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独独身,只有人类会透过独身的方式舍弃性行为,所以换言之,独身也彰显出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地方,所以看到他们之间婚姻和独身是相反的,有们人结婚,有人没有结婚或者还没有结婚,但是人类的独身和人类的婚姻都彰显出了一个跟他们相反的那个词,就是淫乱,相反的一种生命的关系,都彰显出了人类不同于动物的地方。所以实际上婚姻跟独身他们是更接近的,这两种生活方式都显明他们是人类的方式,而淫乱或者中国这个传统的词野合显明了跟动物相似的方式。
前不久我想很多人看过《非诚勿扰》这个电影,在第二集里面我们看见有一种很幽默的方式,就是所谓离婚的典礼,其实在时代周刊去年的这篇文章里面也提到,说在美国社会开始出现为人们离婚,就好像婚庆公司为人们的结婚提供各种中介的服务,说在美国的社会已经开始为离婚来提供各种中介服务的这些机构和方式。我看到台湾有一位学者的文章,也讲到在台湾的一些地方,他们也开始来为离婚者举办离婚宴,就好像婚宴一样的。台湾的这个学者说,他们用这种方式来降低离婚带给他们的羞耻感,以及来降低离婚在整个他所在的这个人群社会,包括人际关系当中所带来的一种负面的冲击,这是一个社会学家的表述的方式。冯小刚在《非诚勿扰》的第二集里面也用这个好像看起来是很时髦的方式演出了一段很幽默的,好像很黑色幽默的,甚至跟结婚的典礼完全相反的,甚至在细节上你们要发誓永永远远的离开,将来不管怎么动心都不怎么样,然后不是指着上帝发誓,他们拿出一叠人民币,对着毛泽东发誓。
虽然看起来很幽默,这个电影很深的表达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婚姻、家庭的危机,在他的第一集里面同样看见那一对恋人他们完全没有办法进入婚姻,为什么没有办法呢?因为我们用一个词,就是好像灵与肉之间有一个分离,不管你从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婚姻,我会称为婚姻,一般都会带来三个方面的结合,我把它叫三结合。一个结合是身体的结合,就是有性的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有财产的结合。第三个结合是生命,这个生命不是指基督徒的生命,包括灵魂的含义。我是指人类的生命,换言之就是婚姻要产生新的人类成员,就是子女,所以婚姻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一定是有这三个结合,身体的结合、财产的结合,以及从婚姻而出人类的新的成员,就是他们的子女,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结合。
但是基督教的婚姻观跟其他的婚姻观,跟这三个结合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我想最大的差别就是在这三结合之上还有没有灵魂的结合?这是我们今天去看所有的对当代婚姻制度或者婚姻场景的理解,就在于说这三个结合之下或者之外,或者之上有没有灵魂的结合?或者我们再换一种方式来问,你要去理解婚姻,必须要理解那个要结婚的人,那个人他有没有灵魂,你知道如果你认为人有灵魂,你对婚姻的理解,对两个人的结合的理解就是这一种。如果你认为人没有灵魂,那么两个人的结合意味着什么呢?因为结合,人有灵魂,身体的结合,财产的结合跟子女的结合就会指向,甚至表达、甚至传递、彰显灵魂的结合。如果人没有灵魂呢?这三个结合就都只是生物学的层面、社会学的层面、技术性的层面的一个结合。我们接下来会看到当代婚姻里面的危机就在于说这三个层面的结合,如果不指向背后的灵魂结合,如果你认为背后没有灵魂的结合,这三个结合就显得不是牢不可破,而是非常的易碎。
在第一集里面,这两个人他们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因为这个女主角曾经经历过一段跟有妇之夫的恋爱,所以他心中忘不了在情感上受到的伤害和记忆,于是她提出说我愿意在身体上完全的忠实于你,我只要跟你结婚,我肯定不会有婚外恋,我不会在身体上背叛你,但是我必须要在心里面留一个小房间,要不要想一想另外一个人,但是你放心,我不会有行为,可是你必须容忍我留这么一个灵魂深处的小房间。她所认为的婚姻的结合是不包括这个小房间,这个小房间的钥匙是不会给你的。这个男主角就说好啊,没有关系,我这样好不好,我把我的心全部给你,把我灵魂里面的每个小房间都给你,但是你要偶尔容许我的身体开个小差,这样大家谁都不欠谁。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个就是今天当代婚姻里面所面对的难题,换言之就是到底身体的结合、情感包不包括灵魂?它是不是完全合一的?人们可不可以,可不可能在没有灵魂的结合情形的那三个结合里面得到他们本来对婚姻的那种期待,在那个期待里面他们所能够得到的满足,他们所能够得到的安慰,他们所得到的回应。
其实人和动物还有一个最大的区分,有一个牧师他讲到在整本《圣经》里面讲到上帝对我们的爱,在讲到上帝对我们的爱的时候,《圣经》用了一个词来表达上帝对我们的这个爱,他说上帝是忌邪的,换一个方式就是忌妒,《圣经》用忌妒描绘上帝对我们的爱,就是上帝对我们的爱,爱到一个地步,不容许任何的事物和他一起分享我们,所以上帝是忌妒的。所以这个牧师讲人类跟所有的动物还有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人类在已经的婚姻里面,包括在性的关系里面他有所有动物都不具有的那种,有的时候让人的整个灵魂、整个的情感都陷入在里面的那种最深的忌妒。有的时候我们可能对忌妒是有一些负面的理解,尤其是有些男人对女人的忌妒感觉到有点受不了。但是这个牧师说忌妒在这里是一个很正面的词,因为这种忌妒的里面反映了对专一、对忠诚、对唯一不变的关系,对独占、对排他的关系的强烈的要求,很奇怪,这种要求存在于每个人的灵魂的深处,都存在于动物的里面,所以他说你去观察人类之间的关系跟所有的动物相比还有这一点,这一点也显明人类之间的关系,两性的关系是不同于动物,而是接近于上帝的,他说就是忌妒。他说就好像这两个人,这个电影里面的那两个人,他们虽然有这种把身体跟灵魂、情感跟肉体要分开的这种困境,但是他说“没有人会在没有忌妒的关系里面,会得到安慰的。”就是我们都无法去除掉里面的那个忌妒的心,因为那颗忌妒的心要求排他和忠诚,我们没有办法把那个去掉,而能够在婚姻的关系当中能够得到满足、安慰。
在我看到最近人民大学曾经做的一个调查,它也显明我们这个时代,在2010年对中国的成年男女的调查,成年男女中有多过1名性伴侣的在访谈里面占到三分之一,而且女性当中不忠的增幅开始比男性更大。人民大学的调查在2000年、06年、10年做了三次调查,2000年的时候的比例是八分之一,06年上升到四分之一,10年上升到三分之一,很明显的可以看到一个增幅。
当然,就我对人性的理解和对中国社会的理解,我会倾向于认为这个数字的增幅不是完全真实的代表了实际上的增长的速度,因为它里面还会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说真话的比例的增加,我相信在2000年的时候去调查的时候,很多人有多过1名的性伴侣,但是在调查的时候会说没有,他不好意思说,不敢说。可是随着这个社会越来越败坏,他们就越来越敢说,他们就越来越敢承认,所以我相信到了10年的调查数据里面会有两个部分显明,这是我自己的解读,你们不一定同意。第一、实际上有多名性伴侣的人在增加。第二、有多名性伴侣的人他们越来越敢于承认,而并不羞于认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羞耻的。所以它又说到男性里面,就是城市里面的30到39岁的企业家、高收入人群以及未婚同居者里面占的比重是最高的,女性里面是在农村的40到49岁低收入人群里面的比重更高,而且以每年13%的比例增速,在最近他们六年的调查数据里面发现,这一点是非常令人惊讶的,就是女性里面的增长远远高于男性。而且让我很惊讶的是这一个增幅最高的并不同样的是来自城市的女性群体,而是农村的女性群体,我想这些数据跟你平常对社会的观察有一致的地方,也可能不完全有一致的地方,这个课题组的学者最后的看法,这个社会对性的关系更加开放,建议年轻人不妨宽松一点,轻松一点,给双方偶尔提供时间、空间,心里面的小房间,甚至容忍婚外情,以减少发现配偶不忠实所带来的痛苦。
在香港的晨报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甚至在网上也引起一些惊讶,说西方婚姻尚且要求对方忠诚,为什么现在中国社会,甚至这些学者们通过他们的调查建议大家不妨想开一点,免得到时候那么痛苦。所以就看到今天这个社会确实在这个方面有很严重的病,而且更可怕的是不认为这是一种病,中国人说人有病,天知否,天有病,人知否,但是他自己,我们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病。我想你们去看各种媒体的报道,你会发现这种观点是越来越强大,在我们今天的社会,甚至是主流的知识分子和学者里面。
我跟大家看一个系列的当代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就是张小刚,广州的,他画了一系列的全家福的作品,他用这个作品来表达的家庭在49年以后的这种变化。我不知道你们看的时候会有怎么样的,这一幅全家福从他的穿作,还有三个孩子可以想象这差不多是50年代,49年以后共产党进城不久之后的家庭。可是你们会看到什么呢?有一个历史的陈旧感,然后你会看到,看到儿子的脸和爸爸的脸很像,不但是相貌很像,神情很像,其实都有一种被革命化之后的一种相同的神情。然后你看到这一幅,这个就显明应该是文革的时间,你看他们的装饰在改变,看见他们的神情也在改变,而且开始用的这些颜色,甚至它不但是一个历史的陈旧感,而且是有一个破败感,而且是有一种破碎,因为它当然是一种后现代艺术的作品,它不是那种写实的描写。他在这里面显明了后现代的那种破碎,那种拼图式的那样来反映这个家庭。这是另外的一幅,你看见这一个孩子,你无论如何不会觉得那是一个充满希望的花朵,你会看见他不是贫血的话就是有畸形,你会发现他的目光里面没有对未来的一种,当然这个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之后的家庭,这是很典型的三口之家,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初期的三口之家。
同样你在这里面看见那种呆滞,看见那种平面化,看见那种家庭的单薄,不但是在数量上的单薄,乃是表明在价值的内涵,甚至他们彼此的生命的关系,甚至他们所指向的一个社会的场景,艺术家想表达这种贫乏、这种单薄,表达这种没有方向。
然后你就看见单亲的家庭,家庭里面的人越来越少,看见他所使用的色彩,这是只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典型的独生子女长大的,全家都把他当成宝贝,所以胖乎乎的,但是实际上是,故意画的是比较扭曲,无论是他的比例,无论是他的神情,他的神情是很成人化的,这也不是一个健康的孩子的像。我想艺术家是在表达中国的未来,其实在表达他对这样的,他在这一系列的全家福的系列里面来表明,全家福是中国传统的对人生,甚至社会、国家的理想赋有温情的词汇。
在这个系列里面,我想透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确实,我们从这些画里面体会到一种精神的脉络,体会到一种气质,是我们所熟悉的,我们跟他们差不多,我们的家庭跟他们差不多,我们身边的家庭也跟他们差不多,我们就活在也差不多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们甚至很恐慌,我们跟这些画所显明的一种精神气质是相似的,这种精神气质可能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生活当中的无力感,感觉到我们生活当中的悲哀。
这是我的典型的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跟计划生育之后,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的家庭,但是我希望我们没有刚才那个全家福那样,但是我想其实我们还是非常相似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想从四个方面来描绘中国当代的婚姻制度或者婚姻的场景的渊源,就是什么样的力量,是什么样的因素,是什么样的文化构成了或者影响了中国当代的婚姻制度,或者当代的中国婚姻的一个场景?这个是基督徒的画家所画的画,我想来表明各种各样的印象,有十字架,有小轿车,就显明他们辛勤的劳动,本来是坐小轿车,但是他们是拿鸡公车推小汽车,但是是人为物欲,他们活着就希望有一天用鸡公车推着小汽车。这是一条狗,像歌里唱的,找到男朋友不如养条狗。
民政部在去年出台了一个推荐的结婚誓词,很有意思,他说我是某某民政局的颁证员某某某,很高兴为二位颁发结婚证,今天是一个神圣的日子,我们就要问到底神圣在哪里?回到刚才的问题,结合之上有没有其他的?在今天这个社会在什么样的意义上还能称它叫神圣?婚姻到底是不是神圣的?婚姻在当代社会所走过的从神圣到世俗的这样一个路,但是今天你发现民政部可是唯物主义,无产阶级政权的民政部给你推荐的誓词说是神圣的日子,这是价值观非常拼图式的结婚誓词。说“今天是个神圣的日子”,今天又不是国庆节,怎么是神圣的日子?“请二位郑重回答我,请问二位是否是自愿结婚,请二位庄严的在国旗和国徽下来宣读结婚誓词。”我们一会儿也会看到我们对婚姻的理解是什么。你会发现自古以来就是几种的方式,第一、为什么需要誓词?为什么连今天的民政部也认为结婚需要誓词?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问号了。第二、为什么民政部也觉得这是一个神圣的日子?这里面也是很大的、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第三、为什么要指着国旗和国徽来宣誓?指着国旗和国徽来宣誓意味着什么?国旗和国徽能够为婚姻,为那三结合之上,就是能够来添加什么?然后他说“我们自愿结为夫妻,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担负起婚姻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互爱、互信互赖、互谅互让、相濡以沫、钟爱一生,从今以后,无论顺境还是逆境,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无论健康还是疾病,不管青春还是年老,我们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同甘共苦,成为终身的伴侣,我们要坚守今天的誓言,我们一定能坚守这样的誓言。”它是各种文化在里面的融合,“孝敬父母、举案齐眉”就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对婚姻的描述,就是你们互敬互爱,互谅互让,我想为什么没有加上共建和谐社会?因为读到这两句我觉得下面应该是这两句话,一转就变成基督教结婚的誓词。我不知道民政部是谁写的,但是“我们要坚守今天的誓言”,最后加了一个“我们一定能坚守”,你会发现这句话有点好像此地无银三百两,说完之后忽然发现没有什么力度,这个力度好像不够,好像没有增添一点什么神圣的力量,所以他们在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再加一句“我们一定能够坚守”。
我想民政部推荐的这个结婚誓词是比较生动的表明了中国今天当代的婚姻的困境和它的期待,它是有期待的,对不对?你看见它是有期待的,社会跟政府一样都期待,都看到,都期待中国人的婚姻能够,或者每一对夫妇他们的婚姻能够有坚定的基础,能够有不变的一天。他们有困境,但是也有期待,然后在这里面混合了很多的文化的因素。
我从这一段誓词里面就来跟大家分享了四个方面来影响中国当代的婚姻制度的渊源。第一个是启蒙运动以来的婚姻观,我在后面打了一个比例,这不是一个准确的比例,这只是我希望透过这个比例能够大致彰显出我对他们的一个脉络和比重的看法,这不是准确的。第二是共产主义人民的婚姻观。第三是中国传统社会、宗法社会的婚姻观或者儒家社会的婚姻观。第四是《圣经》和基督教的婚姻观,你不能说基督教的婚姻观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婚姻场景是没有影响的。至少民政部的誓词里面是有影响的,更不要说今天的很多年轻人至少他们渴望一种所谓很西式的婚礼,他们喜欢那种跟中国传统婚礼不一样的那种庄重或者圣洁,或者叫神圣,或者是那一个誓言的动人,虽然他们不一定去了解背后是什么,但是你还是会看到基督教的婚姻观对当代中国的场景仍然是有影响的,我的意思,我不是指到对基督徒本人的影响,我是指对非基督徒的整个中国社会的婚姻场景仍然是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我觉得比重不高,我只是用这个大体表达我对这个比例的看法,你不要把这个当真,以后说那个只占20%,这不是一个准确的数字。
启蒙运动以来的婚姻观,或者就是很大程度上影响现代今天当代社会,就不只是包括中国,刚才我举到美国的社会的数据,包括法国的数据,那可以说这个对法国、对欧洲的影响也是很大。但是我们也身在其中,我举三个人物来看,一个是罗素,罗素曾经在他的一本叫《婚姻革命》的书里面,他讲到20世纪初期的时候,其实罗素的思想是后来的女权主义跟60年代的性解放运动一个很早的声音,他在这种婚姻革命里面抨击教会传统,基督教传统的婚姻观的性的道德。他说传统的婚姻观就是将婚姻之外的性的关系都视为是非法的,也就是我刚才说的婚姻的反义词是淫乱,但是他说我们必须要十分坦白的问教会为什么要反对一切私通的?我们是否认为教会的反对具有正当的理由呢?他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质疑,然后他开始有许多的路数,他举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表明他对所有的传统道德的反感,他希望能够清楚所有的传统的迷信的道德对人的影响,以至于人们的婚姻甚至是性的关系可以更加的自由。他说“如果在那些自信不会受到关于性道德的童话支配的人当中进行一次调查。”他的意思是说有很多的人,虽然他们已经不相信《圣经》了,不相信那些传统的关于性的道德或者是《圣经》的教导了,但是他说我们还是要小心,这些人骨子里还是受影响的。“他说“即使我们在这些人当中进行一次调查,他们是否在打雷的时候也敢像其他时候一样通奸?我相信90%的人会在内心认为,如果他们在打雷的时候通奸是会受到报应的。”然后罗素就说“人们的解放还不够彻底,他们的骨子里面还是受着这些他们已经不相信的观念的影响,不然为什么打雷会有影响呢?”所以罗素就在这本书里面整个的反对,他反对淫乱是婚姻的反义词,他在提倡一种所谓的更加自由的两性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罗素的这个观念在整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一种当时非常强大的观念,当然他是从启蒙运动以来一直就开始的,启蒙运动的时候,在基本的婚姻家庭的伦理道德上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唯一的一个最大的变化是国家开始从教会那里抢过来了对婚姻的解释权,法国大革命他们砸碎了教堂,砸碎了教堂以后,他们发生的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就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人结婚是在教堂里去结婚,在上帝的面前成立他们的盟约和誓言,然后由牧师或者神父主持、宣告。而在法国大革命以后,政府就开始把这个权利抢了过来,就开始在政府那里举行婚礼,由政府的官员来主持举行婚礼。这就是你们刚才所读到的民政部的誓词,为什么是在国徽和国旗下面宣誓,在整个人类社会就是从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中国古代,从来没有在国家面前宣誓的,包括中国古代社会,结婚的时候你们都知道只是在父母的面前磕头,从来没有人把皇帝的像挂在这里,你们两个要结婚了,看着皇帝的像磕,在中国的古代社会从来没有认为国家赋予了婚姻的合法性。
在西方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在1787年的法国大革命之前也从来没有认为过婚姻的合法性或者婚姻的成立是由国家来赋予和认可的。这种观念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存在的,是直到法国大革命的时候才带来了这样的一个观念,就是关闭了教堂以后,新婚夫妇必须到政府那里去登记,然后以政府的名义来宣告这样的一个婚姻。启蒙运动带来的第一个直接的对当代婚姻制度的影响,就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国家夺走了上帝对婚姻的认可跟命名的权利,被拿到了国家那里。国家的权利延伸到了婚姻、爱情和床上,这个是启蒙运动以来发生的最大的变化,就是人类认为他们的公共的秩序和权利可以来管理、介入或者来命名一男一女的婚姻的结合。而在这之前,无论是西方社会还是中国社会,从来没有过这样的观念。那这个观念在实质上代表的什么呢?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本书是整个共产主义婚姻观和国家观的一本重要的书,它代表着在现代社会启蒙运动以来,最大的影响当代婚姻制度的变化,首先的一个变化还不是道德上的沦丧,首先的一个变化是国家开始取代上帝,取代了上帝在婚姻当中的地位,你可以发现这种场景是直到延伸到今天,比如说今天的很多的年轻人,他们虽然不是一个好像要崇拜国家的人,但是如果你们参加过今天很多世俗的婚礼,你们都知道他们一样的是以国家的名义,首先他们都是要来读结婚证,都是以民政部的名义请领导讲话,这是中国当代社会典型的婚姻的场景,就是婚礼的场景。这里面会看到没有一种仪式是没有意义的,没有一种仪式只是空洞的仪式,而不代表着背后的价值观对你的影响,甚至是对你的控制。中国人的婚礼是怎么举行的?在很大的程度上就代表他的背后的价值观对你整个婚姻生活的控制和影响是什么,所以等会儿还会看到整个这一种国家取代了上帝在婚姻当中的地位,这对当代婚姻的制度到底构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恩格斯在他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里面在1898年的序言里面,他说“在60年代以前。”他是指19世纪60年代。“在19世纪的60年代以前,我们根本谈不到家庭史的研究,因为历史科学完全还处在摩西五经的影响之下。”他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就是在1860年之前,摩西五经,因为它是给犹太人的,他说摩西五经,不是说整本《圣经》,整个基督教对婚姻家庭,对那个时候的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仍然是第一位的,虽然有法国大革命以来的这些冲击。但是他说“在60年代以后,我们就终于开始摆脱摩西五经的影响了。”为什么是1861年呢?因为1861年的时候有一个学者发表了一本很著名的人类学的著作,叫做《母权论》,在里面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我相信你们跟我一样在中学的时候都学过这样的观点,在这个观点里面他提出了一个类似人类婚姻制度的好像整个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样一条脉络,他在里面提出了人类婚姻所走过的脉络,后来恩格斯和马克思,整个共产主义的唯物史观就是认同这个脉络。他说最初人们是没有婚姻的,最初是过着没有任何限制的杂交的生活,他们称为杂婚制度,就是那个时候人跟动物是完全一样的,是没有限制的性的关系。第二、因为这种关系,因为这种完全自由的性交的关系就使得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所以人类社会在那个时候是母权、母系社会,因为你只知道母亲,所以母系就成为那个人类社会当中最重要的权利的系统。然后慢慢的过度到了一个人从杂婚或者群婚姻过度到了个体的婚姻,就是一个人跟另一个人,一个男人跟另一个女人之间的结婚,但是他说那个时候是一夫多妻跟一妻多夫,最后才慢慢的过度到了一夫一妻。他的意思就是说人类并不是一开始一副一起的,其实一开始怎么都可以,最后在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最后人类才出现了一夫一妻,为什么呢?他们就讲这个是因着道德上人们的要求,第二、因着氏族发展,整个人类群体强大的一些要求,人类的理性、经济进步的要求。换言之,你会觉得这四点会带来什么呢?带来一夫一妻并不是值得我们去捍卫的东西,一夫一妻只是人类历史发展当中的过程中出现的,以前不是这样,同样将来也不需要是这样。所以恩格斯整个把对婚姻的理解建立在这个上面,所以最后他说“国家是怎么产生的呢?当这个家庭和氏族衰微的时候,被阶级之间的冲突所无法弥合他们的矛盾的时候,就被国家替代了,国家是在家族制度的废墟上面所产生出来的,这个从社会中产生,又基于社会之上,并且又在社会之中的力量就是国家。”如果你是基督徒的话读到这个话很容易想到超乎众人之上,又在众人之中的不就是上帝。所以在这里很清楚的可以看到,国家主义就在这里诞生。近代社会所发生的最重大的一个变化,尤其是德国思想里面所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就是国家主义的关系,就是国家开始取代上帝而进入到所有的领域,其中包括婚姻这个问题。国家取代上帝成为婚姻当中的至高的那一位,取代个人、家族成为整个社会当中最高的那一位。
所以整个共产主义的思想,包括到希特勒的国家纳粹,在整个20世纪会看到整个国家主义,他们对个人和家庭关系的取代。其实在古希腊的思想里面,一直在家庭和国家之间是什么关系?一直也存在着一种很强的关系,就是亚里士多德和伯拉图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非常强调家庭的意义,他说任何城邦都是由家庭来组成的,我们可以说家庭先于城邦,并且构成了城邦的基础。他说语言是人区分于动物很重要的一点,动物只从喉咙里发出声音,表达它们的痛苦或者是快乐。但是语言却不只是人要用语言来表达痛苦和快乐,而且语言是为了表明正义和非正义,语言是为了能够表达善和恶。这是人类不同于所有动物的地方,只有人能够感受到善和恶,感受到正义和非正义,以及感受到那些崇高的价值,这是共同的拥有这些价值,构成了家庭和城邦的共同的基础。他说家庭是城邦的一部分,甚至离开了对婚姻的理解,你无法理解城邦的意义。所以在整个罗马法的里面,你会看到一个人的公民的身份,也就是一个人在国家里面的公共的身份是由他的家庭的身份来决定的,直到今天法律也是最基本的定义,什么叫中国人呢?中国人生的就叫中国人,中国人是一个国家,是一个公民的定义,是一个公共身份,就是你有没有中国的公民权呢,就意味着你是不是中国人生的?你是不是出生于一个至少一方是中国人的家庭?你是在这个家庭当中所出生的你是中国人,所以在罗马法里面最早也是讲公民不是在广场上产生的,公民是在婚床上产生的,公民是生出来的,公民首先是一个出生很清楚的人,合法的出生于罗马人的家庭的人就有罗马的公民权。直到今天,当然我们国家的公民权的管理会有一些例外,会给一些人特别的授予公民权,但是直到今天这个社会还是最基本的,就是你无法离开一个人的家庭的出生的身份而去定义和理解他在公共群体里面的身份。这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但是伯拉图不一样,伯拉图比较喜欢抽象的东西,伯拉图喜欢抽象的理念的世界,这实际上后来会影响到德国的哲学思想,包括影响到国家主义的诞生,他说没有家庭的城邦是可能的,而且没有家庭的城邦可能是更好的,比如斯巴达就是用消灭家庭的方法来使国家变得更加强调,他用军队式的管理,生下来之后就离开父母,受很严格的训练。你可以看到共产主义、希特勒都跟斯巴达差不多,他们都倾向于用削弱、取代甚至消灭家庭或者跟家庭对立的一种方式去彰显国家的公共的力量。这是在人类历史上一个恶梦,从古希腊的思想里面就存在着这两种很强大的张力。
这是恩格斯,所以恩格斯说国家就这样产生出来,它替代了家庭,所以家庭不再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反之家庭应该为国家而存在,我相信我们当中年龄比较大的、经历过文革的,你们都能够充分理解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不是我在这里用一个很理论性的方式表达,我们当中年龄很大的一代,他们经历过这种思想所开出来的是什么样的花朵,在中国曾经的历史上。
我再举一个例子,除了罗素和恩格斯以外,就是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我们都知道,他把性的力量,甚至人的性的压抑当作是人的问题里面最大的问题,以及围绕这个问题整个人类的文明都跟这个问题有关,甚至人类一切的动力,比如说干嘛要修那么多房子都跟这个有关,但是没有创造那么多财富,甚至艺术家怎么要画一幅画都跟这个有关,他认为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切都跟这个有关。他基本上在这种《性爱的伦理》这本书里面说,作为一个心理学家的观察,有些观察是成立的。就是他看到一些现象,什么现象呢?他们看到在人的一生当中性的压抑,比如说在婚姻之前,年轻人在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面,对性的压抑,在婚姻里面性的压抑,他发现人的很多精神疾病跟这个有关,这个观察,因为我不是专家,不敢说这个专家绝对不正确,但是我相信他们的这个观察是有他的经验上面的总结。但是问题在于弗洛伊德不但是在经验的层面做这样的观察,而且他希望开出关于人类的精神前途的药方的时候他也开始扮演一个思想家或者甚至是上帝的角色的时候,就把对二十世纪整个人类文明的影响是非常邪恶的一种影响,他说必须指出来,在任何一个民族里面,对性活动的任何的限制都会大大的增加人们对生存的焦虑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我觉得他这句话说的很对,他的这个观察是很深刻的,但是原因是什么?对基督徒来讲,《圣经》告诉我们原因是因着人的罪,是的,我们在道德上面任何的誓言对我们的约束、婚姻的誓言也好,还是我们在生活中所承担的任何的一种责任,甚至我们任何的一种刻苦的寻求,其实都会增强我们对生存的焦虑感和对死亡的恐惧感,因为人就是活在对死亡的恐惧感和生存的焦虑感当中的,他若是不能够解决,可是怎么解决呢?他们开出来的方案就是取消对性活动的限制。但是基督教开除的方案是悔改,相信上帝的恩典,重新的得着一个新的、真正从灵里面自由的生命。所以开出来的是不同的答案,所以他跟罗素一样,他质疑教会在婚姻当中的所谓文明的性道德,“我们不禁要问,这种文明的性道德究竟是否值得我们去为之牺牲?作为一个医生,我无法设计一个改革的方案,但是我把这些所谓文明的性道德带来的恶果列出来,我指出它跟现代人越来越多的神经质的疾病之间的关系,我尽到了我的本份,我要进一步的补充和解释,要呼吁人们对这样的一种性的道德进行改革是当务之急。”可以看到这种思想在整个人类二十世纪发展出非常强大的力量。但是今天在欧美的社会乃至在当代的中国社会,我们已经把淫乱这个词扫到了道德和历史的垃圾堆里面了,甚至平均的离婚的时间已经越来越短,问题是有没有减少精神疾病呢?没有减少,甚至是在增加。所以我相信如果弗洛伊德活到今天这个社会,如果他仍然是很诚实的来做这个经验上的观察,我相信他可能会后悔开出来的药方,因为他还是会看到两个事实。第一、经过这一百年,人类的性的道德几乎已经荡然无存。第二、经过这一百年,得精神病的人比一百年前多了一百倍不止。人类的整个的精神体系,人类整个对生存的焦虑感,对死亡的恐惧感。前两天我们家没有盐了,跑去买,大家都把盐抢完了。所以我相信如果弗洛伊德回到今天,他如果诚实的话,他会看到经过这一百年的所谓性的解放的运动,经过一百年的婚姻的这种破碎,经过一百年的婚姻关系的瓦解,甚至人们比以前的人类前所未有的享受到一种所谓对性的自由的看法,但是他曾经敏锐观察到了这个与人类精神疾病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任何。所以这是一种现代的婚姻观,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带来过巨大的灾难,实际上证明这不是改革的药方,这不是人类寻求自由的方案。
第二种我称为是红色的婚姻观。这是前两年的一部电影,叫《芳香之旅》,这个场景我们年龄大的朋友就很熟悉,他们一人拿着一本红宝书,然后对着毛主席的像三鞠躬,这也是我的父亲母亲的婚姻的场景。这个婚姻的场景对于当代中国今天的红色的婚姻观,对于当代中国的婚姻场景,甚至是那些以为我很现代的年轻人是不是没有任何影响呢?不是,其实仍然是非常强大的影响,就像我刚才说年轻人在婚礼上拿着结婚证书由领导讲话,还有刚才民政部的结婚誓词,现在不是对着毛泽东的像或者是胡锦涛的像,而是对着国旗来宣誓。同样是在法国大革命以来,然后经过共产主义革命的红色的婚姻观,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因为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黑色幽默的方法,因为这个公车司机是全国劳动模范,而且作为全国劳动模范是接受过毛主席的亲自接见,接见之后他就不洗手,每个人都跟他握手,所以他整个的生命里面这件事情在他个人的生命里面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甚至赋予了他关于人生的目的,在里面占据了很大的位置。第二、这件事情又必然的会影响到他生命当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婚姻。这件事情对他的婚姻也构成了一个很强大的影响,当然,第一个影响是普遍的,就是那个时代的人都是以这种方式结婚,都必须是在领袖和国家的面前来宣告成立婚姻,是由国家取代了上帝,或者是取代了中国传统的家族、父母的地位,来成为一个婚姻当中的保护神,成为婚姻当中的一个具有赋予婚姻一种魔力的魔术师,也是占了一种角色。但是因着这么一个层面,当时我父母都是这样子,我父母结婚的时候,我爸爸送给我妈妈的结婚礼物就是毛选四卷,所以他们结婚的时候人家送他们的礼物就是毛主席像,就是塑像,他们的新房里面放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塑像,直到放不下堆到床上,所以他们在新婚之夜一不小心就打碎了一个毛泽东的像。他们打碎了毛泽东的像之后非常恐惧,如同弗洛伊德讲的激发了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感,他们连夜悄悄的起来,又不让外面知道,悄悄的到院子里面挖坑埋了,然后不让旁边人知道,可是这件事情发生之后,这个丈夫就阳萎了,这件事情对他个人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生理性的影响,直到他离开,没有治愈。这个电影用一个很黑色幽默的方式说国家不能赋予一个家族、婚姻生命力,国家反而会阉割一个家庭,这是它的黑色幽默,国家使得这个家庭失去了性的结合,失去了后代的产生。国家夺走了对婚姻、家庭的命名之后,国家实际上阉割了、抹杀了家庭真正的意义。这个故事充满了一种象征的意味,但是这不只是一种象征而已。在中国的革命的历史上,它是一种活生生的历史。
我举有一个学者对于1930年到1950年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婚姻法,他做一个婚姻法的研究,非常有意思,他的题目叫通过婚姻的治理。1930年,毛泽东在瑞金开始建立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之后所颁布的两部法律,第一部法律是《土地法》,第二部法律是《婚姻法》,很有意思,革命政权所颁布的最重要的两部法律是关于土地和婚姻的。你就会想到电影《投名状》里面,那些士兵他们去打仗所叫喊的口号:抢钱、抢粮、抢娘们,所以这个学者就讲革命对女性的重新的分配是苏维埃革命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所以苏维埃革命最重要的一点是带来对土地跟女性的重新的分配,所以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在1934年苏维埃政权一建立,颁布婚姻法,而且在婚姻法里面有三个条文,是对家庭,尤其是对女性的重新的分配。第一、废除一切买卖、包办和以前的婚姻。第二、实行一夫一妻制。第三、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即可离婚。在中国的历史上,很有意思,是共产党颁布的第一部婚姻法制订了中国历史上乃至全世界历史上很少见的完全离婚自由的法律,在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就是分田、分地、重新结婚的浪潮。因为只要有一方要求离婚,就可以离婚。当时毛泽东有一个文件讲现在离婚的主要不是男子,而是女子,因为女人刚刚从各种封建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坚决反对离婚的主要是男子,我们要支持那些离婚的女子。所以短短的几年之后,中国共产党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都重新结婚了,到了延安,几乎所有的领导人重新又结婚了,因为很多女学生到延安去了。在中国的革命的政权的建立过程中,一个很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伴随着一个离婚的过程。共产党的干部是一边离婚,一边进城,到最后打下天下的时候就已经离了两三次婚了,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所以《投名状》的电影也有很大的讽刺意味在里面,就是你们无论怎么用崇高的理由革命,你们归根到底骨子里面的就是抢钱、抢粮、抢女人。
毛泽东在新生活调查里面讲到,三年之后他说中下贫民从前没有老婆的,现在都有老婆了。美国的斯朗夫人在她的笔记里面提到一件事,新《婚姻法》在苏维埃地区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结果,就是姑娘的价格便宜了,农业劳动模范老李到我的窑洞来谈新社会的情况,对我说他闹革命闹了一个老婆,只花了二十块,不敢想象我会娶得上老婆。但是革命如何使姑娘的价格便宜了呢?当斯朗夫人问起这个问题的时候,老李回答了两句,第一、我爹现在有地了,第二、现在女人不喜欢就可以离婚,所以大伙儿就不愿意出那么多钱了。所以你会看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就是当婚姻的长久性开始受到影响的时候,婚姻里面的财产的结合就开始变得破碎了,因为很容易离婚,因为婚姻不稳当,所以没有人愿意出那么多钱了。换言之,在婚姻当中也没有人愿意把他所有的钱财跟你分享,所以婚姻越来越变成了一种可以把身体给你,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非诚勿扰》里面,身体可以给你了,灵魂不能给你,或者身体给你了,钱不能给你。金钱的结合就开始因着婚姻这个稳定性的削弱受到极大的冲击,这是一种红色的婚姻观。
后来中国的《婚姻法》又开始矫正了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的完全自由的离婚政策,但是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婚姻法》又开始逐渐的放宽离婚自由的过程。会看到共产党在过去这一百年中,从传统的很少离婚,那个时候也不是不能离婚,那个时候是单方的男人写的休书就可以离婚,到一个完全的绝对离婚自由,到完全收回来,再到改革开放之后放开,这里面可以看到很多的这些思想因素对当代婚姻制度的影响。
这一部电影在前些年讲到有一对夫妇,他的英文的名字叫《In love we trust》,就是美国的钞票上面写的一句话,In God we trust,我们相信上帝,改成了我们相信爱。表达了另外一种对当代婚姻制度和场景的影响,就是所谓浪漫主义和人文主义的爱情观的影响,这部片子表达了两种,一种是受现代的浪漫和人文主义的爱对爱的理解,我们就是要爱,基督教也是在讲爱,但是什么是爱呢?整本《圣经》里面不管怎么去讲,爱都有一个最基本的定义,是自己给出去,爱不是拿回来,爱基本上不是指你得到什么东西,爱是指你付出。所以没有付出的人是不会有爱的,你只想被爱,但是只想被爱而不想付出的人永远得到的都不是爱,甚至有的时候在爱情里面你都会有这种感受,你得到的只是怜悯,得到的是同情,而不是爱,为什么?其实不在于对方的情感可能有问题,是在于你的情感有问题,是在于你没有付出,神爱我们,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死,但是如果你只是接受,你没有对上帝的爱的回应,你还是没有爱,换言之,单单被爱是不能使一个人拥有爱的,爱一定是指付出,要给出去。但是当我们说神就是爱的时候,是指上帝是爱的本源,他可以源源不断的给出去。我在结婚以后没有信主之后,差不多十年不想要孩子,其中有一个说法,我说我没有那么多爱,我的爱是有配额的,一辈子只有那么多指标,就只有那么多,爱自己的妻子,爱父母、爱自己,剩下就没有多少了,我总要留一点点放在银行里,真正缺乏的时候最后还剩一点,就好像钱一样,家里只有这么多。因为我认识到我不是一个爱的发动机,我不是一个爱的发动机,我里面不可能源源不断的流出来,所以我有一种无力感,有一种绝望感,我当时不要孩子是因为我不敢去爱,不是说我有爱不想给出来,是我怕自己没有,就像血一样,只有那么多,流一会儿就流完了,流干了怎么办?这是一种每个人内心里面的很深的恐惧,跟对死亡的恐惧一样。好像今天的现代人恐惧银行里的钱如果哪一天没有了怎么办?我那个时候很恐惧就是我里面的爱没有了怎么办?所以神就是爱,是表明他是绝对的源源不断的爱的产出,所以离开了对上帝的信仰,你说In love we trust,就是你相信你自己,爱是一种在你里面会源源不断产生出来的,其实是变成了对自我的崇拜,还是会带来家庭里面的悲剧。
所以这个婚姻的悲剧,这个故事里面好像每一个人都有爱,但是最后却是一个悲剧,他们生了一个孩子,孩子得了疾病,是白血病,必须要骨髓的移植,需要有近亲属,他们父母、家里的叔叔都来试了,都不合适。他们是再婚的家庭,这个孩子是母亲离婚之后跟他一起结婚的,医生对她说了一句话,这个话变成魔鬼撒旦的诱惑,医生对她说唯一的希望他有一个同胞弟弟妹妹,她妈妈就动心了,出于对孩子的爱,她跟她的丈夫提出来,我可不可以跟我的前夫再生一个?这个冲突摆在他们的面前,导演也是讲他的痛苦,他也爱他的妻子,甚至这种爱超过我们日常很多人,所以他最后做出一个决定,他觉得他可以接受,愿意让她去。她去找原来的,原来的又不干,后来他们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可是人工授精的方法有很多次失败,她在母爱的名义下考虑通奸,最后在这个故事里面,导演试图表明一种伦理的冲突,其实他们这里每个人都很好,每个人都有爱,妻子爱自己的孩子、丈夫爱自己的妻子,甚至原来的前夫也被打动了,为了救孩子就通奸一次,他们两个人最后还是上了床,其实那个人也结婚了,任何人都知道在那种关系中所受到的伤害甚至会超过其他所有的事情,所以这两个家庭在他们整个的婚姻的根基上再次被撕碎。可是它给了一个很人文主义浪漫的名字In love we trust,他们在这个故事里面表达什么样的爱呢?什么样的一种婚姻观呢?什么样的一种两性婚姻的关系?什么样的爱呢?又看见在这里面凸现出当代社会的一种迷盲,一个危机,这个危机甚至不只是我们说到一切的败坏、一切的婚外恋、一切的人的罪对中国今天当代的婚姻家庭的伤害,而且涉及到就是人们想爱也没有出路,也仍然陷在这种困境当中,也仍然没有办法面对这种很真实的艰难,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到底怎么做才是爱呢?到底怎么做才不是彼此伤害呢?到底怎么做才是神圣的,而不是淫乱的呢?
所以看见当代婚姻的两重危机,一个危机是在罪里面的堕落,第二个危机是想从这个泥潭里面挣扎出来,盼望一个更好的,希望变得更好的时候,问题在于找不到出路,没有方向。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在这个故事里面仍然还是有体现,就是子女、后代在这个故事里面所占据的显赫的位置,包括这个丈夫也很爱这个小女孩,在他们的观念里面,他们不是那种很现代的青年男女,他们的观念里面有一个很强的是中国传统的后代、子女可以值得他们去牺牲一切的观念,在里面影响。所以我看到从启蒙运动以来的这样一个婚姻观,共产主义革命的婚姻观,中国传统社会的婚姻观以及《圣经》和基督教的婚姻观,其实在今天共同的影响着中国当代的婚姻的场景。
有一次我在一个婚礼上,我曾经讲过一个陕北的民歌,我认为它代表了一种比较接近基督教的婚姻观,尤其在家庭和国家的关系上,是我一个陕西的朋友,搜集了很多原汁原味的陕北的民歌,而且他很会唱,他搜集了很多没有被陕北的游击队员和共产党改过之前的民歌。其中有一首是恋爱的时候、结婚的时候唱的,只有四句,“百林子过河沉不了底,忘了娘老子忘不了你。”这句的意思是表示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表明中国传统的父系的、垂直的家族的关系和它所代表的婚姻的目标与理想,哪一个家族垂直的后代不是婚姻当中的第一位,而是一男一女在上帝面前所定立的平行的婚姻的盟约是人际关系当中的立约,这是对中国传统婚姻观的一个极大的挑战,但是也不完全,因为中国的古代把女子的出嫁称为归,就是回家的意思,就是她归到了她应当归到的地方,但是那个归不是指她归到她和她丈夫成为一体,在中国传统是指她归到了丈夫的祖辈的父系的宗族里面,这是跟《圣经》的婚姻观是相违背的。中国传统的婚礼是由父家来主持的,只是代表妻子必须离开父母,但是却不代表丈夫需要离开父母,其实直到今天可以知道,中国的婚姻家庭里面好多的矛盾都跟这个有关,跟父母的关系、婆媳的关系、跟上代人的关系,就是没有办法。所以应该给他们唱这首歌,“忘了娘老子忘不了你。”第二句,“宁让皇上的江山乱,不让咱俩的关系断。”这一句也是很合乎《圣经》的婚姻观,家庭是国家的根基,江山乱没关系,婚姻的盟约先于国家、高于国家,并构成国家的根基。这个是对一百年来红色婚姻观和国家主义传统的反抗,有可能,“宁让皇上的江山乱,不让咱俩的关系断。”我有一次婚礼的时候讲到,你们可能要一生一世在一起,你们的婚姻可能五十年,但是这个国家不一定五十年,你们可能会经历一个政权的动荡,很多我们当中的一些年老的,他们一生的婚姻里面要经历几个朝代,什么是真正的悲哀呢?真正的悲哀不是说这个国家会灭,真正的悲哀是政权还没有垮台,你的婚姻先垮台了,一个政权都还没有灭亡,你们就灭亡了,你们的婚姻就破碎了,你们的婚姻不如国家的政权,其实这个才是人类社会真正的崩溃,真正的崩溃不在于国家的崩溃,而是在于每一个婚姻、家庭的崩溃。这也是为什么人们看爱情的故事,为什么最喜欢清晨之恋,喜欢乱世当中的爱情,就是表明婚姻应当具有一种力量,是胜过这个国家的兴衰,是可以倾国倾城,可以地震、海啸、乱世,在那当中所显明的不变的盟约才体现了婚姻的真实的意义。
我们用两个来描绘基督教的婚姻观,就是盟约式的婚姻,在基督教,在《圣经》所给我们对婚姻的最基本的观念就是婚姻是一个盟约,所以才会有誓言,如果他不是盟约,就没有誓言这个观念,如果你对婚姻的理解不是一个盟约的关系,你就是在那里读誓言,那个誓言对你一点意义都没有,那个只是在表演,最后再加一句“一定要坚守,一定要守住,不然就没有用。”所以有一次一个朋友他说他不太理解,为什么教会不为非信徒举行婚礼?说我们是歧视非信徒,我说不是歧视,因为他要说出誓言,他不能说谎,他要在上帝的面前说出一个誓言,如果他根本不相信上帝,我说不是我欺负他,是他欺负我,他把我当什么,当33频道的主持人吗?随便就站在那里摆一摆姿势,随便说两句话,又没有人当真的,他把我当演员了,对不对?我是相信上帝的,他要在上帝面前立下一个誓言,他根本就不相信上帝,我说这不是教会歧视他,是他没有办法说出那个誓言,是因为他自己不相信,教会不能让他站在一个说谎者的地位上,教会让他知道,如果他不相信有一位上帝,他如果不相信婚姻是一个盟约,他没有办法说誓言,他只能说我决定要爱你。就像《非诚勿扰》里面,他们要结婚的时候,问秦奋,说你二十年后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爱我?其实这个话的意思就是她想要一个誓言,她想要一个不变。秦奋就说你要我说真话还是假话?说真话我二十年后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爱你?然后女主角生气了,说你不能说句话哄我吗?我们发现如果不能确定相信婚姻是一个盟约,誓言无法就是说话互相哄哄而已,她说我就可以做到,我就可以保证二十年后还是今天这样对你好,秦奋说了一句话“你说的那个好和我说的那个好是一样的吗?”意思就是像《圣经》里面说的你是就是说,不是就说不是,多说一句都是出于魔鬼,因为你不可能指着天、地,指着任何的东西,使你所说的话具有多增加的一点魔力,多增加的一份担保,多增加的意义,不可能,除非上帝是真实的,否则山盟海誓有什么用呢?你对着大雪山、喜马拉雅山宣誓,过两天它就地震了,它一点不可能增加你所说的话具有的担保的作用,因此如果婚姻不是一个盟约,就根本不存在誓言这个概念,更不要说你是对着国家起誓,对着国旗、国徽起誓,还是在谁的前起誓,完全没有任何意义,你只可能把婚姻理解为一个契约、合同。
这就是今天当代婚姻制度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婚姻法》经过了修改,最高法院对《婚姻法》的司法解释也出过几次,如果你观察它的变化的脉络,就是不断的契约化,整个当代的婚姻制度的变化,包括婚姻实践和场景的变化就是契约化,因为你找不到一个誓言,只可能越来越接近一个民事合同,如果看婚姻制度的演变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不是你说这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就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如果那个神圣的盟约不存在,就必然越来越世俗化,直到它跟一份个人合伙协议没有任何区别。今天中国的《婚姻法》基本上已经到了跟一份个人合伙协议没有任何区别,甚至到了一个地步,不如个人合伙关系。尤其如果你看最近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如果我们只看婚姻里面三结合的财产的结合,你会发现财产结合的程度已经低于个人合伙关系了,就是连个人合伙,两个人做生意责任都比这个大,我认为中国的婚姻制度也是到了崩溃的边缘,在于它的财产的结合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步。我们用这四个里表达《圣经》给婚姻的蓝图,他是在上帝下面所成立的一个盟约,所以谁能够来提供呢?誓言在什么样的意义上成立呢?什么叫做盟,你们看中文的盟是皿,上面是日月,皿是做什么的?是用来装血的,所以盟的意思就是歃血为盟,指着日月、天地流血,杀鸡宰羊表明心志,这是盟,下面就是人说的话,上面是一个折断,古人结盟都是如此。都表明盟是跟死亡有关的,盟是跟流血有关的,换言之,什么叫盟约?盟约和契约的区别是什么?盟约是拿命来换的,不舍命就没有盟约,不流血就没有誓言。所以基督徒的婚姻是成立在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宝血之下,不然你今天结婚表明今天把心掏出来给你看,就见神的面了。因为必须流你自己的血,你不流自己的血流谁的血呢?不然就没有誓言,就像我们常常急了说“我只有把我的心掏出来给你看了。”所以盟约只能建立在血,那宰鸡宰羊是古代的祭祀,所以盟约是建立在上帝配合的,而且是在十字架上为你而死的上帝,就是基督所流的血,没有血是没有约的,没有血是没有誓言的。《圣经》给出来的婚姻蓝图是这样的是一男一女的结合,因为神造人是造男造女,如果你承认人是上帝所造的,性别就具有你今天不能完全了解的意义,那个意义上帝的蓝图是放在一男一女当中的。
第三、婚姻是指向身体的连合,有性的连合,但是这个连合是指向灵魂的结合。为什么说指向灵魂的结合呢?因为在所有的人和人的关系当中,这就是我们涉及到我们对婚姻的反面是淫乱的理解,就是在所有的人的关系当中,只有婚姻、只有一男一女的婚姻,他们的结合需要用身体的联合去表达,这就使得他们的关系从所有的人际关系当中被区分了出来,这种区分也就使得身体的连合、性的结合具有了其他所有的结合所没有的独特的意义,就是它指向他们之间的整个生命、包括灵魂的完全的结合,这就是为什么身体的连合在神的心意当中被视为是圣洁的,而指着不在婚姻以内的任何性的关系是淫乱的。因为在婚姻之外有任何的身体的联合,就会使得身体的联合成为对婚姻一男一女的结合的独特的、唯一的表达的意义就被抹煞了,就被摧毁了。只要你承认人有灵魂,只要你承认有一位上帝,就不得不在圣洁和淫乱之间有一条非常清楚的界限,就不得不看到婚姻是身体的连合,这是单单建立在婚姻盟约当中的上帝赐福。
第四、婚姻是永久的联合,一生一世。所以为什么有的时候一些朋友没有相信神,但是他听到基督徒的誓言的时候,听到直到死亡把我们分开的时候会非常的感动,因为如果在世俗的观念里面会觉得这个是很忌讳的,结婚,大好的日子为什么要说死?但是基督徒在他的誓言当中提到,誓言一定是跟死亡有关的。第一、盟约是跟上帝所流的血有关,这是跟死亡有关。第二、跟你的死亡有关,就是死亡才是打破这个誓言、使这个誓言终结的原因。其实这个看见是上帝在《圣经》当中给婚姻的蓝图。刚才我说有一位丈夫,他妻子信主,他说为什么?我就讲因为她相信了上帝,她对婚姻、情感、爱的理解都跟以前不一样,这个对她是一个挑战,对你也是挑战,就好像你们今天的婚姻的关系,假如说可以打七十分,那么她现在因为相信这一位上帝之后,并不是想把这个降下来,降到四十分,而是她被挑旺了,她其实看到神的心意原来婚姻是可以比她所想象的更加的美好,其实是可以达到九十分,但是这个时候你如果不理解她的生命当中所发生的变化,你不理解她的心里所发生的变化,不理解她的信仰带给她对婚姻、家庭,对夫妻之间的关系的新的变化,你就没有被挑旺,你就觉得不错了,很多人才三十,我从来没有想过还有一种什么关系,那根本就不可能的,你没有被点燃,没有被挑旺,没有看到还有更美好的,所以在你们之间就二十分的差距,所以这段时间你们就经历到一个关系的张力,这个很正常。经历这个张力不是她想降下来,其实是因为信仰打开了一个可能性,是可以更好,所以你会在《圣经》里面看到,所以我也想说,如果我们当中有在恋爱或者是婚姻里面,有一方还没有信主的,《圣经》里面其实是描绘更美的婚姻的蓝图,这个蓝图是今天这个世界上的人很难去相信、很难去接受的,因为它的美是你很难相信的,第二、这种美所带来的圣洁的要求又是现代的人不想接受的,因为凡事好像都有代价,既看到了美,又看到了界限,这个时候对现代的人都构成一个非常大的冲击。
我们看到基督教在当代社会,其实在婚姻的议题上有过很多的声音,天主教在二十世纪的时候,其实最早发出这个声音,为什么说天主教比新教更早的发出这个声音呢?因为在天主教的观念里面,对婚姻的看法比新教看的更高,就是他们把婚礼视为是圣礼,对他们来讲,对天主教来讲,那个才是真正神圣的日子,因为他们觉得婚礼是圣礼,跟基督徒的洗礼、跟圣餐一样,是上帝设立的,可以表达内在的我们和基督之间的关系的外的在记号,上帝所设立的记号,所以称为圣礼,因此天主教在经过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性解放,道德的革命之后,他们在七十年代,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的时候,天主教发布了一个教会在现代社会的牧职的宪章,面对后现代的世界,他们发出了一个很全面的对各个方面的议题的看法,其中在第二部分的第一章里面就讲维护婚姻和家庭的尊重,这是基督教在面对二十世纪人类整个婚姻关系的动荡,婚姻和性的价值道德的混乱之后发出来的第一个非常强大的声音,就是他们坚持传统的《圣经》的基督教的婚姻观,说教会在当代世界负有非常严峻的、艰难的,但是是伟大的使命,就是维护婚姻和家庭的尊严。在很长的文件里面,我读到的时候,我觉得在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新教、教会学习的。他们对于当代社会的婚姻,就像我今天讲到一些当代的婚姻制度的危机,他们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对当时的西方世界刚刚经历过的混乱有非常深入的观察,然后对于《圣经》所坚持的婚姻的圣洁、婚姻的坚固性、婚姻的价值,包括在里面他们重新非常强调的用语,就是婚姻是盟约,仔细的区分了婚姻不是契约,而是神圣的盟约,是指向那一位为我们死的上帝和他的子民之间的关系。
第二就是洛桑会议之后,新教的福音派联盟,在第二次洛桑会议,1989年的马尼拉宣言里面,在这份新教的文献里面有两处提到教会在今天这个世界,在婚姻上所持守的,“我们首要的责任是要向我们现在的朋友、亲戚、邻居和同事做见证,在家庭当中来传福音,对已婚或者单身的基督徒都是很自然的事,呼吁基督徒要在家庭当中来向着已婚和单身的人传福音,一个基督徒的家庭不仅应当尊崇上帝对婚姻、性和家庭的标准,还要为那些受伤害的人提供一个爱和和平的避风港。”在这个文件里面清楚的看到教会的信仰在今天这个时代是能够医治、是能够来传扬福音,来面对整个世界在婚姻价值上面的败坏和他所陷入的困境。同时在另外一段讲到基督徒的公民的责任的时候,他们说基督徒应当透过婚姻、家庭的稳定、商业中的诚信,殷勤的工作,对残障人士的服侍和对有需要的人的自愿活动,为国家的福利做出贡献,公正的政府不必对基督徒有任何的担忧。这里面也提到在当代的社会基督徒一个非常重要的见证就是在婚姻家庭里面。
前一段时间在福音派的调查里面,他们发出一个很大的警告,在一些福音派的教会里面他们的离婚率和美国社会一般意义上的人群的离婚率已经非常接近了,这里面就呼吁整个教会在失去它的美好的见证,所以它提醒每一个基督徒来讲,不但是尊崇上帝是你自己能够享受到在婚姻当中上帝的祝福,而且基督徒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有责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为主做见证的,非常重要的可以把耶稣基督的福音带给这个社会,不信的人在婚姻、家庭的困境当中遭受伤害的人,是基督徒可以带给他们的,所以天主教和新教在二十世纪的后期都特别强调基督徒在婚姻当中上面的见证,把这样的一个见证当作是教会生命的非常重要的祝福和影响的管道。
刚才我讲到我们的《婚姻法》已经退到不如合伙的协议,传统的《婚姻法》,2001年,中国修改《婚姻法》之前,我们财产的结合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婚后财产成为夫妻共同的财产,婚前的财产经过几年以后成为共同的财产,这个已经是一个很大的退步,因为基督教的婚姻观,包括西方社会,直到最近这个世纪以前的婚姻观都是指向婚姻成立,就意味着两个人财产的完全的合一,这也是今天我们教会对信徒的要求。所以教会,包括我们在举行婚礼的时候,我们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一个基督徒不接受婚姻要带来他们全部财产的合一,我们是拒绝为他们举行婚礼的。但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86年的制度里面就开始在这个地方有一个突破,就区分了婚前财产和婚后财产,说婚后的财产在婚姻存续期间是共同财产,婚前的财产要看情况,看什么情况呢?就是要区分动产和不动产,以及结婚的年限,就是说不能因为一结婚就变成两个人的共同财产,如果结婚经过五年或者八年,事实证明这两个人真的会在一起,法律就通过不动产通过八年,动产通过五年就是他们的共同财产。到了2001年这一点又开始突破,讲到一方的婚前财产就算结婚三十年都是个人财产,列了五条,把这五条完全的在法律上划为个人的财产,所以有钱人再也不用担心结婚之后老婆就有自己一半的财产了。我相信中国的工商人士在推动这个法律的修改上起过很大的作用,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没有一个渠道可以让社会各阶层公平的参与法律的制定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婚后的财产再次提醒你们仍然可以约定为是自己的,这是01年的非常大的突破。03年最高法院司法解释再一次突破,就是解释什么叫婚前财产的时候又把很多类的财产延伸理解为是两个人的分别财产,然后去年底,最高法院出了一个关于婚姻法司法解释的征求意见稿,这个征求意见稿出来之后,即使在今天这个社会仍然引起再一次的争议,在这里面再一次退步,比如说“婚姻存续期间,一方要求分割共同财产。”这个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离婚了才分钱,它说“如果发生这两种情况下可以分”,这个突破已经不但是区分了什么是婚前的,现在进入到婚姻关系里面,在这两种情况下如果他们感情不合,已经分居,就可以请求已经开始分钱,这对传统婚姻制度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再一个,个人的财产所产生的孽息也认为是个人的财产,也就是不把孽息称为婚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财富,就是你结婚的时候带了一条狗跟他一起结婚,结婚之后这个狗生了一条狗,还是你的。再一个就是对中国传统婚姻观念的屈服,就是涉及彩礼和嫁妆,彩礼和嫁妆在两种情况下可以返还,如果事实证明虽然已经登记结婚,但是还没有夫妻之实,还没有婚姻生活,可以要求返回彩礼、嫁妆。涉及到婚后财产了,有一方的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可以是一方的单独财产,这个实际上就是中国传统的彩礼。结婚的时候你妈买的一套房子,离婚的时候可以带走,如果是父母双方出资购买的,按比例划分。这已经是低于个人合伙了,如果你看个人合伙企业法,你会发现这个财产的分割已经低于个人合伙关系。我们已经完全的把婚姻当作了一个低于合伙关系的、介于合伙企业和公司之间的财产的结合关系。
我相信这会带来对中国的婚姻的咒诅,所以我盼望我们当中的弟兄姊妹为此祷告,这个解释还没有最后出台,还在征求意见,盼望弟兄姊妹能为此祷告,能够尽自己的力量,能够去发出基督徒的声音,能够反对这个社会在婚姻制度上的后退是如此之远,甚至比很多西方的《婚姻法》退的更加现代、更加自由。
还有如果婚前签订了不动产的协议,婚后共同交付按揭的,那么离婚的时候可将不动产认为是个人财产,所以他提醒很多人买了房子再结婚,不要办了结婚证之后才去按揭。会发现这些条款是魔鬼撒旦黑暗的力量对今天每一对的年轻人极大的试探,极大的婚姻的咒诅和试探。关于夫妻借款的法律的要求,也是要还的,个人借钱个人还,如果以个人的名义借钱,离婚的时候自己还,除非你能证明是两个人共同用于生活,这几个解释已经把原来划了一份婚前财产归个人所有,现在进入到婚姻存续期间,甚至侵入到双方共同财产里面也开始不断的撕裂财产的结合。但是这一切实际上也很容易理解,就是如果在我说的三结合,身体的结合、财产的结合到子女这之上,没有一个盟约的关系,没有一个灵魂的结合,那么这是必然的现象。中国的离婚率必然会越来越高,婚姻当中的夫妻的分别的财产,财产的不合一会越来越多,对子女的伤害会越来越大,非婚生的子女或者单亲的子女的比例会越来越大。今天你的孩子上幼儿园、小学都会发现和十年前巨大的差别,我们读小学的时候班上就没几个是父母离婚的,很少有一两个,甚至大家有点歧视他,也不是歧视,就是觉得怎么有点怪,为什么他们的家庭和我们不一样。但是今天很大一部分,非常大的比例,以至于他们不孤单。他们并不会因着这个在这些孩子的人群中受歧视,因为非常普遍。
所以我愿意每一个基督徒在这里面来寻求,对这个社会婚姻、家庭的负担,看到我们自己的责任,我相信基督教对当代的婚姻有一个责备和挑战,那个盟约的关系挑战离婚的自由,那个完全的合一的观念挑战今天各种的财产分割。子女的生命权是对强制计生的挑战,我们希望以后有一个讲座讲到基督教对计划生育的态度。这个离开父母的要求是对传统的父系家族的挑战,这个观念的挑战,是传统的挑战。与妻子的连合,盟约当中的连合是对中国传统的子女中心的挑战。婚姻当中的对舍己的爱的要求,是对于男人中心、大男子主义的挑战。在婚姻当中对秩序的要求也是对女权主义的挑战。我认为这是基督教在这七个方面对当代的婚姻、家庭构成的责备和挑战。同时我也相信耶稣基督的福音对当代的婚姻也是在很多方面是唯独他能够带来医治和救赎,对破碎的家庭的医治,对自我中心的救赎,以及他们在一切的家庭的自我中心,金钱的捆绑的释放,对前途未卜的交托,对亲人直到死亡的得胜,对信实、对忠贞的赏赐,我相信也在耶稣基督的福音里可以带给我们的婚姻这样的医治和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