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国旗上的十字架
弟兄姐妹们,主日平安。
我曾经有一件圆领衫,就是在2009年的时候去参加国际基督徒法律人团契的时候给的,前面跟后面印了差不多100个国家的国旗。有一天,我的孩子就趴在我身上,他要来看每个国家的国旗,我就请他来数哪些国家的国旗上有十字架。差不多有30个国家的国旗上是有十字架的,就是在今天这个世界上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国家,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福音曾经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有过烙印。甚至在某一种的程度上,更新了、改变了这个国家存在的方式,或者是它存在的意义。
所以各位,谁能够拆掉这些十字架呢?谁能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将那些因耶稣基督的福音的传讲,极大的更新或改变过他们国家的历史,甚至塑造过他们国家的十字架,从他们的历史,从他们的国旗上去掉呢?
我们看到ISIS这个伊斯兰国的恐怖的军事组织,不断地在伊拉克残害基督徒和一些信奉其它宗教的人,甚至他们也将基督徒钉在十字架上。他们似乎要将十字架,耶稣基督的福音,从这一个古老的巴比伦的国度当中连根拔掉。我们也在今年看到,在浙江的夏宝龙,到今天为止,已经拆掉了接近200个教堂的十字架。
所以各位,他们会成功吗?盼望我们所读的使徒行传,能够不断地坚固我们的信心,看到主耶稣基督在教会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上执掌他的王权。他掌管着这个历史,施恩怜悯他在万族之中的儿女。我们可以因神的话而得安慰,来信靠和仰望他,也因此在他的面前,来为我们的时代祷告。
十五章这一段耶路撒冷大会的经文,我记得我们在一年以前,在我们教会选立长老的时候,我有分享过,题目叫做《做长老的弟兄们》。那今天呢,我们会在这一章当中,看到另外的两个问题。我们曾经说,在罗马的共和消失的时候,教会的共和开始出现。那么今天我们特别的来借着耶路撒冷大会,来分享在古代的城邦的世界消失的时候,教会成为了一座新的、眼睛看不见的城邦。
一、外邦人怎么成为基督徒?
这个大会的起因,是出于一个教义上的分歧,那就是外邦人怎么成为基督徒?是否要先成为犹太人,也就是他们要受割礼,成为肉身上的犹太人,然后才能够成为基督徒?有一种的看法认为,我们当然是因信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福音而得救的,不过对于外邦人来讲,得救应该是割礼再加信心。他们首先要受割礼,成为犹太人,要进入犹太教,然后再因信成为耶稣基督的门徒。
所以整个的第十五章的耶路撒冷大会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几个人从耶路撒冷下来去到安提阿,在那里教训弟兄们,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就不能得救。就是在新约书之外,应该还要再加上遵守摩西的规条,其中最特别的就是对于以色列人来讲,那一个旧约的约的记号,就是要受割礼。
1、一个似乎早已解决的问题
那你会说,这个问题不是早就解决了吗?应该在第十一章就解决了。因为在第十章的时候,神将彼得带去哥尼流,使福音第一次传到了罗马人社会,在该撒利亚,那是罗马在巴勒斯坦地区的首府,并且哥尼流是罗马人所生的罗马人。福音进入到了一个罗马的上流社会的外邦人的家族当中,而彼得为他们全家施洗,并且还在他们家里住了多日。
在那个地方,彼得不是已经借着哥尼流全家的受洗打破了这一个界限吗?那就是耶稣基督的福音要临到一切的外邦人,洗礼要取代割礼成为新约的记号。因为他说:“圣灵降在那些未受割礼之人的身上,他们就说方言,与我们,就是与那五旬节的时候所聚集的犹太的门徒们一样。”,所以我们在那里称第十章,哥尼流全家的受洗叫做一个“外邦人的五旬节”。
于是之后,到第十三章,安提阿教会不是把保罗和巴拿巴打发出去吗?他们就向着外邦人来传福音。他们一开始呢,是去到那些有犹太人的会堂,跟外邦人所杂居的那些城市,同时向着犹太人和外邦人来传福音。然后他们一路进入到小亚细亚的腹地,进入到好像路司得和特庇,就是完全没有犹太人会堂的一个纯外邦人的城市,并且在那里建立了教会。
那所以你会说,这个问题不是早就解决了吗?结果到第十五章,我们发现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为在耶路撒冷,出现了这样一批的犹太教的基督徒,他们仍然持守摩西的律法受割礼,要求外邦人要先成为肉身上的犹太人,然后才能够做基督徒。整个十五章的耶路撒冷的大会,是围绕着这一点所举行的。那核心的问题是什么呢?核心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来理解什么叫做以色列人?我们如何来理解什么叫做“救恩出于锡安”?
2、三轮发言
那我们就看见在这个大会上基本上记载了三位三轮的发言。那也许整个大会上的发言不止是他们三位,不过他们三位的发言是最重要的。
第一,就是彼得站起来,你发现他的发言就是重复,十章到十一章,就是哥尼流全家信主的经历,以及在十一章,他当时回答那些质疑他的耶路撒冷的弟兄们的话,那就是述诸于圣灵的作为。你还记得彼得说:“谁能够拦阻神的作为呢?他们没有受割礼,但是圣灵却降在他们身上。我怎么知道圣灵降在他们身上呢?因为有一个外在的显明,就是他们说出方言来,与我们一样。”
因为彼得,因为这些所有的使徒们,他们有过一样的经历,就是五旬节圣灵降临。所以当他们看到同样的一幕出现在哥尼流全家的时候,那一种的震惊。如果五旬节对我们来讲是真实的,那我就没有办法否定现在看见的这一幕的真实。如果五旬节对我们来讲是圣灵的降临,是约珥书预言的成就,那我们就没有办法否定神也施恩给外邦人了。神也将圣灵的恩赐,将那悔改的心、赦罪的道,赐给那些没有受割礼的,在律法上似乎还没有得洁净的外邦人,圣灵就直接临到他们的身上。
所以彼得说,我是谁?当我看见这一幕的时候,我敢拦阻圣灵的工作吗?我敢不为他施洗吗?因为那一个方言,在那个地方,就是来显明一个大有能力的证据,来显明外邦人也可以成为基督徒。并且,洗礼取代割礼,无论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共同而平等的成为新约教会当中的成员,所拥有的一个新的、平等的、共同的、外在的、圣约的记号。那么其实彼得站起来的讲论呢,基本上就是重复他在十一章那里对质疑他的人所讲的。
然后第二轮,巴拿巴跟保罗站起来,所以你会发现,原来第十五章耶路撒冷大会,其实是对前面十章到十四章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十章到十四章已经写出来了圣灵的工作,但是第十五章,我们还在教义上对圣灵的工作做一个确认。所以,彼得站起来,讲的是十章到十一章的事,巴拿巴和保罗站起来呢,讲的是十三章他们从安提阿被差派出去之后,保罗的第一次宣教。十三章到十四章,那就是在各城里建立了外邦人的教会,有神的恩伴随着他们的整个的这个过程。
最后呢,第三轮,雅各站了起来,我们如果用今天的话说,我们可以这样子来总结:彼得和保罗站起来,他们的讲论叫做“以事实为依据”,然后雅各站起来呢,就叫“以法律为准绳”。所以呢,雅各站起来,就说,刚才西门讲了这个经历是圣灵的工作,然后他站起来说,众先知的意思也是这样。
所以他就引用了旧约先知的预言,那他们这样配合起来,就叫有事实为依据,又有法律为准绳。既有今天的圣灵的作为的见证,又有众先知的话与此相吻合。乃是显明不但这是出于神的工作,并且这个神的工作并不是在今天让我们特别意外,而是神在起初就已经预言这样的事要发生。
3、彼得的逻辑:拣选唯独在乎神
a、上帝的主权
彼得的逻辑是说我们其实没有办法去判断人的内心,从最本质上去判断一个人是否洁净,或者他是否真正的归向主,他是否真的是上帝的选民,神是否真的使他洁净。外邦人是否真的已经归信上帝成为他的子民,人只能够从圣灵彰显的外在的证据上去看见。在这件事情上,上帝拥有主权。圣灵拥有发言权,因为圣灵亲自向我们显明了他乐意将这恩赐给外邦人。
b、上帝的恩典
第二呢,他的一个逻辑,尤其是在十一章十一节的时候,他说,肉身的犹太人的得救,就是我们与割礼献祭和行律法其实没有关系,我们得救乃是因主耶稣的恩。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因主耶稣的恩而得救的。这是一个在基督的福音当中,彼得对自己的得救和对整个犹太人的得救的一个清楚的认识。那就是说,并不是犹太人因行律法而得救,外邦人靠福音得救;原来犹太人和外邦人一样,都是因主耶稣的恩而得救。
c、上帝的拣选
犹太人不是因自己的义而被拣选的,如果犹太人是因为自己守律法而来的义,或者是他们有一种潜在的能力,可以守住律法,总之来讲犹太人就是因为他们的优秀而被神在万族当中所拣选的。那么这就等于否定了拣选本身。那么神的拣选,在某一个的意义上,就不再是神的主权的一个作为,和他随己意的一个施恩的行为。而是你的好在某个程度上,迫使上帝来拣选你。
i. 世俗意义的拣选
所以我举两个例子。最近我看到有出版一本书,叫做《The Chosen》,中文叫做《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的入学标准史》。今天中国的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拣选。因为这是美国,甚至是全世界都认为的最好的三所大学。
所以呢,这一本书就讲了这三所大学的一个入学标准史,就是它从一开始到现在,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拣选它的学生的。那些被拣选的学生,他们好像有一种很高的荣耀,就是他们是被这三所大学所拣选的。那这本书就描绘了整个拣选的标准,在200多年的历史当中的不同的变化。但是呢,无论怎么变化,总之这三所大学都是按照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所认为的优秀的标准来进行拣选的。
所以在某一个的意义上,虽然他用到了这个“Chosen”,那么实际上跟圣经所讲的拣选的概念相比,我们说这个并不能被称为是拣选。因为他是根据学生的优秀来拣选的,在某一个意义上,哈佛、耶鲁和普林斯顿并没有拣选的自由和主权。你会发现教会跟社会当中任何的机构都不一样,每一个的社会机构和人类组织,都是透过它所认为的某一种的优秀的标准来进行拣选的。
所以,如果他表现的很不错,你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那当然了,你把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都揽进去了,你不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那就太不像话了。你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学,那当然了,你把全世界的精英都招进去了,你不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大学,那就太不像话了。
ii. 教会的拣选
像中国的一些大学,把中国最好的学生招进去,最后把最糟糕的人还给这个社会。但是教会是与我们的北大清华的拣选标准完全相反的。因为他把最糟糕的人选进来,最后把最优秀的人还给这个社会。教会会优秀是一件莫名其妙的事情,是一件最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我们成为教会的成员。请问一下教会的拣选的标准是什么呢?教会的受洗的标准是什么呢?教会没有按照任何的一个优秀的标准自行拣选,所以教会应该是成为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类组织当中的乌合之众。
所有的人类组织当中,最糟糕的应该是教会,因为没有任何的考试,没有测过智商,没有入学考试,没有拿过你以前的履历表,没有任何意义上的我们世人所以为的那个拣选。而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组织,哪怕是一个小卖部招一个小工,都是要拣选的,都是要考试的,都是有标准的。
但教会唯有一个标准,就是你是否愿意来到神的面前,来承认你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当向他悔改的罪人。所以如果基督和圣灵的能力不是真实的,教会就应该成为全世界最糟糕的人类共同体,而不应该是相反。所以彼得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是因主耶稣的恩而得救的,不是考试考上了教会,不是考试考上了上帝的子民,或者以色列人的身份。甚至移民、入籍,总还有一个考试,我们却都没有考过。
iii. 电影《挪亚方舟》中的故事
让我举第二个例子,在前段时间,有一部美国的电影叫《挪亚方舟》,它来讲述了挪亚方舟的故事,但是并没有完全按照圣经,不过我觉得它的主题是很好的。它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到底大洪水是一个结束,还是一个新的开始?表达了挪亚和挪亚的全家在这个过程当中的挣扎,在领受启示的过程当中的一波三折、痛苦和绝望。
在大部分的时间,他们以为这是一个绝对的毁灭,又在某一个时候,他们开始相信这是一个新的开始。但是这到底是一个新的开始,还是一个彻底的毁灭?到底是审判,还是拯救?或者又是审判中有拯救,拯救中有审判。电影其实很好表达了这个之间的一个张力跟痛苦的过程。
那其中特别的有一点,就是当挪亚特别的绝望,他最后认为,上帝是要彻底的毁灭这个世界,而单单的只保留他所创造的所有的动物,人类将灭亡。虽然我们知道他是一家八口上了方舟,不过电影设计了很大的悬念,因为一开始上方舟的不到八个人。所以我们就在想,那最后怎么办呢?最后上去的有一个儿媳妇,她又不能生育。当然影片到了最后呢,还是合乎圣经的记载,盛满了八个人。
所以他对着他的三个孩子说,你将埋葬你的哥哥,然后你的弟弟将埋葬你,最后雅弗将成为最后一人。他认为整个人类应该被毁灭,因为他认识到人全然的败坏。上帝让他看到了整个人的邪恶和败坏,但是他的妻子,或者是他的这一家人呢,他们并不完全相信这一点。
有一段对话特别有意思,他的妻子说:“这怎么可能?上帝怎么可能?因为你看我们的孩子,他们都是好人,你看闪很善良;含很聪明;雅弗很顺服。”然后挪亚就说:“是吗?闪很怯懦,含很贪婪,而雅弗什么事情都只知道求人。我也一点不比他们好,至于你呢,你只要为了救你的孩子们,什么事是你不会做的?我们都是全然败坏的罪人,我们没有一个人值得活下去,上帝的审判是公义的。”
在某一点上,挪亚是对的。如果拯救不是出于神白白的恩典和拣选,人照着他自己,就是应当彻底的被毁灭。没有一个人值得活下去,没有一个种族值得被拣选,没有一家人值得被拯救。
只有当彻彻底底的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当神的拯救,当神的赦免,当神的拣选临到的时候,你才能够知道,那叫福音。你才能够明白,那是上帝的恩典;你才能够知道,那个叫做爱。因为神的爱是完全自由的,他不需要爱你,他没有任何的责任要爱你,他没有任何的义务要爱你,他没有任何的一点被你所约束,因为你是一个值得被爱的人,所以迫使他来爱你。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向你所发出来的爱,向你所施的慈爱,就是真正的爱。而这样的爱,在我们人和人之间是不存在的,我们没有这样的爱。所以彼得在这个地方,完完全全地来明白了基督的救恩,乃是因主耶稣的恩,完完全全
4、雅各的发言:万民中的余民
最后,雅各站起来,引用了先知们的话,但他特别引用的就是阿摩司书的九章十一节到十二节,此后,我要回来,重新修造大卫倒塌的帐幕,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建立起来。这个话是指到大卫的帐幕重建,就是指肉身的以色列人。但是十七节引用的是阿摩司书九章的十二节:叫余剩的人,就是凡称为我名下的外邦人,都寻求主。他在这里引用的是旧约的七十士译本,如果你回去看我们的和合本,阿摩司书的九章的十二节,它的表述有一些不一样。
在我们的和合本里面的翻译是说,使以色列人得以东所余剩的和所有称为我名下的国。那个国的原文的意思呢,实际上是可以称为人的,就是people;就是所有的那些被称为我名下的、地上的万民;就是指外邦人,就是世上以色列之外的其它的万族。
以东在这里被作为万族的一个代表,为什么它做一个代表呢?因为它不是以色列的仇人吗?所以以色列的仇人与以色列所相对的地上的万族,他们所余剩的,就是这里讲的余剩的人。而这个余民呢,是所有称为我名下的、地上的万族当中,都有那一个余剩的人。有一天,以色列人要得着他们。
那在我们的和合本的翻译呢,以色列是在一个比较主动的地位上,以色列会得着那些在万族之中所余剩的被称为是神名下的人。而在雅各的七十士译本当中呢,这个主动性是倒过来的,说那些凡被称为我名下的那些所余剩的人,他们要来寻求主,要成为以色列人。
所以雅各在这里的引用,就开始指向说,“以色列”的这个概念发生了转变,在万民当中都有以色列人,在万民当中都有被称为在耶和华名下的神为自己所拣选的余民,或者是选民,他们有一天要来寻求主。
所以雅各在这里面引用,说这话是从创世以来显明这事的主说的,这个其实可能是来自于以赛亚书的第四十五章。如果你有圣经的话,我们可以翻到二十一节到二十四节这一段,以赛亚说:“你们要述说陈明你们的理,让他们彼此商议。谁从古时指明?谁从上古述说?不是我耶和华吗?除了我以外,再没有 神。我是公义的 神,又是救主、除了我以外,再没有别神。”
在这里宣告这独一的神是全地唯一的一位主,地极的人都当仰望我就必得救。岂不就是耶稣在使徒行传一章八节所颁布的大使命吗?你们要传福音到地极,直到地极做我的见证。因为以赛亚在这里预言,地极的人都要仰望我就必得救。因为我是神,再没有别神。我指着自己起誓,我口所出的话是凭公义,并不反悔,万膝必向我跪拜,万口必凭我起誓。
在腓利比书的第二章,保罗引用这一节的经文,就是世上的万族,世上的万民,万膝都要向这位神来跪拜,万口都要向他来承认。肉身的犹太人和那万族之中的外邦人,如今都是神的儿女,人论我说,公义、能力惟独在乎耶和华。人都必归向他,凡向他发怒的,必至蒙羞。以色列的后裔都必因耶和华得称为义,并要夸耀。雅各在这里引用说,这是二十五节的预言,以色列的后裔乃是指到直到地极的以色列的后裔,乃是指到在万族万民当中,都要向主承认和跪拜的以色列的后裔。
二、教会是新的以色列
1、一个伟大的转折
因此我们说第十五章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我们看到有很多的解经家,他们在讲到使徒行传的时候,说第二章是一个伟大的转折。因为五旬节圣灵降临,这个基本上就应验了一章八节的话。整个使徒行传之后的历史都是随着一章八节的话,来从耶路撒冷、犹大全地、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五旬节圣灵降临建立教会是一个分水岭,是一个里程碑。
然后很多解经家也告诉我们,第七章,司提反的殉道是整个使徒行传的一个里程碑和分水岭,从那一天开始,教会受了逼迫,而福音的广传正是因着教会所受的逼迫而展开的。
也有很多解经家告诉我们,第十一章是整个使徒行传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在那里哥尼流全家受洗,第一个正式的被教会承认的外邦的信徒。就好像在旧约的时代,以色列的敌人,那一个万族的世界,用以东来做代表,因为以东是他们的敌人。而在今天呢,罗马是外邦的代表,因为罗马也是他们的敌人,是他们的殖民者。而现在一个罗马的军官的全家信主。
但也有解经家告诉我们十三章是整个使徒行传的分水岭,因为十三章是教会第一次有意识地、主动差派它的宣教士,开始离开了撒玛利亚和犹大全地,从安提阿差派保罗和巴拿巴进入地极,就是进入一个罗马的世界。
然后解经家也告诉我们十五章是整个使徒行传的分水岭,你说哪来那么多的分水岭,哪来那么多的重要时刻。那我告诉你,使徒行传从头到尾都充满了重要时刻。圣灵引领着整个教会一个一个的分水岭,一个一个的里程碑,一波又一波的,像你在水面上用石头打出来的那个波纹,一圈又一圈的传开。
十五章又是一个重大的一圈,在某一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第十五章的耶路撒冷大会是整个大公的基督教会的真正的诞生。因为从十五章开始,教会正式地建立了它的机构,正式地确立了他的教义,将它的决议传到在犹太人和外邦人当中所建立的每一个教会当中,要求他们遵循。教会已经成为了进入罗马世界当中的一座看不见的城邦,一个看不见的议会,一个看不见的国度,一个普世的大公基督教会。
2、一次新的出埃及
因此,雅各在他的引用当中,其实在这里有一个对比,我们可以看他在神学上的一个主题,那就是在旧约当中先知的预言是指向将散居万国当中的余民要归回,旧约当中是那些散居在地极的万族当中都有肉身的以色列人,他们有一天要归回耶路撒冷,这是旧约当中的神学的主题。
而新约当中的神学的主题,是万族当中都有神的选民,他们都要来归信耶稣基督,他们都要归于教会这一个新的和眼睛看不见的耶路撒冷。而雅各将这两个相提并论,将新约当中万族当中的选民,被呼召出来,归信耶稣基督,归入耶稣的教会,与旧约当中的散居万国当中的余民归回耶路撒冷相提并论。因此在这里,他实际上是将新约的大使命,视为是第二次的出埃及,或者是第二次的被掳归回,这是一个新的出埃及的神学。
第一次的出埃及,是从一个特定的地点,就是埃及。但是你知道,埃及代表的就是整个世界,从一个特定的地方将上帝的百姓领出来,进入到一座特定的圣城:耶路撒冷。而新约的福音的使命,是第二次的一个新的出埃及的运动,那就是从万族万国,就是从地极将上帝的选民领出来,进入由教会来彰显的,那一座新的圣城耶路撒冷。这就是雅各的神学,是雅各的判断。
所以彼得的见证,这个是以事实为依据;雅各的神学判断,这个是以法律为准绳,他们来见证了是上帝自己成为了外邦人的救主,是圣灵自己的作为,引领他们归向基督。教会在这个过程当中,其实是被动的,并不是宣教士,并不是保罗的热心,并不是彼得的热心,也不是这一帮使徒的建功立业的雄心,来促成了外邦人教会的建立。乃是上帝自己,乃是圣灵自己亲自带领外邦人归向基督,亲自带领了这个新的出埃及的运动,就是新约当中的大使命:宣教的使命。
所以在整个这一章他们的用语当中,你仍然可以看得出来,在宣教,在建立教会这个使命和运动当中。仍然强调的是上帝的主权,上帝的拣选,和他的白白的恩典,在决定着教会的一切的议程,在决定着教会的历史。
所以我说,在某种意义上,这第一次的大公的议会,就是耶路撒冷的会议,显明基督教真正的正式的形成。在教义上,在圣职上,甚至在议会上,都脱离了犹太教,成为了一个唯独恩典,唯独信心,唯独基督,一个由肉身的外邦人和肉身上的犹太人所共同组成的圣约的共同体。
教会或者议会,成为了这个共同体的组成和治理的形式。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将十五章的耶路撒冷大会称之为一个普世的、大公的、基督教的一次制宪会议。它就相当于是一个国家成立之前的立宪会议一样,确立了整个教会的权柄的所在,确认了由使徒和长老们所组成的议会。它对所有犹太人的教会和外邦人的教会,拥有一个统一的属灵的权柄。他们形成了一个被连接起来的耶稣基督可见的身体。
3、教会成立的背景
所以接下来让我从当时的这个事件的背景的角度,帮助我们来理解教会的成立,或者是教会和他的议会的形成所具有的意义。罗马这一座伟大的城市,在公元前753年建成,到当时已经800年了。已经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历史,周朝最长700年,商是600年,当时正是春秋,虽然周还是存在,不过在某个意义上,其实周已经没有实际上的主权了。
而在以色列的历史上,公元前700多年,大概是南北分裂的时候,耶罗波安在政的时候。那么罗马的共和国到公元前44年,凯撒作为执政官被刺杀之后,共和国的阶段开始慢慢进入到帝国的阶段。到了使徒所在的这个时代,罗马是那个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并且从一座城市形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帝国。
在2世纪初,有一位希腊的演讲家,叫做阿里斯提得斯,他讲过这样的一段话来形容罗马。他说:“这里万物聚集,精彩荟萃。贸易、航海、农业、矿产,所有现代的和古代的手工业,所有制造的和生长的产品,在这里应用尽有。人们在这里看不到的东西,那一定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不存在的东西。”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差不多都进入这样的一个时代了,这里应用尽有,在这里找不到的东西,一定是世界上没有的东西。这里什么都有,但是没有自由。对当时的罗马来讲,没有信仰。他们有自己的信仰,没有耶稣基督的十字架的福音。所以一个应有尽有,却没有主耶稣的十字架的福音的城市,其实不够伟大。
4、库朗热的《古代城邦》
在19世纪,法国有一位历史学家,叫做库朗热,他有一本很著名的著作,叫做《古代城邦》。描述希腊罗马的宗教程式和法律的制度,他是当时法国在大革命之后来反思大革命的一些保守主义的学者之一。他的这本书与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被称为是19世纪最出色的两本历史的著作。他在这一本的著作当中,特别描绘了希腊罗马这一个城邦世界的兴起和消失,以及这一个城邦世界的更新。
那很多的人称他是一个为基督教来辩护的保守主义的学者,他告诉我们,即使是在希腊和罗马,城市是如何形成的呢?城市是因为宗教而形成的。在古代的社会,即使是在古代的罗马和希腊,人类的宗教信仰是整个社会制度的决定因素。城邦世界的出现在地中海的世界,起源于各个城邦敬拜他们不同的神。
在那些古代的城邦里面,每一个公民,他们的身体和头脑精神都是属于那一个城邦的,各人并没有真正的选择信仰的自由。城市是因为一种联合的敬拜出现的。每一座城市在地中海的世界,都有这座城市的主神,都有这座城市所祭祀的守护神。斯巴达人不可能去求告罗马的朱庇特,因为他们没有祭祀那一座神的特权。
库朗热说:“在罗马,和在斯巴达、雅典一样,并不是宗教从属于国家,国家是俯从于它的宗教的,或者说国家和宗教是完全融为一体的。”他特别的强调,城市产生于宗教,城市在古代的社会当中,是人类共同体的一个宗教的功能。一旦一些家庭和氏族,他们同意联合并且祭祀敬拜同一位神明,并且建一座城,在那里设立他们共同祭祀的一座神庙,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城市的创建在本质上是一种宗教行为。
所以,所建的那一座城市,就成为古代世界的人们身体和灵魂的安居之地。他引用到里维谈到罗马的一句话说:“在这座城里,无一处不被宗教所渗透,无一处不是神灵的居所”,在某一个的意义上,每一座城,就是一座神庙;每一座城,都可以称之为,在本质上是一个庞大的宗教活动场所。
那你会知道,耶路撒冷是这样,耶路撒冷的起源,清清楚楚的是一座宗教性的城市。耶路撒冷是因为耶和华选择居住在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当中设立他与他的百姓同在的圣所,而使耶路撒冷成为一座圣城。所以库朗热说,在古代的罗马和希腊世界里面,每一座城,在某个意义上,都是圣城,都是神庙。
所以每一座城市,他们的成员的身份都是向其它的城市所封闭的,你不能够得到那一座城市的公民的身份、成员的身份,除非你放弃你原来的那座城市所敬拜的神明,而敬拜这座城市的神明。
所以在罗马早年它征服到一些拉丁的城市之后,那些城市开始要求得到罗马的公民权,当然在罗马的历史上经历了非常漫长的过程,他们都不肯给这个公民权。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说,朱庇特,罗马所信奉的那一位的神,不会容许一个外邦人坐在那神圣的议会当中,因为议会在本质上是宗教性的。
5、三个词:外邦人、教会、长老会
所以,我们来看三个词,我想来分享这三个词。
第一个是“外邦人”。在当时的罗马的城市的世界,或者是当时的人们的观念当中,一个外邦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议会的成员,一座城邦的议会的成员,因为议会的会场就是一座神庙。我小时候很喜欢外国人这个称谓,在我小时候的世界观里面,外国人就代表着一种更高级的人。后来等我长大一点,别人告诉我说,我在外国人眼里也是外国人,我忽然发现,我也是外国人。所以,我忽然觉得我的地位有所提升。
所以你要知道外邦人这个概念在使徒行传当中出现是很有意思的,因为在当时的那个罗马世界当中,没有罗马公民权的人,被称为是外邦人。也就是说,以色列人是外邦人。但是在整个使徒行传当中,我们却将以色列以外的人,包括有罗马公民权的人,称之为外邦人,所以你知道这个词是什么呢?是大家互为外邦人。
在当时的那个世界,所有的人都局限在他自己的宗教,和他自己的那一座城邦。他和他自己的那一个城邦和国家是政教合一的,每一个人都被约束在他自己的那一个人类的共同体当中。到那个时候为止,没有出现过一个新的人类共同体,就是它可以容纳所有的外邦人,可以容纳所有的氏族,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地上的万邦。
所以让我们看到第二个词,就是“教会”。在希腊文当中,我们称之为教会的这个词,可以看到它至少有三重的意义。第一个的意义,在七十士的译本当中,选择这个希腊词来翻译、来指向旧约当中的以色列的圣会,在旷野当中的会。或者以色列的这一个圣约共同体的会众,也就是旧约当中的教会。
那么第二呢,在希腊的社会当中,七十士译本所选择的这个词,包括新约圣经所使用的这个词呢,是指到希腊世界当中的城邦里面定期召集的城市的立法会议,也就是议会。“教会”这一个词,在当时的希腊罗马世界当中,就是指议会,就是那一座城市的议会。
当然这个词在早期的希腊文献当中,是在毕达哥拉斯的著作当中使用。我们在五旬节,使徒行传第二章的时候,在毕达哥拉斯的著作下面,他似乎也憧憬有一种大家不分彼此,然后凡物公用,在一起彼此相爱这样的一种共同体。所以我们在五旬节那里的时候说,在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在那个历史上真正的出现了这样一个圣约的共同体。那么毕达哥拉斯也曾经用这一个词,来指向他所描绘的那一种具有共同信仰的一个社群,这是教会这个词的意思。
第三个呢,就是“长老会”。在这里面称之为长老或者是众长老,在提摩太前书的第四章当中说,提摩太你要记得,以前借着众长老按手在你的身上,所赐给你的恩赐,要如火挑旺起来。那里的“众长老”就是指到长老会的意思。那这个地方的这个词,也是很有意思。
第一,它在整个的七十士译本当中,以及在使徒行传当中,是指到旧约当中的以色列的公会。以色列人当中的议会,就是我们和合本里翻译叫公会,跟我们今天称为“长老会”是同一个的词。而在提前的四章十四节那里,开始用这个来指称教会当中的长老会,就是众长老的聚集。在初代教会的安提阿的主教伊格拉丢,在他的书信当中,用这个词来指众使徒的聚集。那我们长老会是借助着这一个的传统。
换言之,你会发现,在使徒行传的第十五章,一个新的议会出现了。你如何去理解这个新的议会,或者是这个教会呢?你可以用两个方向来理解:第一,是他的旧约的传统,他取代了旧约当中的公会,取代了旧约当中的圣会,取代了当时的以色列由七十个长老所组成的那一个议会。
第二,你可以从希腊的文化来理解,因为他借用的是希腊词汇,对应着当时的希腊的每一座城市当中的那一个议会。所以当他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有学者指出来,显明了教会与城市之间的一个对应,显明了教会是一座看不见的属灵的城邦,显示出了教会的聚集不是一群乌合之众。
而是像城邦的议会一样,而是像城邦一样,是一个有他的王、律法、结构的神圣的人类共同体。而这一个人类的共同体呢,它跨越了所有种族的概念,将外邦人、希腊人、罗马人、小亚细亚人、拉丁人、埃及人和犹太人都成为这一个城邦当中的成员。
6、教会是真正的共同体
最后库朗热说,罗马帝国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个以宗教为决定因素的城邦制度,罗马走到哪里,就摧毁了原来的这个古代的城邦社会。城邦交出来了自己的主权,也交出来了自己的偶像和神明,他们越来越希望能够成为罗马人。直到后来,罗马有一天将所有罗马帝国当中的居民一次性的给了他们罗马的公民权。到了那个时候,帝国的体制就完全取代了原来的城邦制度。
在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的城邦当中,并没有对个人自由和信仰的尊重。他说,个人自由是基督教的产物。在他那个时代的知识份子,就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那一个时代,他们居然言必称希腊,言必称罗马。所以他批判说:“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其实是建立在一个对古代的雅典、罗马、斯巴达的一个共和制度的美化的基础上,而欺骗了革命的跟随者。”
但是他指出罗马帝国对于福音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罗马帝国的出现,摧毁了古代的城邦世界。帝国内部的多样性和某一种的宗教自由,为教会这一看不见的城邦的出现提供了历史的舞台。所以在接下来的一百年到两百年当中,你就会看到罗马代表着一种大公的摧毁地方上的,这一个多神的崇拜和城邦的宗教的基础的一个大公的帝国的理想。
而教会代表着另一个在耶稣基督里的大公的人类共同体的理想。接下来的两三百年,就是这两种理想的角逐。在这两种的理想当中,教会始终受着罗马帝国的迫害,而正是这一个教会走十字架的道路,接受这一个迫害的过程。库朗热说:“使得教会所代表着的那一个灵魂的国度,和国家所代表的那一个政治的国度永远的分开了。”
亲爱的弟兄姐妹,这是教会的出现,对那一个世界,包括对今天的中国社会的极大的意义。教会是一座看不见的城邦,教会是一个真正的议会。甚至在今天的中国社会,我们会说教会是所存在着的唯一真正的议会,因为在中国没有真正的议会。在教会当中产生的这一个人类的共同体,和一个人类的共同体的治理的方式,远远的成熟于、真实于中国社会当中这一个虚假的人类共同体,或者是这一个政教合一的共同体。
所以库朗热最后说:“你知道古代的社会是怎样呢?古代的社会当中,宗教是公共生活中和私人生活中的绝对的主人。那个时候,国家就是一个宗教团体,国王就是大祭司。”因为凯撒在当时拥有的一个身份,就是大祭司。
而什么是法律呢?法律就是神圣的咒语。而什么是爱国主义呢?爱国主义就是敬拜城邦所敬拜的那一尊神明。然而基督教改变了崇拜的性质和方式,从前人们各自膜拜自己的偶像,作为自己城邦的基础。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神明,有多少祖先就有多少神明,有多少城市就有多少神明,有多少的国家就有多少个神。
然而如今,上帝是独一的,上帝是永恒、无限而普遍的存在,他独自掌管着这个世界,人们不再向上帝来提供那些饮食来讨他的喜悦,祷告也不再是一种咒语,而是信心的表现和谦卑的请求。对那一位独一上帝的热爱,取代了对诸神的恐惧,基督教带来了新的新约。它不是任何的家庭,任何城市或任何国家的内部的宗教,它既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阶层,也不属于某一个特定的民族,它从一开始就自称是属于直到地极的全人类。
7、教会是自由灵魂的祖国
所以库朗热在最后的一章当中引用到使徒行传,“基督对他的门徒说,到地极世界的各地去,将福音传给凡有气息的人。”他也引用到使徒行传的第十五章,“彼得站起来说,上帝赐给了外邦人和我们相同的礼物,就是他的白白的恩典。”
所以保罗也不断地在使徒行传中来传讲这样一个福音,上帝只是犹太人的上帝吗?他难道不也是外邦人的上帝吗?所有的这一切对当时的那一个世界而言,都显得非常的新鲜,非常的极端,非常的刺激。
不但是在人类的古代社会,各处的人都认为神是只属于一个民族的。其实今天也是如此,你传福音的时候有没有听过他们说:“中国人信中国人的宗教,怎么信外国人的宗教呢?”这个观念里面,就代表着一种古老的宗教观,而这一种古老的宗教观从使徒行传开始,再直到地极,被基督的福音所摧毁。
基督教向全人类提出了一位在十字架上死而复活的唯一的上帝,这个上帝也属于他在全人类万族当中他自己的百姓。他没有一个特选的某一个民族的百姓,他开始无差别的来对待所有的民族、国家和家庭,在他们当中来呼召人的悔改。
因此他讲了这样一段话说:“陌生人从此不再被拒绝在圣殿之外,他们的出现也不再会污染圣殿当中的洁净,会堂向着所有信奉上帝的人开放,教职和圣职也不再是世袭的,因为宗教不再是一个特定族群的遗产,祭祀也不再是神秘的,祷告和教义都不再隐藏,宣教取代了排外。”
所以教会的存在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国家不再是神圣的,教会这一个议会的存在和产生,意味着国家的议会只能够掌管人的身体,从此不能够掌管人的灵魂。上帝借着教会向地上的万族收回他的主权,他在万族当中建立教会,就是向着万族当中的议会,向着万族当中的君王收回一部分的主权,那就是灵魂没有祖国。
库朗热说,基督教使得人们只有一半是属于这个社会的,就是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物质的利益是属于这个社会当中的国家和议会来统治的。如果我们活在一个暴君之下,我们顺从在这个暴君之下;如果我们是共和国的公民,我们就为共和国来效力。但是我们的灵魂却始终是自由的,只服从于一位上帝,也只服从于一个属灵的议会。在从前,这只不过是人类少数一些人的梦想,和精神上的一种自我的安慰,但是福音却把它变成了全人类、万族当中共同的福祉和盼望。
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你!我们谢谢你伟大的、单单出于你自己主权和恩典的爱和拣选,就是在全然败坏的人当中,你拣选了以色列人来保存你自己在他们当中所托付的诸约,所托付的启示和律法。直到耶稣基督从他们而出,成就了律法,成就了福音,如今你又使这福音向着万族当中来显明。
在十五章的耶路撒冷的大公的会议当中,我们看到一个普世的议会产生了,这是一个关乎灵魂的议会。这是一个属灵的共和国,这是一种属灵的统治和人类共同体。我们的身体仍然服从我们所在的城市和国家的统治,然而你开始从我们所在的城市和国家当中,夺走他们所膜拜的偶像和多神。要使我们单单地来敬拜那一位十字架上独一的主,你要把那一位独一的主的十字架写在每一个国家的国旗之上。
主啊,我们知道有一天,万国都要成为我主耶稣基督的国度。我们相信有一天,成都这一座的城市,中国这一个的国家当中,也同样的要万膝向主来跪拜,万口向主来承认。我们期望着有一天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飘扬在这一个国家的国旗之上,成为这一个国家真正所敬拜的那一位独一的神,那一位独一的主。
主啊,我们感谢赞美你!我们或许知道这一天在地上永远不会来到,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的盼望在于这一天在耶稣基督里必要成就。感谢赞美神!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灵魂没有地上的祖国,我们的灵魂不受这个地上的任何的权势所支配。我们的灵魂乃是归向我主耶稣基督,在他的里面,在福音当中得着真正的自由和尊贵。
我们乃是被连接在这可见的基督的身体,就是在你的教会当中,它不按照任何世俗的标准来拣选它的成员,但是你使这一群的乌合之众,在你的圣名的能力当中,成为在这个世上,为你做荣耀见证的这个世界不配有的一群人。感谢赞美你!因为我们居然蒙你的恩典,而在这一群人的当中。感谢主,奉靠耶稣基督的圣名祷告。
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