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耶和华还在,所以教会还在
弟兄姐妹,主日平安!
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每次开始一个书卷,教会总要发生一点事情,好显明神的道就在我们当中。在刚刚过去的这个五一,我们的大学生营会,遇到教会近两三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逼迫。而且,在以前,都是在聚会的时候,是教会的牧师、长老,他们来直接面对这样的冲突和压力。但是,这一次上帝把这些大学生交在尼布甲尼撒王的手中,让他们去面对。我们一百多位报名的大学师生,几乎每一个人都被自己的辅导员,都被自己学校的书记约谈。省公安厅向成都市所有的高校发文,向他们施加压力。你知道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讲,对于一个还没有进入社会、还没有工作的大学生来讲,拿他的学历,或者是拿他的毕业来做威胁,那就是他们人生中所遇到过的最大的威胁。所以感谢主让我们开始但以理书的查考。实在是上帝让我们每一个人,让这么多年轻的弟兄姐妹,去面对整个事件。他们的父母或者他们的老师,在他们面前就是代表整个王的权势,就是代表整个世界,使他们的信仰,面对好像但以理在第一章里面拒绝王膳那样的场面,是何等地真实。我们的软弱也是何等地真实,所以不断地求主来帮助我们。
上帝藉着但以理书来教导我们,如何在一个异教的文化、城市和我们的职业当中来事侍奉上帝。甚至来教导我们,在今天作为基督徒、作为教会,我们要怎么看待和面对彭州石化的项目,或者是我们怎么去面对我们所共同生活的这座城市。
1.与众不同的但以理
我们上一次比较说,但以理跟中国古代的很多道德主义的那些人物和选择都不一样,其实我们也会看到,即使跟教会的历史相比,但以理的选择也和很多人不一样。比如初代教会,当时教会还没有从罗马帝国那里得到信仰的合法化,我们看到初代教父俄利根,他真的是有殉道的心志,他做梦都想殉道,他就是抱有一种决绝的态度。有一次罗马的皇帝要到他们这座城市来巡行,他就想上街,他想去拦那个皇帝的马车,他想冲过去宣讲福音,然后得到一个殉道的机会,这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结果那天早上起来,他妈妈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藏起来了,他也就没有殉道。
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耶柔米,那时教会已经合法化,甚至在罗马帝国里面,已经成为官方的或者全民的一种宗教、一种信仰的时候,他看到信仰的腐化,他看到这个世界对信仰的影响。所以那个时候,一批的沙漠的修士们,就退到沙漠里面去了,他们选择与这个世界甚至彻底地隔绝,到修道院、到沙漠里面去独自地征战。耶柔米也是这样的选择,他退到沙漠里面去,在那里征战,甚至在那里跟自己的情欲来征战,当他觉得不能够胜过自己情欲的时候,他甚至就整个人扑向那个荆棘的灌木丛中。不过,他后来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就是学希伯来文。所以,你会看到但以理的选择,跟这些历代的圣徒的选择也不是很一样。他到底是怎么活在那一个异教的文化当中,他到底是怎样开始来到王的面前。我们求主能够来帮助我们。
2.耶和华还在,所以但以理还在
那么但以理和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或者我们说,当我们读旧约的时候,旧约的那些故事到底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所以我们就会谈到历史的意义,我们到底要怎么读但以理书或者是读旧约。在公元前605年,尼布甲尼撒还是太子,还没有登基,他到第二年才登基。虽然他是迦勒底王国的第二位皇帝,但他实际上是代父出征。有点像中国古代的李世民,虽然他是第二位皇帝,但基本上整个王朝都是他开创的。所以我们认为,巴比伦就是在尼布甲尼撒手中建立起来的,而且整个的辉煌,在他之后也很快衰亡了。那么到居鲁士王元年,波斯兴起来灭了巴比伦。我们刚才所读的耶利米书25章里面也预言说,神要将以色列交在巴比伦手中70年。
所以,从公元前605年,但以理作为第一批被掳的犹太国的以色列人,到公元前的539年巴比伦灭亡,这个时候过去了65年,65年了,那但以理还在。并不是说,他马上就不在了,因为你会看到,但以理书第十章里面,再次讲到但以理所看见的最后的异象的时候,是在居鲁士王的第三年,所以他实际上,活过了整个以色列被掳的70年。就好像在新约使徒的时代,主耶稣基督特别地留下了最年轻的那一位使徒——约翰,直活到公元一世纪末,活过了整个教会被逼迫的、且是大逼迫的那几十年,留他在使徒的时代和新约教会初创的那一个世纪当中,使用他做耶稣基督福音的见证人。那么在旧约,在以色列被掳的那70年里面,我们也看到,神使但以理还在,使他一直活过了那70年,活到尼布甲尼撒已经不在了。
我以前遇到过很多年龄比较大的长辈,他们讲到在文革当中的经历,他们说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过毛泽东,所以,很感谢主!毛泽东已经不在了。从1949年到2013年,我们也刚好过了64年,64年过去了,谁还在呢?毛泽东还在吗?林彪还在吗?赵紫阳还在吗?邓小平还在吗?或者是改革开放之后,那些风起云涌的改革的人物,那些各领风骚数十年的企业家,或者是科学家,或者是全国劳动模范,他们当中还在吗?我们到底要怎么来理解这个历史呢?
去年我们出到台湾,去到台北的附近一条小河,叫新店溪,我说这个地方我很熟悉,我从小就唱罗大佑的歌,一样的月光一样的照在新店溪,一样的月光一样的我和你,时间就是这样经过。或者我们以前也唱过,“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或者中国的古人就说,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谁还在呢?好像所有的东西都已经不在了,所有追求的梦想都已经不在了,所有曾经的偶像也已经坍塌了,曾经的帝国也已经衰亡了,曾经你从小听到的各种各样的关于生活的梦想,虽然今天还在提新的中国的梦想,但是都看见它在你的人生里面,在几十年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面一个一个地破灭,那么到最后到底什么还在呢?到底谁还在呢?
上帝透过这被掳的70年,让我们看到有一个人,他活得比所有的仇敌都长,他活到以色列的仇敌都灭亡了。耶和华说70年之后,70年之后我同样地要将迦勒底人交在我的审判之下,但以理一直活到了那个时代。所以当我们读但以理的故事,当我们看到但以理书的第1章的最后,它是整个但以理书的一个总论,它告诉我们但以理从起初到末了,度过了将近一个世纪,他真的是一位世纪老人,在他所度过的这一个世纪,就有以色列照着预言被掳的那70年。
让我们来看一处的经文,以赛亚书的39章5-7节,先知以赛亚来警告当时的希西家王,对希西家说,“你要听万军之耶和华的话:日子必到,凡你家里所有的,并你列祖积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掳到巴比伦去,不留下一样。这是耶和华说的。并且从你本身所生的众子,其中必有被掳去。在巴比伦王宫里当太监的。”这个地方是第一次相当清晰地预言了以色列因着背离他的上帝,而要被掳巴比伦,并且指着希西家说,以色列的王室,从他而生的后裔当中,要被掳去在巴比伦王宫里面做太监。在犹太的解经传统里面,他们认为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就是王室希西家的后裔,并且是在巴比伦王宫做太监的。虽然有学者说太监这一个词,在当时的那个文化里面也不一定是指阉割的。
我们上一次说到,但以理最大的被剥夺,就是他的名字都被剥夺了,但是也有可能他被剥夺得更彻底,他说不定连性别都被剥夺了。那你知道在一开始的时候,这四个少年人他们就被改了名字,我们讲这是同化的政策。在这个同化的政策里面,你也知道,我们的名字代表了我们的文化或者对以色列人来讲,他的名字就代表他的信仰。你在旧约里面可以看到,很多的以色列人他们的名字里面,就有他们神的名字,那同样的,在迦勒底异教的文化里面,他们的名字里面就有他们的神的名字。
“但以理”这个“以”在我们的和合本, “以”的这个发音里面其实就有神的名字,但以理他的名字的希伯来文的意思就是神是我的审判者。然后他被改名叫什么呢,叫伯提沙撒,伯提沙撒里面就含有尼布甲尼撒所信的那一位神的名字。有人说那是一位季节的神,或者是一位女神,伯提沙撒的意思,就是这一位神保护你的生命。所以,整个拒食王膳的故事,就是要来表明到底谁保护我的生命,到底谁是我的帮助者,到底谁是我的审判者。所以,我们实在看到历史的意义是什么。上帝已经清清楚楚预言说,以色列要被掳70年,然后在这被掳70年当中,神要藉着但以理,他横跨了这70年,实在是让我们、让每一个神的儿女因此受到鼓励,神与他们同在!
3.以史为喻:耶和华与教会同在
我想举两处的经文,旧约跟新约当中的经文,让我们来看历史的意义。在诗篇的第78篇1到8节,亚萨的诗里面这样子讲到说:“我的民哪!你们要听我的训诲,侧耳听我口中的话。我要开口说比喻,我要说出古时的谜语;是我们所听见所知道的,也是我们的祖宗告诉我们的。我们不将这些事向他们的子孙隐瞒,要将耶和华的美德和他的能力,并他奇妙的作为,述说给后代听。因为他在雅各中立法度,在以色列中设律法,是他吩咐我们祖宗,要传给子孙的,使将要生的后代子孙可以晓得;他们也要起来告诉他们的子孙,好叫他们仰望神,不忘记神的作为;惟要守他的命令。不要像他们的祖宗,是顽梗悖逆居心不正之辈,向着神心不诚实。”在这里面就讲到,历史的意义是什么,上帝在以色列人当中所行的,所有的作为、并所设立法度的意义是什么,耶和华上帝使他的百姓所经历的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他说是要开口说比喻,是要留心听我的训诲,是要将神的美德和他的能力并他奇妙的作为,来述说给上帝的百姓的后代来听。
让我们再来看新约哥林多前书第10章11节,保罗说到,那些以色列人他们出了埃及,在旷野中漂泊的那一段经历,他们其中大多数人因为悖逆神受到审判,大部分的人都死在旷野当中。接下来保罗说,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做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但以理所遭遇这些事,以色列所遭遇这些事,不管他们是在旷野当中漂泊的这40年,还是他们被掳在巴比伦的那70年,都是要来警戒我们这些末世的人,而我们是什么人呢?我们就是活在末世当中的人,他不是来警戒那些生活在盛世当中的人。换言之,耶稣基督说,医生是为生病的人来的,我来是为那些看见了末世,并且知道自己活着末世当中的人,并且怀着末后的指望的人来的,我不是为那些生活在盛世当中的人来的,我不是为那些追求民主梦想的人来的,我不是为那些追求中国梦的人来的,我是为着那些愿神的国降临的人来的。
我们中国人有一种对历史的观念,就是以历史为镜,好像资治通鉴,就是从历史当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教训,从历史当中可以告诉我们。如果我们遇到相似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或者我们可以去避免一些事情,这个叫做以历史为镜,这是中国人的历史观。但是我们刚才读到的诗篇第78篇的1到8节,给我们带来另外一个历史观,因为在那里他说到一个词,就是我要开口说比喻,那比喻的意思就是拿一件事情来指出另外一件事情,但是刚才我们所读的经文里面,你会看到那一个比喻的意思是什么。你会发现是你对历史的一个理解。诗篇在这里并不是说,像耶稣设了一个比喻,好像有一棵树,或者好像有人打鱼,他在这里的意思是说,我要把耶和华的作为,我要把在雅各当中所立的法度,要吩咐传给子孙后代,使他们不忘记神的作为,就是不忘记神曾经领你们出埃及;不忘记神曾经与亚伯拉罕的立约;不忘记神曾经在旷野当中供养你们;不忘记神为你们分开过红海;不忘记神曾经在你们被掳的时候与你们同在。
换言之,我们在这里看见的是另外一种历史观,就是在旧约当中,他用到比喻这个词的时候,这个比喻其实是一个广义上的理解,就是以历史为喻。换言之,历史当中所发生的事情,就是上帝在历史当中所设的一个比喻。所以,你会重新看到,这样的一个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以历史为镜的时候,你的主体是谁呢?谁以历史为镜,是指的我们,人以历史为镜。人以历史为镜,揽镜自照,能够照见什么呢?有人说,人类从历史当中得到的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永远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所以,我们在圣经当中看到另外一种的历史观,以历史为喻,这个主体是上帝,上帝不但掌管历史,上帝不但带领历史的进程,并且,上帝使用历史作为启示他自己的最主要的方式。这使我们来理解,来认识旧约的故事。第一,我们知道,那些故事是真实的,那些故事是真真实实发生在历史上的。第二,上帝使用,上帝不是使用一个假想当中的寓言来告诉我们真理,上帝使用真实所发生的历史,上帝使用真实的那一位经过了70年还在的但以理,来向我们讲一个比喻。所以,所有历史的真正意义,都是上帝对他的百姓的启示,你的所有的经历都是一样,上帝要将他在圣经当中的启示,应用在你的生命当中。
以历史为镜的意思,并不一定能够看出历史有什么意义,以历史为镜,历史也可能根本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一切都是不断地重复,一切都是日光之下无新事。但是,以历史为喻,就是表明说历史都是有意义的,原来被掳70年是有意义的。原来但以理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在这个地方好像轻轻松松的一句话,但以理还在。当你回想我们过去的这60多年,你就会知道,谁还在呀?谁能够还在呀?怎么才能够活过来呀?当然我们也看到,我们也非常感恩,直到2013年,我们会看到在中国的家庭教会当中,经过了这60年,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很多的家庭教会的前辈的传道人,我们看到在广州大马站的教会里,林献羔老弟兄还在,我们在上海的家庭教会当中,看到李天恩弟兄还在。我们的的确确看到上帝在今天的教会当中,仍然为我们存留着一批,经过了几十年逼迫的神的仆人他们还在,他们向我们来显明神与他的教会同在。
二、耶和华还在,是成功的秘诀
1.基督是故事的中心
所以,在第一章结束的时候,你似乎看到一个成功的结局,就是但以理还在,他是政坛的常青树吗?他是巴比伦的不倒翁吗?他侍奉过好几位的君王,而且老实说都是些暴君。但以理是怎么活过来的,接下来的几章里面,从第一章到第六章,我们就看到有六个故事,实际上是选取了这60多年,或者有70年的经历当中,但以理人生当中一些重大的关头。在每一次的重大的关头,当然包括拒吃王膳这个故事,在每一个故事里面都是玩命的,在每一个故事里面,他死的可能性,应该都是99.9%。他怎么可能活到被掳的末期呢?
所以我们说,但以理书不是关于一个道德的教训。当然,我们可能会从但以理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我们在类似的情况下怎么办,但是,但以理书最重要的是把我们带到那一位,就好像但以理在第七章里面所见到的异象,把我们带到那一位亘古常在者的面前,把我们带到那一位历史和你的人生的真正的主宰的面前。让我们记得但以理的故事是整个圣经故事的一部分,让我们记得整个圣经的故事,都是关于上帝的救赎的故事,让我们记住这个救赎的故事,从上帝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开始,并且到耶稣基督的成就而结束。
所以,让我们在但以理的故事里面仍然看到,基督是这个故事的中心,神所应许的那一位弥赛亚,就是在第七章当中,但以理会看见那一位仿佛人子的,才是这个故事的中心。因为在被掳的时候,其实有一个非常大的焦虑,有一个非常大的困境,就是耶和华还在不在?就好像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时候,如果以撒被杀了,那么,那一个我的后代要多如海边的沙、天空的星的那一个救赎的应许到底还在不在?所以当以色列亡国的时候,被掳的时候,连王的后代都被掳到巴比伦,连他的名字里面神的名字都被剥夺的时候;甚至有可能连他的性别都被剥夺,也就是连他的后裔都被剥夺的时候,所有的以色列人要来问这个问题,就是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在哪里?还是回到亚伯拉罕献以撒的时候那个困境,儿子在哪里?儿子在哪里?你所应许的儿子在哪里?你所应许的、要伤蛇的头的女人的后裔在哪里?你所应许的给亚伯拉罕的那一位后裔在哪里?耶和华神还在不在我们当中?以色列还是不是上帝的选民?以至于他们承受的一个应许,有一天弥赛亚基督要从他们当中出来,所以但以理的故事,是让整个以色列在被掳时期,再一次地信靠耶和华对亚伯拉罕的应许,而这一个应许,是在耶稣基督的里面。整个的但以理书,仍然是让我们去仰望那位被带到亘古常在者的面前,那一位仿佛人子的神的独生子耶稣基督。
2.认识上帝是至高的主宰
我们在第一章的最后,看到了好像一个成功,但以理还在,不但是在,而且还位居高位,所有的人都看到但以理的成功,所有的人都看到了一个成功的结果。但是,这个故事最重要的是说,就好像在拒吃王膳的故事里面一样,只有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知道他们成功的奥秘,只有他们知道成功背后的原因。
因为当但以理三年以后被带到尼布甲尼撒王面前的时候,尼布甲尼撒王会认为什么呢?尼布甲尼撒王肯定会大大地赏赐那个太监长,认为你的劳动改造工作做的相当好,会觉得他的改造工作非常成功,会觉得他的同化的工作相当成功,会觉得让他们学了迦勒底人的一切学问,甚至我们会讲到这个学问里面其实就是巫术和行法术,因为迦勒底的学问,最重要的就是观兆和解梦;在当时的迦勒底,其实主要的语言已经是亚兰文,一直到耶稣基督的时候,亚兰文一直都是最主要的、通用的语言,但是他们自己的语言是蛮特别的,跟之前的楔形文字有关,那他们最出名的是什么呢?最出名的就是观兆,就是行邪术,据历史记载,在巴比伦的宫廷里面,有许多来自埃及的那些术士跟解梦家。这里告诉我们,但以理以优秀的成绩毕业,他也学了迦勒底的这一切的学问。
但是我们待会会来看,他是不是接受了异教的教育而相当地成功,在第二章我们会看到一个尖锐的故事,把这两种教育或者把表面的成功跟背后真正成功的奥秘区分开来。让我们首先来想象,当但以理被带到尼布甲尼撒王的面前,最后一次面试,通过了,而且他比其他的都要聪明十倍,甚至他比三个同伴还更加地明白各种异象和梦兆。这个时候,尼布甲尼撒王跟他身边的人,一定认为是他们的教育相当成功,他们一定是认为我们的公立教育太成功了,他们一定是认为我们的劳动改造太成功了。
我们看到后来的波斯,他们年轻人的教育,柏拉图在他的书里面记载说基本上是从14岁开始的。色诺芬在他的历史书里面提到,他们差不多是到17岁完成教育。所以,在这里提到他们是少年人,我们当然不知道他们准确的年龄,但是可以判断说,但以理跟他的三个朋友就是高中生到大学生的年龄,他们三年,当然也不是按照今天的学制说三年算专科,四年才算本科。其实,他们就是读了三年的大学,他们在迦勒底的王国里面,宫廷里面读了三年的大学,相当于是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了三年。
在这三年开始时,他们立下一个心志,在三年整个大学期间直到大学毕业那一天,只吃素菜、只喝白水。这就是他们面对这个异教的教育的时候,他们在内心当中来持守他们的信仰的时候。当最后他们那个管事的试了他们十天之后,他们就一直吃素菜和只喝白水,他们的面容甚至比其他的人更加的俊美肥胖,这个时候所有的其他的人,都看到了成功的结果,但是只有他们里面,知道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你想象一下,当他们十天之后俊美肥胖的时候,他们的心里面是何等地欣喜若狂,只有他们知道原因是什么,我想象他们几个朋友,他们会悄悄地在一起分享,他们虽然不敢声音很大,但他们按捺不住地,按捺不住一种兴奋,他们会悄悄地互相的说,耶和华和我们一起来到了巴比伦,现在耶和华也来了,他在我们当中。所以,在这三年当中他们知道,不但在他们的外在,有一个忠诚的记号,有一个圣洁的记号,有一个身份的记号,而且他们实实在在经历上帝超然的对他们历史的掌管。
所以我想对我们教会这次经历到营会压力的大学生们讲,但以理书第一章的故事就是关于大学生的故事,他当时就是大学生,甚至有可能是中学生,他比你们还小,他比你们更加无助,你们还有教会,你们还有父母可以来安慰你们。而他呢?沦落异邦,电话都没得打,家书也写不回去。他们被放在一个几乎完全与圣约社会隔绝的处境下,这几个大学生,这几个宫廷里面的太学生,他们在这个故事里面,实实在在是经历了。你知道吗?上帝用他们的故事来作为一个比喻。人类以历史为镜是想认识自己,但是最终还是不能够认识自己,越照镜子越觉得不像自己,你们有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以前读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也是特别喜欢照镜子,也特别在乎自己的外貌,然后每天在镜子里照,照了很久之后,忽然有一种恍惚感,就越看越不像自己,本来很熟悉的,照多了之后发现不认识自己了。所以人类以历史为镜是没有办法认识他自己的,但是上帝以历史为喻,来启示他自己,让我们来认识他。
所以让我仍然说,但以理书最根本的,是让我们来认识那一位至高的主宰。让我引用老子的一句话说:“大道废,有仁义”。他是来批评那个儒家的道德主义,他说儒家设立的那一切的礼仪廉耻,然后让人努力来遵循它,老子就说,大道已经不存在了,大道不存在了才有那些外在的德行,而你那些外在的德行。第一,你做不到,第二,你做到了又怎么样。所以我们会看到,这一句话代表了中国文化,虽然老子他并不知道真正的道路是什么,但是他很清楚地否定了那条道德主义的道路,就是他把“道”跟“德”做了一个区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如果你不信福音的话,你做的好有什么用呢?你遵行律法有什么用呢?谁能够靠着自己的行为在神的面前称义呢?
所以,当我们读旧约的时候,我们有两种最基本的态度,第一种,就是在恩典当中,透过旧约认识耶和华上帝和他所应许的福音。另外一种就是从旧约不同的人物和他们具体故事当中的选择去直接地得到一些道德的教训、道德的榜样。比如像大卫一样勇敢或者像但以理一样怎么,我想这不是绝对错的,可是旧约对我们真实的意义,上帝设它做一个比喻,不只是带来我们对“德”的一个效法,乃是带来我们对“道”的一个信靠,也就是路德所说的,我们要在但以理的故事里面看见那一位耶稣,我们要在但以理的故事里面,看到亚伯拉罕的应许,看见神怎样向着他的百姓守约、施慈爱,我们要在但以理的故事里面,看到我今天要怎样在我的处境当中,去信靠那一位为我成就了救恩的耶稣基督,信靠他,认识神并他所差来的儿子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我就能够说,经过了历史的动荡之后,经过了人类的变迁之后,但以理还在,那信靠神的儿女们还在。
3.上帝对历史的三次干预
第一章里面,我举3节的经文,让我们再次看到上帝才是这个故事当中的主角。上帝对历史的三次的干预,我们看到三个词,这三个词在原文当中是同一个词,在我们和合本里面,会有不同的翻译,第2节里面说,主将犹大王交付尼布甲尼撒,还有圣殿当中的几份器皿,一起交付于尼布甲尼撒,这一个词是表明一个主动的意思。我们上次已经有分享,就是耶和华、乃是这一位主,在这里是用“Adonai”,就是这一位主宰,这一位万物的所有权者,是他主动地采取了措施,是他主动地干预了人类的历史,他将犹大王交付尼布甲尼撒,为什么?是因为他对以色列他百姓的审判。在第一章一开始的时候表明说这是审判,这是以色列悖逆上帝,沦落异邦的原因。刚才我们所读到的以赛亚书第39章,最后一节我们没有读,当以赛亚对希西家说了,从你本身所生的都要被掳到巴比伦王宫做太监,接下来希西家怎么回答呢?第8节里面说希西家对以赛亚说,你所说耶和华的话甚好,因为在我的年日中,必有太平和稳固的景况。就好像你今天对政府说,二十年之后这个政权要完蛋。哦,他说太好了,这意味着我还有二十年。
所以希西家居然是用这样子的态度,来看待神自己子民的一个命运,他说很好,不过呢,我现在还很太平。所以,主将犹大王交在尼布甲尼撒的手中。一章第9节,我们已经说了,拒食王膳这个故事,99.9%的可能都是应该被杀头的。但是,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面前蒙恩惠得怜恤。所以,你的老板喜欢不喜欢你,是耶和华干的,这是上帝对历史的干预。神使但以理在太监长面前蒙恩惠得怜恤,使他得着这一个身份的标记。第17节,神又赐给他们各样聪明知识,他们的聪明知识不是在那异教教育中所得到的,乃是神主动地赐给他们聪明知识,这样的聪明知识不只是在“量”上面,而且是在“质”上面,胜过那通国的术士跟用法术的十倍。
在第一章里面,我们清楚地看到上帝对历史的三次主动的干预。所以,你会怎么来述说你自己的故事呢?我想说经历过这次大学生营会的我们师生们,你们会怎么样来述说大学生营会的这三天的故事呢?我听到有一位姐妹说,过去的这一周,就好像过了整整一年,相当大的压力。温晓莉姊妹在分享时说,我看见这些孩子们在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他们真的是承受了相当大的一个压力。那你们会怎么来述说这三天的故事呢?你们会不会像但以理一样地来述说这样的故事呢?就是上帝对你的故事的干预,你是否相信,你所过去的这一周里面,是上帝干预了你的历史,干预了这一次的营会,干预了你过去这一周的生活的一个故事呢?如果是那样呢,就是上帝耶和华的故事。如果不是呢,就是你个人的故事,如果不是呢,就是你的学校跟你个人之间的一个故事。但是,但以理书告诉我们说,这是耶和华的故事,为什么他能够确认呢?是因为他在那里照着信仰有一个持守。就比如有个姐妹说,如果我们去送一个红包,我们送一个礼就可以得到一个工作机会。感谢主,这也是主所赐下来的,这也是主的恩典,你怎么知道那是主的恩典呢?你怎么判断那不是魔鬼撒旦给你的圈套呢?
换言之,对但以理跟他的三个朋友来讲,他们怎么可能欣喜若狂,互相地说耶和华和我们一起来到了巴比伦,他们怎么那么地确定,他们长得那么胖是耶和华干的,而不是尼布甲尼撒王干的。那就是因为他持守自己的信仰与世人分别,如果你没有送红包,如果你没有像世人一样,用世俗的方式,然后你却得到了这个工作机会,得到了这个看起来不可能会得到的工作机会,你就知道耶和华和你一起来到了成都,你就知道耶和华干预了你的生活,你就说感谢主他赐给了我这个工作的机会。如果你没有与世人分别,如果你的身上没有信心的记号,你就和世人一样,你成功了也不知道是怎么成功的,你成功了也不知道那算是福兮祸所伏,还是怎么样的。你成功了你也不知道,你只看见了一个成功的结果,你却不知道成功的奥秘。所以,你甚至就无法判断,那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成功,还是说当世界把我卖了的时候,我还傻乎乎地在帮着数钱呢。
当一个基督徒来信靠他的主,照着圣经的教导,在那还没有为我分开的约旦河水前面,抬着约柜,就是神对他的百姓的应许,那一个恩典的约,他迈开他的脚步下去。若不是这样,我们就无法确信耶和华与我们同在,我们就是属于被世界卖了,却自以为很成功,还到处向人见证说信耶稣很好,因为信耶稣让我很成功。但是我们看到但以理,他向我们所作的见证是千真万确的见证,因为若没有耶和华,他早就死了一万次了,若没有耶和华,他不可能活下来。他可以确定地向世人做见证,耶和华干预了以色列人的一生,耶和华在尼布甲尼撒巴比伦的王宫中坐着为王。
三、耶和华还在,是我们的安慰
1.神所赐智慧胜过一切世俗的学问
我们可以信靠上帝所应许的那一位基督吗?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史,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就是但以理还在。但是,我们看到一个真实,上帝藉着这个历史,要告诉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怎样在异教的文化和城市当中来事奉上帝、跟随上帝。好像我们看到整个但以理书的第一章到了最后,真正要告诉我们的那一个成功的奥秘,而不是那一个成功的结果,就是耶和华还在,耶和华还在!这才是以色列人从但以理书里面所得到的安慰,这才是那些失去家园,在巴比伦河边坐下就哭的人,他们所得到的安慰,耶和华还在!让我们来看他们所学的学问,你看到但以理作为一个被掳的先知,我们的确在他身上看到一种我们很难理解的道路,一个方面他没有决绝,他甚至也学了那异教的文化,可是这个故事,跟接下来的第二章的故事,会让我们看到这个差别。约翰加尔文在解释这段经文的时候,他谈到但以理的智慧,他强调这是耶和华上帝所赐给他的超然的智慧,他说我们必须肯定,但以理从来没有落入到一种试探,与撒旦的欺骗行径没有任何的牵连。因为接下来我们很快就会看到他拒绝王膳和酒,所以我们认为,无论巴比伦王下达了任何的命令,但以理都只是出于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纯粹的科学研究并为此心满意足。因为在以色列上帝对他们的教导里面非常清楚地说,申命记18章14节:因你所要赶出的那些国民,都听信观兆的和占卜的;至于你,耶和华你的 神从来不许你这样行。所以在第二章我们会看到一个例子,上帝所赐给但以理的智慧,会跟那一切观兆的和术士、拜偶像的、异教的智慧区别开来。在第一章结束的时候,甚至用到了一个如此夸张的词语,去表达了这种区分,就是胜过十倍,各位,这真的是很夸张,如果你智商是70吧,十倍就是700,那实在是应该不太可能嘛,那这是一个夸张的词语,这个词语是来表达,但以理的智慧,并不是从异教的教育当中所得到的。但以理的智慧,与那通国的术士和行法术的之间不是“量”的差别而是“质”的差别。
让我们看到这一点,让我们也相信这一点,我们相信圣经的辅导优过一切的心理学十倍;我们绝对地相信圣经的治理优于一切的管理学十倍;我们绝对地相信圣经的教育优于一切的公立教育十倍;不是一个关于“量”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质”的问题。在这个故事里面所强调的是,真正的能力是出于耶和华,真正的能力是有一个属天的源头。这个故事从头到尾是巧妙的,但又是如此清楚地显明上帝的主权。所以我们感谢主!在这个故事的结尾,我们看到,但以理上了三年的公立大学之后的一个结果是什么呢?表明说异教的神学、异教的偶像跟异教的世俗的学问被胜过了,被胜过了!被大大地胜过了!被超乎十倍地胜过了!你说,真的胜过了吗?第二章就会有一个测试,来看到这种胜过。所以我们感谢主!这个故事对于我们今天贫乏的信心生活,对于我们今天贫乏的基督徒成圣的生活,真的是具有相当强烈地道德跟灵性上的震撼力。
2.信靠神活在一个超自然的世界
我们求主真的是来帮助我们。德国现代一位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他说现代社会跟古代社会之间的一个差别是什么呢?他用到一个词语叫做祛魅,他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祛魅的社会,魅就是魅力的魅,当然不是指到魅力,当然也不是指到鬼魅,是指现代的社会因着理性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相信超自然的上帝和超自然的世界观的一个社会,而古代的社会是指欧洲的古代的基督教社会,是一个相信超自然的社会。所以,当我们读到但以理书的时候,你要知道,那是一个超自然的世界,我们今天的世界也仍然是一个超自然的世界,但是你已经学习用理性主义的方式,将这个超自然的世界完全的祛魅了。
当我们用在学校里面所受到的一切的教育,所学习到的一切的学问,无论是法学的、历史学的、哲学的或者社会学的学问,来解释历史的时候,一个基本的假设,就是排除了上帝对历史的超自然的干预。他对社会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情的解释里面,都排除了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就是上帝超自然的存在和超自然的干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归正教育的一个原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每一个基督徒,要在信心里面,重新地看到我们活在一个超自然的世界,而不是活在一个被这个世界祛魅了的世界。但以理书中也特别提到天使的作为,我们在后面会看到,天使的作为在但以理书里面,作为超自然的世界、作为上帝不但是他自己有超自然的干预,而且他透过天使来干预。
所以,在大学生营会结束的时候,我就说有一天我非常地渴望,渴望将来在永生里面,跟天使有相交,我不知道,但是我相当盼望,我相当盼望有一位天使说:“嘿,你知不知道,你12岁那一年,你那一次差点从楼上掉下去,差一点点就摔死了。”我说:“是,我还记得。”他说:“那是我干的。”然后有一位天使会告诉你,“你知不知道2013年,你参加的那一次大学生营会,所有的人都以为办不了了,那你知不知道,那一次是我奉命,在你们周围安营扎寨。你平常祷告的时候说,天使天军在我旁边安营扎寨,你以为那只是一个文学表达吗?他说,嘿,那就是我干的。我在那一次与四川的魔军争战,所以我来晚了一点点。”
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的就是,愿上帝能够带领我们,在这一卷书的学习和查考里面,让我们以信心进入那个超自然的世界,你人生当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在上帝至高主权超然的干预之下,作为一个基督徒,你面对和解释任何一件事情,你在你的人生当中做出任何一个重大的决定,你都必须信靠上帝超自然的干预,你不可能把这个因素撇开去做决定,所做出来的决定就和世界上的愚昧人一样。但是,这个世界今天所有的文化、所有的学问,都是用一个祛魅的,用一个将上帝超自然的能力,跟他的恩典以及他在历史当中的救赎,撇开了之后所做出来的解释。
可能旧约的世界离我们比较远一点。但是,正是这个比较远一点的距离,增加了上帝改变我们的能力,让我们的心受到这样的震撼和挑战,让我们知道我们活在一个理性主义的世界里面,一个将上帝赶跑了的世界里面,已经太久太久了!我们所受到的所有的教育,所学过的所有知识,都让我们习惯用理性,用可以看的见的变量,和能够观察到成本跟收益的衡量去做决定,已经太久太久了!所以,让上帝把我们带到但以理的世界里面去,我们才能够真实地知道,上帝透过但以理的故事,所要告诉我们的那一个真实的比喻是什么。在第一章一开头,清楚地表明,被掳是上帝的审判,被掳是先知对于以色列背离上帝的一个预言的成就。而到了一章末尾的时候,却带给我们一个极大的安慰,就是我们似乎看到了但以理的成功,我们看到了一个关于救赎的一个困惑或者是一个盼望,就是当以色列背离上帝并受到上帝的审判,并且沦落异邦的时候,亚伯拉罕的应许到底是在还是不在?我们看到但以理还在!我们看到耶和华还在!
3.福音更新文化的一切领域
所以,我们感谢上帝,我们看到美国一位学者的观察,他说今天整个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一种价值观的冲突,就是一种超自然的价值观跟一种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因为在我们的这个社会里面,虽然韦伯宣称说,现代社会是一个祛魅的社会,但是直到今天,他说我观察到,还是有许多的人说,他们相信上帝,他们相信有一个超自然的世界。但是另外一种人,他们不会相信有位更高超的存在,就是圣经当中所启示的那一位创造和施行救赎的神。所以,他说这个世界上就是有两种人,一种人判断是非对错,或者来做人生当中的决定,是根据那一位超自然的上帝的存在来做决定,而另一种人呢,是根据没有那位超自然上帝的干预和眷顾来做决定。因此,他说今天世界上最大的冲突就是这两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他描绘说这两种价值观的冲突,有五个最重要的战场:一个是家庭;一个是教育;一个是传媒;一个是法律;一个是政治。
在这个故事里面,在第一章结束的时候,我们可能除了传媒之外其他的方面都涉及到了,我们看到了教育,我们也看到了政治,很多人认为,但以理书是关于我们在职场里面如何事奉的。但是,你要知道但以理所进入的那个领域,是一个相当特别的领域,那你可以用今天的概念说,那是一个叫政治的领域。但实际上我会认为,但以理书除了职业伦理上一个对我们的提醒,其实更多的是关于公民伦理的一个提醒,那就是说我们在一个异教的文化当中,怎么做一个公民?我们怎么面对公共社会?我们怎么面对政治领域?怎么面对法律的领域?当然从狭义上的文化来说,是怎么面对流行文化这个领域和教育的领域,以及我们所捍卫的家庭的这个领域。
昨天,网上有一个姐妹,她跟我说,希望王牧师可以少谈一点政治跟民主,多谈一点纯粹的福音。那我就觉得,我信主以后,大部分我以前不信主的朋友,他们都是这样子说,他说王怡你信主之后,就再也不谈自由民主、人权这些普世价值了,他说王怡你能不能够不要什么事情都谈信仰,可不可以谈一点这些东西。然后我主内的很多弟兄姊妹就说,王怡你能不能不谈那些东西,只谈那个福音本身。我真的有的时候很困惑,我不知道我到底是谈了还是没有谈。
上个世界美国有一位很著名的神学家,叫作尼布尔,他提到文化跟福音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理解但以理书是很有帮助的。那他把教会历史上的几种做了一个梳理,大概归纳为五种的模式,就是文化跟福音的关系是什么。
第一种模式,他称为是文化跟福音之间对抗的模式,作为一个基督徒我们叫作Against culture,就是我们在文化面前是一种完全的敌对的态度,就是我们反抗它,我们认为文化是属世的,我们认为文化是整个堕落的。站在这样的立场,我们会难以理解但以理的选择。因为,但以理显然进入到这个文化当中,而且我看他进入的程度还相当的深。
第二种的模式,他称之为文化跟福音融合,这是作为一个基督徒叫作Of culture, 那就是接受文化,就是活在这个文化当中。你知道基督徒的软弱,常常有一个恐惧,就是我们害怕我们与文化分离;我们非常地害怕我们被视为是不入流的;我们非常地害怕我们被视为是边缘的;我们非常地害怕我们被视为是落伍的;我们很害怕这个世界不接纳我们;这个世界的文化把我们标出来格格不入,我们非常地想融入到这个文化里面,而且我们也怀着一种很好的动机说,如果我不融入到里面的话,那我怎么来传福音呢?所以,这是跟文化完全融合的一种态度。那我们在但以理身上,清楚地看到但以理不是,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他就不会拒食王膳,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他就不会在接下来的每一个故事里面都面临这个死亡的危机。
第三种模式,他称之为文化跟福音是相分离的模式,我们在教会里面顺服基督,我们在信仰的范围当中谈论属灵的事情,我们在公共社会里面,我们顺从这个世界的潮流权柄,我们把这两者呢很清楚分开。我们会看到尼布尔,举了马丁路德作为这样子的一个代表,因为路德非常强调两个国度之间的分离,但是我们也很清楚地看到路德的思想带来了什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德国的教会在整体上完全无力去持守自己的信仰,全面地与希特勒合作。
第五种模式,他说这种模式是加尔文主义改革宗信仰传统里面的模式,称之为福音来更新文化,进入文化在文化的内部,持守信仰又展开对文化的一个更新的工作。他认为在旧约当中最好的例子就是但以理。在教会的历史上,他举到一个例子,他认为最好的例子就是克伦威尔,其实我个人觉得克伦威尔做的有点过分,我宁愿用威伯福斯来做这样的一个例子,我相信这几种信仰跟文化之间的模式,会非常地帮助我们去理解但以理书,我们去看但以理他如何面对他的信仰跟文化,他进入政治,他如何面对异教的教育,在这一切的领域当中他到底是怎么来做的。
我们一起低头祷告:
“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你!主啊,你把我们放在这个世界,我们好像是羊要进入狼群,我们在但以理书里面看到被掳的以色列人,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也好像是羊要进入狼群去生活,你告诉我们说我们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愿你带领教会活出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天父,我们在你的面前来恳求,恳求你赐给我们更大的信心。主,我们当中的弟兄姐妹在异教的文化里面公司里面工作,甚至可能自己的老板就是一个佛教徒。我们当中有很多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公立的学校里面上学,在我们的职场,或者是在我们家里面,就有各种不同信仰的成员。天父,求你来帮助我们,我们需要更大的信心,去确信耶和华与我们同在!我们需要你更大的恩典,求主你赐给我们聪明智慧,是从敬畏耶和华而来的,不但是在“量”上,而且是在“质”上,胜过迦勒底人的一切的学问和文化十倍。主,我们在你面前求你,赐给我们更大的勇气,去持守我们身份的标记、忠诚的标记和圣洁的标记。天父求你也使用我们,有一天我们可以藉着你在我们身上的故事,来向这个世界做见证,向你的儿女们做见证说。当沧海桑田都过去的时候,你的儿女还在,持守你的福音并且照着你的福音来活的教会还在!主啊,你仍然在这个世界掌权做王。
天父我们感谢赞美你!求你把我们带到一个超自然的世界里面。主啊,让我们知道我们每一秒都离不开你超然的眷顾。你大能的手臂若是向我们缩短,你大能的手若是不放在我们的肩头,我们下一刻就会跌倒,主啊,我们不会单单靠着理性和经济的衡量,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天父,孩子特别把教会里的年轻人,仰望在你的手中,把那些在迦勒底的学校里面学习的,无论是从小学到大学的年轻的一代仰望在你的手中,求你如同在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生命当中一样,随时显出你对他们人生的干预。主啊,让他们来信靠你,主啊,让他们得着你所赐的智慧聪明,让他们确知他们的成功的奥秘是在乎你。天父,求你让我们看到今年教会所面临的社会的环境,跟今年教会的各项事工、跟教会的异象。主啊,我们如同但以理在巴比伦一样,我们生活在成都,生活在中国。天父,求你在我们的当中,也赐下那云彩一般的见证人,透过他们再来显明你还在,你还在我们的当中,听我们的祷告祈求,奉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