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教会的后代
弟兄姐妹们,主日平安。
在这两周领会的牧师、长老都有提醒我们带小孩的父母。我们不是在责备孩子,我们是在责备父母。我要特别地讲,这不是牧师、长老个人的看法,这是长老会的决定。在教会的章程确定教会的劝惩,当中最轻微的是公开责备。
所以长老会决定公开地责备那些不责备孩子的父母,公开地批评那些在崇拜当中不管束自己儿女的父母,也警告那些尊重自己的孩子胜过尊重耶和华的父母。我们不单单是为着公共崇拜的秩序,这是一方面,因为主日教会的崇拜乃是这个地上最重要和最庄重的聚会。大地之上,没有什么比主日崇拜更庄严的聚会。
同时我们乃是提醒父母们记得,你们把孩子带到主的面前来接受洗礼的时候所立下的誓言:“要从小照着主的道来教训孩子,使他到老也不偏离。”我们乃是警告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到了一个危险的地步。我们也鼓励教会负责主日接待的弟兄姐妹们,我们也授权给他们,将那些暂时脱离了父母管束的孩子带走,如果在那里打闹,在会堂里面走动,而父母却没有去管束他,请父母在主日崇拜结束后去认领自己的孩子。
牧师不应该作恶人,但有的时候就是必须要作恶人。在教会,同工们有的时候不敢遵守教会的规矩,然后他们就对那些弟兄姐妹说:“你们去找王怡牧师。”所以他们就找到我,我就说:“不可以。”然后我就当恶人。有的时候我也听到主日接待的一些弟兄姐妹们分享,他们也很为难。
一去干预那个孩子就看见父母的脸色就变了,所以他们也很犹豫要不要去管教那些会堂当中不守规矩的孩子。我在这里也要鼓励主日接待的弟兄姐妹们,负起你们的责任来,不管是牧师的孩子还是长老的孩子,如果他离开了父母的管束,在会堂当中不守规矩,而父母却没有出声禁止。你们就把他暂时地带离这个会堂,请他们的父母在主日崇拜结束后再来认领。
以前我刚刚服事的时候,有一位牧师讲到一个例子,他就讲说:“因为那是海外的华人教会,每次主日完了大家一起有爱宴,有很大的教会餐厅。我们也很想那样,但现在没有那个条件。那教会就立了一个规矩说:‘所有的人特别是小孩子必须把自己盘子里的饭吃完了才能够去添。’但是有很多的孩子,特别喜欢吃某一种菜,盘子里剩了很多,他们就不要了,要另外去添菜。
同工们不太敢执行这个规则,那一天,这个主任牧师就拿着瓢站在舀饭的那个地方,小孩子过来了,牧师就说:‘你还没有吃完,为什么来添饭?你要把所有的东西都吃完了,我再给你添。’那个孩子很委屈,想吃东西没有吃到,就回去了。过了一会儿,他爸就过来了:‘哪个说的不能添饭?’一看是主任牧师站在那里,牧师说不能给他添饭,你要让他吃完了就给他添。”牧师说:“我连着作了三周的恶人,然后就要同工们遵守这个规矩。”
所以我恳求有孩子的父母和没有孩子的弟兄姐妹们,我们都同心地来为着教会的后代,他们不但是每个家庭的后代,也是神的儿女,是这间教会的后代,也为着主日崇拜服事的那些同工们祷告。如果父母不愿意配合,不认为人家是在爱你的话,他们很难去做。
一、 离别与相会
这一段的故事讲到“离别与相会”。二十一章开头的第一个字在原文当中就是“离别”,因为离别了以弗所,那里已经经过一次离别与相会。接下来到耶路撒冷的路上,不断地经历每一次相会就是离别。每一次相会你读到都好像是泪眼汪汪。每一次的离别也是相会。我们就看见保罗不断地走向他的死亡,不断地走向他人生的那一个目的地。
所以昨天我写了一段守主日的话说:一、人的命运是在地上分离,天上相会,因为在地上我们总是要分离;二、人的命运是在地上相会,天上分离,如果你的人生目标只是在地上两厢厮守,那么天上的分离却是一件更加可怕的事情。但是谁能够想象这么大的恩典呢?就是在地上也相会,在天上也相会。所以我祝福那些在主日在地上来与主相会的人们,即使流着泪仍是何等地幸福。
在这一章当中,你看到保罗每一次与弟兄们的相会,每一次与各城教会的分离,流着泪却仍是何等地幸福。主日也是来表达这样一种信仰跟人生,就是不断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断地走向主,不断地走向那一个凭着信心而不是凭着眼见所看见和进入的神的国。
上一周归正学堂有期中考试,他在叙述罗得的故事。我就问他一个问题:“罗得的妻子为什么要回头呢?她回头就变成了盐柱。”我的孩子回答得很好,他说:“第一,圣经没有记载;第二,但是我猜,城里有许多财富。”(回答很正确哈。圣经没有记载,但是我猜。)所以我想这也是我们常常回头的原因,在城里刚刚买了房子,在城里有许多的东西。
1、出城又进城,宣教与劳教
我们讲到整个使徒行传乃是什么呢?乃是出城又要进城。甚至我们讲到保罗是以劳教的方式去开始他宣教的历程。所以现在他就要来开始这一个被捆锁、被劳教的方式来宣教。我们在整个使徒行传看到这一根主线,甚至在两千年的教会历史上,教会传扬福音、信靠耶稣基督的这一根的主线。你是宣教吗?你是宣教。你是劳教吗?你也是被劳教。差不多劳教就是宣教的方式,也就是说你始终要为福音来受捆绑,始终要为福音来受委屈,始终要因福音被这个世界拒绝。
保罗在腓立比书三章十三节那里表达了一个态度,是跟罗得的妻子为什么要回头相反的。我们常常地会记得这句经文,就是保罗说:“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腓3:13)所以我们在这一章的相会与离别的故事当中,看到的那一位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保罗,看到那一种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人生的态度和信仰的态度。
他们一路经过许多的地方,有一位自由派的学者这样子来评论保罗,当然也包括路加。他说保罗这个人缺乏艺术细胞,何以见得呢?因为他一路在希腊各城里面走来走去,亲眼目睹了无数的艺术品、伟大珍贵的建筑、许多美丽的事物,可是在他的著作、或者整个使徒行传、或者整个新约圣经当中,居然一字不提,显然没有艺术细胞。路加在这一段的记录当中也是一样。
我今年有两次去徐州(晏鸿弟兄的老家在那里),在教会有服事。我到了江苏徐州,那个中原地带跟我们四川真的不一样。我就看见长途客运车在我面前过,写着五六个不同的地名,全部都是在中学历史课上学到的地名,全部都是那些在著名的历史当中的地名。
我们四川一个地名都没有,在四川根本没感觉,因为你在历史课一个地名都没学过,中国历史的中心都是在那些地方。所以我到那里一看那些汽车上写的名字,每一个都是我很神往的,每一个都是我从小听过没见过的,都是有一个伟大的人物、或是伟大的事件、有一个伟大的战役在那里发生的。我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所以保罗在这一段也是一样的。他们先去到哥士,哥士那里有一座相当著名的医学院,与希腊的名医希波克拉底有关。每一位学医的都会知道《希波克拉底誓言》,我不知道中国的医生会不会宣誓?每一位的医生都会宣誓,而最早的那一个医学的誓言就是《希波克拉底誓言》。
你要知道路加是医生呢,相当于一个木匠到了鲁班的家乡,居然没有流露出一点点很神往的神情。然后他们到了罗底,罗底岛上有一座很著名的大学,尤其是修辞跟演讲在那所大学当中是很有名的。并且岛上也有一座巨大的太阳神的塑像。
然后他们到了推罗,推罗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商业城市。所以和这个相应的是,你看到保罗坐船,船到了推罗就卸货。卸货这个词在整个新约当中就只出现这一次,就是在推罗,它只在推罗卸货。所以你就知道保罗一行是坐商船,换作现在他坐的就是那种大型的集装箱远洋的货轮。
当年马礼逊来华的时候也是一样,他是坐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因为那个时候只有东印度公司才有船开到中国来。所以一直都是这样,有人忙着赚钱,有人忙着传教。那个时代在地中海奔波的人只有这两种人:第一就是做买卖的人,所以只有商船,那个时候没有客轮的。当时的中国跟英国之间也是没客轮的。传教士只有搭载商船,因为只有这两种人是肯冒险的,商人肯冒险,传教士肯冒险,所以传教士就坐他们的船。其他的人不愿意冒险。在现代社会,大家才去旅游,才有各种其它的目的。
2、四海之外皆兄弟
让我引用《论语》的一些话,在《论语·颜渊篇》里面讲到一句很著名的话,就叫做:“四海之内皆兄弟”。有一个说人家都有兄弟姐妹,我们家没有就觉得有点孤单。那天学堂的杨老师跟我们说:“她叫小朋友起来说今年最感恩的事是什么?王书亚是第三个。第一个站起来说今年最感恩的是有了一个弟弟,然后第二个站起来说今年最感恩的是有了一个妹妹,然后王书亚站起来:‘啊…’,他一下子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因为今年他又没有弟弟又没有妹妹。
所以论语当中,人家都有兄弟姐妹,我们家没有兄弟姐妹,那个人就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个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好像儒家的伟大的理想。不过我在以前写了一篇文章,叫做《四海之外皆兄弟》。因为中国古代“四海之内”的意思是什么呢?其实也就“中国”这块地方,不包含所谓的四夷,不包含现在的彝族凉山、阿坝,不包含中国文化之外的地区。
张载有一句名言,也是中国文化当中很著名的,叫做:“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同样这些话都很伟大,不过这些话仍然等于在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仍然是给那一个理想加了一个范围,一个是地域的范围,四海之内;一个是族群的范围,就是华人或者叫汉族人。当然在今天呢,有那么多的民族,我们就叫中华民族。
可是在保罗的宣教当中,我们看见基督教所带来的是“四海之外皆兄弟也”!我们看到了一个突破了无论是在犹太人传统的观念,还是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或者是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的伟大的理想,是都被打破了。福音乃是传到四海之外,不但是“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乃是到地上的万族、万国、万民。凡有气息的都是我的兄弟姐妹,凡有气息的都要来敬拜耶和华,认识那一位耶稣基督。
在地上的万族当中都有神所爱的人,甚至直到今天,唯有基督教,在全世界各族、各国、各民当中的基督徒,唯有他们以兄弟姐妹相称。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惊讶,令人惊叹的事。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力量、任何一种宗教、任何一种文化跨越了四海之外,跨越到了比“民吾同胞”更广泛的一个人类的画面,而以兄弟姐妹相称。
在我们的生命当中,有许多次的相逢。跟第一次见面的圣徒相会,不知道你们常常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有的时候我跟一位信徒见面,从来没有见过,第一次见到他,有可能之前在网上认识,通过电话或者怎么样,有可能根本不认识。可是常常那一种见面,有一种你知道你是在跟家里的人相见。虽然你跟他按理来说就完全地陌生,就是第一次见面,可是那一种相会就有一点好像贾宝玉见到林黛玉的时候说:“这个妹妹我以前见过的。”
这个兄弟或姐妹是在耶稣基督里的,虽是第一次见面,又不像第一次见面,好像是理所当然就应该是认识的,就应该是弟兄和姐妹。因为我们是“一主、一信、一洗!”甚至有的时候,是不同种族的弟兄,见到一位国外的基督徒,甚至连语言都不完全地通,可是仍然有一种亲密感,这是多么美好的这样子的相聚。
前几天一个老同学跟我联络,也是好多年没有见的老同学,他们夫妇说今天要到教会里面来参加崇拜。我上一次到台湾的时候,特别去台中探访一位柯老师。我们在一起分享了很多,我们都很敞开,看到上帝对我们这几年的带领,我们有三年没有见了。甚至我们里面,上帝给我们的托付以及我们今天的属灵的状态,我们对教会的观察、忧虑,我们个人生命当中的软弱。
后来我们谈论了很多个小时,结束的时候,他忽然说了一句话:“我们这是第几次见面呢?”后来想起来这只是我们第二次见面,第一次见面是三年前我去拜访他,在一起有很深的交流。然后这其实是第二次去拜访他,我们在一起也有很深的交流,我们真的是有一种心心相印。
他说:“我在台湾,我的身边从来没有人这么地理解我!我所思想的、我的认信跟你完全地一致,在上帝里面我们的托付、我们一些的目标是何等的彼此的安慰和激励,但不过我们只是第二次见面而已。”所以在信仰当中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一种关系、这样的一种情感真的是上帝赐给我们非常美好的情感。
3、保罗定睛基督
巴刻博士在讲到这一段的时候说,他反驳保罗缺乏艺术细胞。对保罗来说,良辰美景、名胜古迹都算不得什么。他的眼里看到的只有失散的灵魂和基督十字架的救赎。而我们很多的基督徒在旅行的途中故意不跟当地的门徒联络。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是去玩,我们故意地遗忘福音的使命,我们现在就是去看那些东西的,因为我们现在是去休息。我不知道你会不会这样?
不过我常常会有这种挣扎,我每次出行坐飞机的时候,我常常很挣扎要不要跟旁边的那个人说话?我要不要问他有没有听过福音?然后又想我现在想睡觉,我现在不想传,现在想休息。我待会儿到了之后,在教会里还有服事,所以我现在不服事,我现在不要跟他讲。
所以我在路上经常都有很多这样的挣扎,到底要不要跟旁边的那个人说话?到底要不要问他有没有听过福音?到底要不要告诉他我是一个基督徒?到底要不要问他有没有读过圣经?如果他有兴趣的话,告诉他我是牧师,我们聊一聊吧。很多的时候,我好像不想来打扰我自己的旅程当中的一点休息也好,我觉得我要有我自己的时间……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同样我想举《论语》当中的另外一句话。在《论语·宪问》当中有一句孔子讲的话:“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士”就是士大夫的士,就是士大夫或者是读书人,或者是知识分子。“怀居”的意思就是贪恋自己的安逸,贪恋他自己的家乡,贪恋他自己的家,贪恋他自己家里的沙发和宽大的席梦思。“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这样的人算不上一个“士”, 算不上是一个知识分子,算不上是在孔子看来一个追求仁义、伦理和道德的人。
我们在保罗的身上,在我们耶稣基督向教会颁布的使命当中,我们甚至也可以这样子讲,虽然我们有可能一生都住在一个地方,这也是好的。可是如果一个基督徒把这里当作他永远的家,不怀念天上的家乡。如果因为他不怀念天上的家乡,而不怀念在远方的神的儿女,不怀念在远方的从近处到远处的主耶稣基督的教会。
如果他的整个生活的焦点,只是他个人的生活和家庭的生活,只是在他自己的这一片的天空和空间,他不配被称为一个基督徒。因为基督徒都是领受了直到地极见证主耶稣基督的福音的一个天路客,都是领受了怀念和向往那天上的家乡的一个在地上寄居的人。我们感谢主在地上寄居的生活当中给我们的一切,但是这一切真的不是我们的盼望。
4、保罗将被捆绑
所以在这一个故事当中,三番五次地提到保罗被捆锁的预言。第20章以弗所的讲道里面“临别讲论”中,保罗已经提到了,在各城都有圣灵告诉我在前面会有捆绑,在那里保罗就已经说了,不止一处,都有这样的预言。在这个里面我们再次看到两处。
第一是在推罗,到了推罗的时候,门徒们被圣灵感动就对保罗说:“不要去耶路撒冷,因为在那里会有捆锁。”然后到了凯撒利亚,特别是那一个叫亚迦布的先知,这一点有点像旧约当中的先知。他以一个很生动的动作把保罗的腰带拿来,捆在自己的手脚,说:“你也要这样被捆锁,圣灵说犹太人在耶路撒冷要这样来捆锁这条腰带的主人。”
所以在各城里面,保罗每走到一个城,都是分离与相会。而在每一个城里面,同工们、弟兄姐妹们都苦苦地劝他不要上耶路撒冷,因为那里有捆锁等着你,事实证明这真是出于圣灵的。因为之后保罗就真的在耶路撒冷被捕,然后直到押往罗马的道路,所以这是这一个故事的中心。
我们会看到这个预言是真的,就是保罗将在耶路撒冷受逼迫和捆锁,这个预言是出于圣灵的。但是呢,说预言或因着这一个预言来劝告保罗的人看来是错的,因为他们对保罗说不要上耶路撒冷。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这个内容是真的,就是他真的要在那里被捆锁,但是劝他不要去的人却错了呢?
二、福音的真正目的
因为在这里你会明白预言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甚至在这里你会明白福音和基督教信仰的真正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目的不是趋吉避凶,不是趋利避害。圣灵告诉我们这件事必要失败,那么是否这件事就不要去做了呢?亲爱的弟兄姐妹,不!你还要继续问神的意思是否就是要叫我失败?你明白吗?如果这件事情要亏本,是不是神的意思就是不要做呢?不一定,有没有可能神的意思就是要我去做那一件亏本的事?而神的旨意是在这亏本之外还有祂美好的旨意呢?
1、你真正的信仰是什么?
所以你会发现如果我们首先就假设人做事情和人做决定,就是要趋利避害,就是要趋吉避凶,这个就是你的人生的真正的信仰,这个就是你的人生的所有的选择的真正的动机。那么如果告诉我去了要糟,我就不去;如果告诉我这件事要亏,我就不去;如果告诉我这件事情有危险,那我就不要做。因为我里面那个真正的信仰、真正的那一个最高的决定的规则叫做趋利避害,叫做趋吉避凶。
如果是这样的话,所有的信仰对你来讲不过只是一个帮助你趋利避害、趋吉避凶的手段而已。然而我们在保罗的身上看到,不是。保罗是趋凶避了吉而不是趋吉避了凶。换言之,如果信仰没有改变你全部的人生目的,你实际上根本无法知道神如何带领你,在你的人生当中做正确的决定。连预言都不会告诉你,因为预言只是告诉你要发生的事,可是它并没有告诉你要不要去做。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开车去一个目的地,非常清楚知道你要去那里,而且必须要去那里。如果路上GPS告诉你前面5公里出现交通堵塞,你不会掉头而去。你必须去那里,而那是唯一的一条路,在那里就算堵上两天两夜,你也还是会在那条路上。
GPS告诉你的那个内容是对的,真的会有堵塞,这一点不会改变你的决定,因为你必须去那里。但是如果你不一定要去那里,如果你是一个出租车开着空车在到处寻找要坐车的客户,这个时候告诉你前面有堵塞,你马上就转头走了嘛,因为还有很多的路可以走。
如果你要去灾区参加救援,新闻告诉你前面发生了塌方,你不会改变行程,因为你正是因为那里有塌方你才要去那里的,那就是你的目的。如果你是警察,你不但不会因为前面出现了抢劫你就绕路,你反而会赶过去,因为你的目的就是跟这个有关,就是因为那里出现了抢劫,所以你才要去,因为你是警察,你知道你自己人生当中的身份是什么,你知道你人生当中的目的是什么。
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趋利避害、趋吉避凶,而是到底你要去哪里?而是你人生的目的地到底是哪里?如果那里很危险,如果路上很艰难,你的人生的目的地会因此而改变吗?这是信仰给我们的挑战。
2、保罗与耶稣的相似
我们会看到保罗的这一个选择和这一个的预言跟耶稣很相似,我们把整个使徒行传的后半部:保罗进耶路撒冷或者最后保罗进罗马,跟起初基督进耶路撒冷来相提并论。相似是什么呢?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预言要受害,不断地预言要被捆锁。第二,同时这个预言不断地成为别人反对的理由,耶稣从他第一次告诉门徒,他要在耶路撒冷受害,门徒就不断地反对耶稣去那里。
不相似呢,耶稣是自己,因为他是主,自己把这个预言说了出来,这个预言就是福音,就是以色列人千古以来上帝的那个救赎计划的必定要实现的预言。说出来是他自己说出来,而听到预言的人不断地反对,希望避免。而保罗呢,是相反,是旁边的信徒不断地说出来这个预言,然后反对他去。而听到预言的这一位,他自己如同耶稣一样,他反而必须去走他必须要走的道路。
我们看到预言说他要交在罗马人的手中,“交在谁的手中” 在新约当中是一个相当彰显上帝主权,和祂的旨意的一个用词。在路加福音和马太福音里面,耶稣对着门徒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的手里!”(太17:22),在另一处他说:“看哪,我们上耶路撒冷去,人子要被交在祭司长和文士,他们要定他死罪。”(太20:18)
有的时候,耶稣是说他要被交给大祭司,那么你可能会说那是那个背主的犹大要把耶稣交给大祭司。有的时候他会说他要被交给罗马人,那么你会说那是犹太人大祭司把他交给罗马人。但是,当他说:“人子将要被交在人的手里!”他就没有再区分犹太人跟外邦人了。
我们知道旧约当中人的意思就是亚当,也就是说人子耶稣必须被交在亚当的手里,交在亚当的后代的手里,这里的意思乃是指到天父要照着祂自己的旨意,和三一上帝父与子在永恒当中的,那一个拯救我们的计划,被交在人的手里。路加福音二十四章七节说:“人子必须被交在罪人的手里,钉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复活。”
如果信徒和主的门徒被政府迫害,整个圣经叙述的焦点并不是政府按着它自己的意思迫害了信徒,而是信徒按着上帝的意思被交在了政府和在上掌权者的手里。所以这是给了我们好大的安慰。亲爱的弟兄姐妹,无论我们被交给了谁,都是交给了主。上帝把祂的独生的儿子交给了罪人,交给了亚当的后代,交在了十字架上。我们为什么不能被交在这个世界的手上呢?保罗为什么不能被交在罗马人的手上呢?
3、不是勇敢,而是信心
保罗之所以固执不听劝,执意要去耶路撒冷被交给罗马人,是因为他相信那一个被交在十字架上的福音,相信那一位被交出去的耶稣已经从死里复活了,所以他也可以交出去。你也可以被交出去,我也可以被交出去,因为这个不是勇敢,这个是出于信心,是因为基督被交出去了,而他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所以,保罗在这里不是道德的英雄,而是信心的英雄,保罗不是因为他的勇敢的行为、勇敢的选择而称义,而是因为这个行为和这个选择背后的信心而称义的。
所以什么是福音呢?如果你只是从这个故事中读到了保罗的勇敢,他太了不起了。那你并没有读到这个故事当中的福音,并且你也不太可能从这个故事当中受到真正的激励。因为这会意味着说:“我不是保罗,没有那么厉害,没有那么了不起,没有那么勇敢,保罗是特殊材料做成的,我不是”。
所以你一旦只是看到他的勇敢,你就把他跟你撇开了,他甚至不能成为你的激励,因为没有人可以激励人。除非那个人的选择、那个人的行为的背后是对耶稣基督的信心,那一个信心所指向的那一位耶稣基督才能够激励和改变我们。所以我们需要从这个故事当中读到的是对基督的信心。
他被交给了人,不单单是被犹太人交给了罗马人,也不单单是被犹大交给了大祭司,乃是被神照着祂的慈爱,也为着我们得救的缘故,被交给了我们这些罪人。他被杀,他复活了,如今掌管着这个世界,决定了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件事,胜过了我所恐惧的一切。
亲爱的弟兄姐妹,你怕什么他就胜过了什么。你怕什么呢?你所怕的一切就是他之所以被杀的原因,罪恶、孤单、黑暗、死亡、冰冷、哭泣,你所惧怕的这一切他都胜过了。所以保罗活在这样一个福音当中,活在这样一个信心当中,他领受在这一个福音当中的他人生的目的地,所以他可以被交出去。他流着泪说:“你们所说的话令我心碎。不要说是捆绑就算是死在耶路撒冷,我也必须要去。”
4、历史上的信心英雄
在苏格兰的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作家卡莱尔,写过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做《历史中的英雄》。他描绘了人类历史上许多的英雄,给他们归类为不同的英雄。在他的这一部名著当中,他说人类历史上的英雄当中的最高的一类叫做“信心英雄”。他以路德和约翰·诺克斯为人类的信心英雄的代表,也作为人类在他那个时候、就是主后1700年教会的历史上信心英雄的代表。
我们可以看一看路德的例子,跟保罗也很相像,1521年时候,罗马教会决定在沃姆斯召开会议审理路德一案。因为德意志民族就有一个原则,希望他自己的臣民要在它自己的领土上和在诸侯的面前受审。所以罗马的教会就在沃姆斯,德意志的这一个地方,召开会议审理路德一案。然后就传路德到庭,虽然有一位德意志的诸侯向路德保证他的安全,但是路德所有的同工都反对他去,路德所有的朋友都苦苦地劝他不要去沃姆斯自投罗网,就怕他去了就回不来。
在当时那种危机的状态下,这是相当有可能发生的事情,并且在历史上是有过先例的,那就是在一百多年前宗教改革的先行者约翰·胡斯。他也同样地被骗去参加会议,罗马教会在一个城堡里举行会议,叫约翰·胡斯来审理他的异端的案件,并且也向他保证他的安全。可是当胡斯一进入那个城堡立刻被逮捕,之后被判死刑,送上了火刑柱。
所以路德旁边的人都劝他:“你不能去!”而路德执意要去沃姆斯,他去了沃姆斯,在沃姆斯的这个会议上说出他最著名的那一段话,就是“你必须要用圣经来说服我!我的良心唯独是上帝的话语的囚徒,我就站在这里,这就是我的立场,我一步都不能够后退。因为没有神的道来作为说服我的证据的时候,那既不公义也不安全。所以为了我良心里面的义,也为了我的良心的安全,我就站在这个地方,这就是我的立场。”
之后呢,他被判异端成立,不过那一位诸侯真的还是履行了他的诺言,悄悄地保护了他,使他逃离出去,之后的大半年的时间,他就过着逃亡和逃避追捕的生活。
三、你的人生目的地不再改变了吗?
那这表明什么呢?这跟保罗是差不多的。这表明两件事情,亲爱的弟兄姐妹,对信徒来讲,我的意思是说对那些知道自己要去哪里的人,对那些目的地已经确定不会改变的人来说。对你来讲,你的人生的目的地已经确定决不会再改变了吗?
1、基督决定我们的遭遇
对于这样的人来说,第一,所有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苦难遭遇,都不是由这个世界决定的,而是由那位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决定的。如果有一天我会被逮捕,这不是由逮捕我的人决定的。不是因为他们想逮捕我就能逮捕我,若是照他们的意思他们早就想逮捕我了。主若不许,一根头发都不会掉下来。照着这个世界的意思,这件事早就应该发生了,然而一直没有发生,乃是主的意思。
前不久温老师遇到她以前的一位老同学,提到我们教会,才知道当年教会受逼迫的时候,上帝也曾经借着甚至外邦人保护过我们教会。她的那一位老同学就跟她说,“你在秋雨之福教会,对不对?”她说“是啊。”“零九年你们跟政府打官司,”他说,“那个时候我就是政府那边请的法律顾问。” “我告诉他们这个事情做错了,不要弄了。”
他说“零八年你们跟宗教局打官司,我就跟他们说不要搞这个,搞这个没意思。”他说:“结果到了零九年,这个民政局取缔你们,他们后来又找我。”温老师的那个老同学跟他们说:“你们怎么不吸取教训呢,你这样子弄不好。”后来他们问我怎么办,我就跟他们建议说:“找一个台阶下,自己把这个决定撤销了就算了。”
所以好多年之后我们才知道上帝有的时候,也会使用外邦人(他到现在都没有信主的)来保护他的教会。所以如果没有发生,那是主的意思。如果将来若是发生,那也是主的意思。这一点是忠心信靠跟随主的人得着极大的安慰,不在于在我们身上发生何事,而在于那是不是被这个世界决定的。
若有人要来害我,不是他想害我就害得了的,主许可才能够发生,主若许可了,我就默然不语。因为这件事情最终由谁决定,这件事本身就是我们所得的极大的安慰。我相信这一点也就是保罗所得的极大的安慰。
2、真正的价值以及真正的苦难
第二呢,这意味着说,如果我们能够确信这苦难、患难是出于神的,那么这苦难就有价值,这苦难就有美好的意义,我们就靠着主。我们刚才唱的那首诗《靠主无惊》,纵然敌人大起甲兵,我们却能够靠主无惊。
为什么呢?因为你已经确定你的人生目的地,那个目的地比那个走向目的地的过程当中的一切苦难都更重要、更有价值。如果你现在开车要去一个地方,去那个地方没有太大的价值,而人家告诉你前面有车祸、前面有塌方,你就不要去啦。因为那个目的地的价值没有高过走在那条路上的成本、代价和一切的苦难,你就会怎样呢?改变目的地。
所以,亲爱的弟兄姐妹们,你的人生目的地已经确定再也不会改变了吗?如果是的话,GPS无论告诉你什么信息,你都会走那条路,对吧?你都会去那个地方,对吧?所以对一个确定了人生目的地不会再改变的人来说,真正的苦难不是发生在这条路上的,真正的苦难是远离了这条路,真正的苦难是远离了人生目的地。
如果我们当中有来听福音的朋友,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传福音给你们,因为我们相信没有福音就是人生最大的苦难。所以我们会告诉你信福音的路上也有苦难,但是不信福音是人生最大的苦难。我们乃是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这个消息好到一个的地步,它的意义和它的价值大过了走在这条路上的一切的代价和成本。
如果不是那样,那算什么好消息,那算一个随时可以被放弃的好消息,算什么好消息呢?福音要在你的身上,要在我们的一生当中来显明我们身上所有的苦难、我们身上所有的成本都不能大过那个好消息本身,所以才显明它是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好消息,对吧?
3、令人心碎的美丽抉择
所以路加的记载表明,他说:“最后,我们便住了口,愿主的旨意成就!” 他也是当初苦苦地劝保罗不要上耶路撒冷去的同工之一,我相信当时所有他旁边的人都是这样的意见。保罗说:“你们为什么这样痛哭,使我心碎呢?”这是很难的、是很挣扎的。
摩根在谈到这一节经文的时候,他说:“保罗看重他们的友谊和他们的意见,他也在抵挡他们的这种意见和友谊的力量,以至于他不胜重负、快要屈服,令他如此地伤心!他并不是不看重他旁边的同工和信徒们的苦劝,他不是不珍惜他们的友谊。这一个的分离令他伤痛,可是他又在抵挡他们的意见,他的里面有一个声音说:‘愿主的旨意成就’,他的里面有一个声音说:‘你必须要去耶路撒冷了’。
最后呢,感谢主。同工们也放弃了,不再劝说,他们只说愿主的旨意成就。”因此摩根说:“这是一个美丽的结局。这段故事有个美丽的结尾,美得令人心碎,然而心碎之后仍旧合一。这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不断相会又不断告别,这是流着泪的幸福,这是为了告别的聚会,又是为了将来相会的分离,然后保罗就踏上了被捆绑的殉道之路。”
在提摩太后书的二章九节,保罗用一句话表明了自己这样的心志,我相信这是对我们今天读到的这一段经文最好的保罗自己的心志,甚至是对使徒行传从二十一章之后直到二十八章最后的篇幅的要旨,保罗在那里说:“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被捆绑、像犯人一样,然而神的道却不被捆绑。” (提后2:9) 从这里开始直到二十八章,保罗被捆绑,但神的道却不被捆绑。
我们这一生所领受的使命也是如此,纵然我可以被捆绑,然而福音却不会被捆绑。但是如果说,福音要藉着你的捆绑来释放,你愿意吗?保罗愿意,不是因为他勇敢,是因为他相信福音是藉着基督的被捆绑而被成就的,因为他相信基督是被交出去的那一位。福音是藉着神的儿子被交出去而成就的,所以他愿意在复活的耶稣基督里把自己交出去。
4、这也是圣餐的意义
我想这也是圣餐的意义。每逢圣餐的时候,我们来到主前,你要走这一段短短的路来到圣餐的桌前,这一段短短的路是否象征着你的人生的漫长的路,就是你知道你的人生的目的地是什么,你已经决定要去那里,决不会再改变。
那么就愿你走到圣餐桌前来的短短的这段路,是对你漫长的人生的道路、信仰的道路的一个表达,信心的表达和一个安慰、一个确据,这是流着泪的幸福,每一次的圣餐也是为着告别的聚会,又是为着相会的分离。我们知道主如今在地上不与我们同在,我们纪念他的死就是纪念分离,然而我们盼望相会,就是将来在新天新地永远的相会。
走到圣餐桌前来的人,跟保罗走向耶路撒冷的心是一样的。所以如果保罗的心成为你的心,你走到圣餐的桌前来。这是为着告别的聚会,经过每一个的主日,我们被差遣如羊进入狼群,你会说主日之后我一周的生活、我的职业、我里面好多的挣扎、困惑仍然存在。
主在每一个的主日差遣我们进入我们六日的生活,祂知道我们的软弱,所以祂要我们七日每逢头一日再一次来到他的面前相会。每次这样的相会都为着分离,每次这样的分离都为着相会。每一个主日的相会与分离都指向在天上永不分离的相会,这就是圣餐在我们当中的意义。
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
主啊,我们感谢赞美你。你说你离去乃是于我们有益的,是因为你要在父的右边为我们来预备。所以主啊,我们也怀着那样的盼望,我们知道在这个地上圣餐当中你与我们相会。你以一种单单只能凭着信心的方式在圣餐当中与你的教会联合,而这联合乃是指向将来在新天新地居住期间,你要与我们一同坐席。主啊,我们感谢你。因为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如果缺少了与你的相会,我们就没有办法来胜过我们生命当中所有的分离。我们也不愿意离开这个世界,我们总要频频地回首。
所以主啊,求你来恩待每一位走到圣餐桌前来的弟兄姐妹,让他们走到圣餐桌前来的时候不要回首,也是因着在他们走这一生跟随你的道路的时候不要回首,在离开这一个世界所带给我们的辖制、捆绑、诱惑的时候不要回首。主求你使保罗在你面前的立志,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成为每一位走到圣餐桌前来的你的儿女们心中所宣告的信仰,和在你面前的立志。主啊,求你帮助我们。你若帮助我们,谁能够抵挡我们呢?你若帮助我们,我们就靠主无惊。听我们这样的祷告祈求,奉靠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