恶、跟丑、跟罪相反的那一种美好的次序。神所给我们的第一个的恩惠,就是起初,神创造天地,渊面黑暗,空虚混沌,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这就是第一个的恩惠,创世的恩惠,就是使混乱变为有序,使虚空变为有意义。所以这个恩惠的第一层的涵义是指到唯独从神那里才会带给我们的那一种美善的次序跟内容,它要解决混乱,要解决罪,要解决虚空的问题,这是恩惠。
第二层的涵义是指到神心里面那一个把这样的恩惠,要白白地给我们的那一个心意,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讲的神的永恒的那个的心意;就是恩惠或者说恩典这个词的我们今天最熟悉的那一个涵义,就是白白赐给我们的东西。但是,摩根提醒我们说,首先不是白白赐给我们的东西,我们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东西上面,是神白白要把这一切美善的赐给我们的那一个心意。这个是恩惠。
第三层的涵义是指到神不但有这个心意,而且恩惠是指神在人类的历史上把他的这样的心意落实、成就在人类的历史和我们的生命当中的行动,这个就是指向耶稣基督的十字架。所以恩惠是指到天父所创造的那一个美善的次序——我们在罪中远离了那个次序。恩惠是指到神定意要拣选并且拯救我们,把生命再一次地白白地赐给我们的那美好的心意。恩惠是关于耶稣基督十字架的救赎,是他在人类的历史上真实所成就加在我们生命当中。这就是平安的来源。愿这样的恩惠与你同在,愿这样的恩惠带给你平安,平安就因此是指活在这样的恩惠当中,站立在这样的恩典当中,与神、与人,在你生命的任何一个层面里面的一种平安、稳妥的关系。
六、身份确认带来的安慰与挑战
当我们问这几个的问题的时候,我看到三个身份。第一,蒙召的身份——圣徒。保罗在这样的问安里面提醒你们,你们是圣徒。你们再糟糕,都是圣徒,你们要知道自己所蒙的召,所蒙的恩。第二,外部的一个身份——教会。你要知道什么叫教会,你要知道神的心意的中心,是在人类的历史上建造祂的教会,就是在他的权柄下所聚集的祂的子民。第三,你们内部的身份——弟兄。
所以在这里,这三重的身份带来什么?
第一,是身份的确认,他要你们再次地去确认你们的身份。第二,是带来身份的挑战。哥林多教会的历史跟我们差不多,保罗在那里呆了一年半到两年,然后保罗离开那里有三年,这是三年之后,从以弗所写信给他们。所以,哥林多教会的历史就是五年,我们刚刚过教会蒙召六周年的纪念,所以跟我们的历史是一样的。保罗是如何去说这个蒙召了五年的教会的?他说:你们富足了,你们样样都不缺了,你们不需要我们了,你们要自己作王了,我希望你们果真可以作王。接下来说,保罗在那里说,你们凡事都富足,接下来又说你们富足了。他是不是又在嘲笑反讽别人,你如果看不见这种身份的确认跟身份的挑战之间的一种张力的话,你可能会认为保罗是在说反话。其实,他不是在说反话,他是带来两重的提醒,一重是安慰,一重是挑战。用身份的确认来安慰你,用身份的挑战来提醒你们。
哥林多的教会的弟兄姊妹高估了自己属灵生命的成熟程度,他们所常常显露出来的骄傲,他们所常常显露出来的生命当中的不顺服,他们忽略了福音对他们生命的挑战和对他们群体关系的挑战,是因为他们过于地强调了福音所给他们带来的舒适,甚至包括在属灵恩赐和属灵体验上面的高举和沾沾自喜。
所以保罗用这三个身份来提醒他们,你们是圣徒,这是向上的关系;你们是教会,这是对外的关系;你们是弟兄,这是对内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当中,我们看见基督教信仰是在这样的一个混杂里面。信仰在生活当中,信仰跟生活打成了一片;教会在世界当中,教会和世界打成了一片;圣徒在社群当中,圣徒跟社群打成了一片,圣徒跟市井之徒打成了一片。这卷书信就是来教导在这样的几个身份里面,在这样几个打成一片的世界里面,如何去不断地确认这个身份,不断地挑战这个身份。然后交织在这两个主题里面:如何在一个异教的世界里面做基督徒?如何在一个异教的世界里面建造主耶稣基督的教会?身份的确认带来安慰,身份的挑战带来扎心。这是我们接下来会不断地在哥林多前书里面所看见的。
最后,对这三节经文有一个总结。保罗是怎样子来问安?在保罗的问安里面看见他的爱,看见他的焦虑,看见他向着他的弟兄姊妹对神的道的忠心的托付,看见他的一种张力。他在向一个不完全的教会的问安当中,彰显出一个完全的教会;他在向一座罪恶城市的问安当中,彰显出一座上帝之城;他在向一群市井小人的问安当中,彰显出一个圣徒的社群;他在向一群职场的人士的问安当中,彰显出神圣的呼召。所以,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当那时的哥林多人读到这一封信的时候,他们会有羞愧,他们会有激励,他们会再次地知道自己是天上的人行走在地上,自己是为永生而活的人,在今天或吃或喝,无论做什么,都要荣耀神,哥林多前书第十章章里保罗这样讲。这也表明了整个哥林多前书这样一个信仰跟生活、教会跟世界、圣徒跟社会之间完全的、融合的关系所带给我们的挑战。
弟兄姊妹,我相信,这一卷书信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挑战都是极其巨大的,甚至它要求你重新、完全地破碎你自己。我相信对每一个团契小组的挑战,对整个这间教会的挑战,对这个教会的每一位同工的挑战都是非常大的,但是所带给我们的安慰和我们可以抓得住的应许也是同样的大。所以当我们在这一年里面,我们透过这样的信息,我们活在这一种张力当中,我们再一次地去确认我们是谁,我们在身份的确认和身份的挑战里面,我们来建造合神心意的教会。
我们一起低头祷告:
天父上帝,我们感谢赞美你!主啊,你的心意是何等的奥妙难测,你所赐给我们的平安乃是一个在你的恩惠当中的,甚至是在我们基督徒成圣的历程当中,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不断地在动态当中的一种的平安。要我们在你的恩惠当中胜过一切的冲突,超越一切的冲突,使你的恩惠临到我们人生里面的任何一个的层面,也临到教会共同体里面的任何一个成员。
天父,我们谢谢你。你在对哥林多教会的教导劝勉里面也向我们展现了,主啊,在你的国度里面和在基督身体里面的那一个尊贵的位分。主,你叫我们知道信仰就是要交出自己的主权,信仰就是要顺服你的诏命,主啊,只有交出主权才能够不断地确认我们蒙召的圣徒的身份,只有顺服你的诏命才能够不断地来回应你对我们身份和在这个世上的责任的挑战。天父,我们在你的面前悔改,我们说,我们知道我们没有饱足,我们没有丰富,我们不能自己做王,我们盼望你的道在我们的当中来做王,盼望基督耶稣在我们的当中掌王权居首位。
我们感谢赞美你。求你来引领弟兄姊妹在你的面前来立志,为着这一年《林前》的查考,为着这一年神的话语在我们生命当中所做的美好的工作,我们在你的面前来立志,在你的面前说,主啊,成就你自己美好的心意在我的里面,使我透过你的话语,让我在今年经历我生命的复兴,让我在今年经历与弟兄姊妹关系的复兴,让我在今天、今年,再次地确认我所蒙召在这间教会的侍奉是什么,以及在这个世上我的职业里面呼召是什么,让我们因此可以去看我们所在的成都这一座的城市,主叫我们知道是神的教会在成都。主啊,乃是你自己在这座城市当中定意不但是来祝福我们,而且也是要祝福这座城市里有许多你的百姓,求你因此来使用我们在你面前一切的侍奉。感谢赞美神,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