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太28:16-20)

—— “黑暗不能胜过光”马太福音证道系列之六十八

王怡
证道经文
马太福音28章16-20
显示
视频
音频

弟兄姊妹,主日平安。
今天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最后一个主日,也是主复活的日子,我想这与马太福音最后的结尾很像。马太福音最后的结尾,是开放性的结尾,没有讲那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基督的升天,而在其他的福音书里都有记载。主耶稣道成肉身,来到我们中间,成就了救恩,回到了天上,将来还要再来。福音书在这里告一个段落,是主的第一次来到的结束。马太福音最后的结束不是离开,而是同在。“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是用同在而不是离开,作为结束的一卷福音书。马太是向我们表明,这不是一个结束,这是一个开端,这是一个新的开始,这是一个神掌权的新的世代的来临。我想,今天似乎也是表明这不是一年的结束,更重要的意义是新的一年要开始,因为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

早上我问一位弟兄,昨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在纪念18岁。他向我解释,90后最后一批人,今天就18岁了,它代表出生在上一世纪的人到今天为止全都成年了。各位,如果说出生在上个世纪的人到今天都是成年人了,那么(在基督教里,时间的观念除了一个世纪,还有一个更大的时间,就是千年),主耶稣基督来到我们当中,成就了救恩,建立了教会,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千年。第三个千年已经进入18年了,这还是很有历史意义的。我小时候看到别人挂在家里的日历,每天撕一张。我每次看见撕了,揉成一团扔掉,心里就说:难道过去的一天就被撕掉了吗?难道我的昨天就扔在废纸篓里面了吗?每天“刷”撕掉一张,你会感觉到——你不知道时间是拿来做什么的,你不知道你每天的经过有什么样的意义!求主今天来帮助我们。

一、使命是我们活在地上的唯一理由

基督约定了一座山,他回到了加利利,我们上次讲复活的基督,回到了他起初侍奉开始的地方,这是一个新的出发。他约他的门徒到他第一次呼召他们、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去见他。这一次的见不太一样,“他们见了耶稣就拜他”。我们在这里看到一个新的对主耶稣基督敬拜的开始,他们不再当耶稣是夫子了,而是当耶稣是君王。他们不是当耶稣是先知当中最伟大的一位,而是当耶稣是基督。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他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他建立了一个新的敬拜,他也开创了一个新的世代。这一切是在山上。有一位解经家说,神好像是特别喜欢山,中国古人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在马太福音可以看到,这一位在十字架上爱了我们的基督,好像与起初神在西奈山向摩西颁下律法一样,每次神的国度、救恩计划的重大关头,似乎都在山上,他登山宣告天国的福音,描绘在他的国里的生命的样式,那就是你们要完全,像你们的天父完全一样。他在走上十字架之前,对他的门徒预言,他要受害。他登山变相,向他的门徒显现将来他复活的荣耀。然后,在耶路撒冷的城外,他再一次在橄榄山上讲述关乎这个世界的结局和末后关乎末了的盼望。现在他复活,他再次向他的门徒宣告天国已经降临、已经被带来。他在这里宣告天国的使命,君王在这里发出他的召命,他在这里聚集他的军队。

在最早听到福音还没有信主的时候,我接触到湖北还有附近几个省的家庭教会。那时,他们受到逼迫,罪名是什么呢?说那个教会有一天要呼召弟兄姐妹一起上山,然后要在山上点兵,要建立耶和华的军队,要为中国基督化、教会国度化、文化福音化而作战。政府觉得这是政变,起诉书和判决书的罪就是这个。上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占山为王。圣经里为什么每一次都上山呢?因为,山代表着神的所在;山代表着你活着就应该举目仰望而活;山代表着你要思想天上的事而不是地上的事;山代表着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接地气,而是要接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山代表着基督徒是属神的人,他们向着灵魂而不是肉体而活——不是在地上而是在天上而活,不是今生而是永生而活。山其实也没那么高,但是,在地上的生活中,在上帝所造的万物中,他用山来表达你的生命要被提升,你的眼界要被提升,你要为着一个使命而活。在山上,神要颁布他的召命;在山上,神要聚集他的军队;在山上,神要呼召建立他的教会。

中国家庭教会以前最喜欢讲的是山上退修、山上训练、山上造就、山上灵修,山下建造、山下做工。基督徒的生命,总是有一个山上的样式和山下的样式。上山代表亲近神,上山代表领受神的呼召,上山代表你要到神那里去,上山代表你生命中垂直的方向、永生的维度。下山代表六日的生活,下山代表着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凡我所吩咐的要教训他们遵守。下山代表着你们要如羊进入狼群,还不带钱囊。上山是以神的话语神的道,来喂养我们供应我们。上山意味着人不是光靠食物,乃是靠神的话语而活。下山还是要吃饭的,你会知道基督徒的生命是顶天立地的生命,顶天就是与那一位神同在,你的生命有个超越,不是哲学家讲的形而上的超越,而是你的灵魂有个提升。与基督同死的就与基督一同复活,你就一同与基督坐在天上,有了更高的灵魂的维度。

使命,是关乎我们在山下的生活。这些门徒上山去,“见了耶稣就拜他”。有位解经家说:拜了他之后,主就要他们起来,然后去;不是说这里真好,我们就留在这里不走了。如果是这样,你就应该求主,今天晚上接你回天家。既然你已经重生得救,既然你已经信靠耶稣,既然你已经渴慕将来永恒的天家,你为什么还要活在这个世上?对于基督徒来讲,最好的一个结果,是不是重生得救?上周,我们有一些弟兄姐妹受洗,有没有弟兄姐妹说,盼望在受洗那一天就归回天家?你们当中有人盼望过吗?没有。已经重生得救了,干嘛还要活在这个地上呢?山下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而且主自己都要走了,他要升天了,他不以复活的肉身方式与我们同在,那我们还留在这里做什么呢?我们最好的选择,岂不是与他同往吗?他去哪里,我们去哪里。保罗也说,我情愿离世与主同在,是好得无比的。

各位,我想问:为什么重生得救了,还要活在地上?既然山上那么美,山上代表着是一种与主同在、与主亲近的属天的生命样式和维度,干嘛还要下山?你活在地上唯一的、正当的、充满了喜乐和力量的那个理由和意义,就是因为神有使命给你。在地上六日的生活当中,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绝不应该是因为贪恋这世上的生活、贪恋肉身的享受而愿意在地上活得更久。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劝各位弟兄姐妹应该求主早日带我们离世与他同在,因为那是好得无比的事。只有一件事情,使我们渴望、使我们愿意活在这个地上,在六日山下的生活当中,我们也不急着求主今天就接我走,那就是神有使命给我们。神说,你们要去,你们要起来。你们匍匐跪拜在基督面前是好的,但是,这不是基督复活的意义。基督复活的意义,是要你们站起来,把耶稣基督已经复活、他已经做王、你们的罪已经赦免,这个福音的大好的信息传扬给世上的每一个人听,与他们去分享主耶稣基督的福音,与他们去分享主耶稣基督的教训。

耶稣基督说,如果这样,如果你们是如此行,如果你们是为这样的目的下山,“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当然,主在这里并没有说,你们自己选,要么跟我一起走,要么留下来我把这个使命给你们。你信主之后,你只有这两个选择,只有这两种很正当的基督徒的美好生活。第一个就是求主带你早日离世与他同在,进入那完全没有罪恶、没有眼泪、没有雾霾的地方,与他同在那是好得无比的。第二个好得无比的,就是带着使命去生活。又不想离世与主同在,又不想带着使命去生活,但只想留在这里生活——我是在说你们吗——这不是一个重生得救的基督徒,这也不是主耶稣基督在地上所建立的教会存在的理由和目的。

保罗话锋一转说,他愿意留在这里,他并不求主带他走,虽然现实有很多艰难,但是他并不是说:“主啊,太难了,你带我回家吧”。他渴慕留在这个地上奔跑,是为了什么呢?他说,若是为了我自己,我宁愿离世立刻与主同在。但是,若是为你们,我情愿留在地上与你们一同奔跑、一同生活、一同分享神的恩典,与你们一同传扬神的恩典,与你们一同来经历我们生命中的点点滴滴——这些困难、这些软弱,这些艰难的岁月。保罗说,就是为了这样的缘故。有的时候,我们留在地上也是为了爱,我们当然渴望和亲人更多地在一起,我们渴望把爱给他们。

二、使命是对基督徒的应许和命令

1、应许和现实
摩根牧师讲到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他读到马太福音大使命——这是弟兄姐妹都应该背的——“耶稣进前来,对他们说”,当他读到这里的时候,非常激动,因为最后主说:“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我就常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这里是说每一个日子,所有的时间里都与你们同在。有人讲,在大使命中有四个全部: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权柄是所有的;你们要去,去哪里呢?万民万国,所有的地方;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要教训他们,都要传,没有例外,所有的,整本的圣经,整全的神的话;我就与你们同在,直到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权柄,所有的族群,所有的神的教训,还有所有的时间。这是大使命的大,在任何一方面都大,都完全。

摩根对和他在一起的八十多岁的老姐妹说:“你看这是多么伟大的应许啊,马太在这里强调的不是一个离开,而是一个同在。”虽然耶稣基督升天,肉身复活的基督不与我们同在,但是基督在这里有一个应许:他要与我们同在,是藉着他的话语、藉着他的道。还有,你们回到耶路撒冷,在那里等待,藉着他所浇灌下来的圣灵。藉着基督的灵和基督的话语,基督如此地宣告说,他仍然与我们同在,他与领受大使命的教会同在,他与领受这个所有权柄、所有国家民族、所有他的教训、所有时间,与这样的百姓同在。为了这样的使命而活在地上的人,耶稣应许说:他一定与你同在。这个“同在”,是整个救赎计划、福音计划中很重要的一个词,叫做“以马内利”。整个马太福音结束于以马内利,结束于盼望:有一位以马内利的神要来,那一位永恒的、超越的、崇高的耶和华上帝,要成为以马内利的上帝。不是单单只在圣殿当中以马内利,不是单单只在一些特殊节期里面以马内利,不是单单藉着祭司和祭司所献的祭物才以马内利,而是所有的神的儿女,无论少年人、老年人、仆人还是使女,藉着他的灵和耶稣基督的死而复活,这一位神要变成以马内利的神,每一天随时随在与你同在的神。

整个旧约的盼望,福音书所描绘的所宣告的福音,就是关于一位以马内利的神,现在到了福音书结束的时候,耶稣基督再一次应许说:他是以马内利,与你们同在,直到世界末了,直到充满你生活当中的每一个日子。你每一个日子不是被撕掉了,过去的昨天不是被撕掉了,扔在废纸篓里,而是在他的应许当中,以马内利的神与你同在。你活在这个世上,为什么充满了意义和价值?因为你活在地上的日子,在地如同在天;因为那位在天如同在地,却依然在地。当他来到我们中间的时候,主耶稣基督说,他是那唯一在地却仍旧在天的;当他升天以后,同样他应许说,他也是那位在天但是仍然在地的。

摩根牧师说这是一个多么伟大的应许,而那位85岁的老姐妹听了他的话后,带着一种圣洁的幽默对他说:这个根本不是什么应许,这个是一个事实。各位,当我们说这是一个应许,这位老姐妹在强调这是一个事实,她已经85岁了,不管她情不情愿,都快要离世与主同在了。但是,她是情愿的,若是不情愿也要与主同在;若是情愿,这喜乐就难以形容。这位老姐妹说,这是事实,因为我一生在奔跑跟随主,现在就要回天家了。年轻人,你在我面前说,这是一个很伟大的应许,这是今天满18岁的人说的,但是今天满80岁的人说——这是事实。

2、君王的福音
感谢主,我们看到马太福音有三个对福音的描绘,我们一直在讲这三个主题。我们同样用这三个主题来看第十八到二十节的大主题。第一,我们说,这是君王的福音。君王的福音是马太福音的一个焦点,这个主题在最后的三节当中达到最高峰。何以见得这是君王的福音呢?因为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那一位复活的主耶稣基督了。从耶稣基督受死,埋葬,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里中复活,到他向门徒显现,颁下大使命,与他的门徒在地上同在四十天,然后升天。我们差不多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是主的安息。我们唱过一首歌叫做《主在墓中安卧》。第二是主的复活。第三是主的掌权。主的大使命的前提和基础,所要彰显出来的是主掌权。那一位降卑的主,降卑达到极点,他复活,现在他掌权。

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个使命的颁布,是以他掌权作为前提的?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有人叫你去办一件什么事,你有点怀疑,你会问他说:你有没有这个权力?这件事情是你决定的吗?会不会你叫我去干,但是人家说不行?我想确定一点,你是不是老大?这个在不在你权力范围之内?你是不是说话算话的?我们要确保这一点,然后派我去,我才敢去。所以,大使命,主说你们要去的一个前提,是他掌权。今天我们所传的是君王的福音,君王所颁给我们的使命,乃是君王的圣旨。他掌权,“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都赐给我了,所以,你们要去。”中间这个“所以”,很重要。

问一个问题:主既然说“所以,你们要去”,但是,那个国家不准我去,怎么办?曾经中国就把宣教士都赶走了——进来宣教是非法的。但是主说: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都给我了,包不包括海关的权柄?主,你说了去,你说了你有权,那我就去,但是人家说我是非法的,怎么办?谁大?如果我不相信主已经掌权,如果我不相信天上地下一切的权柄都是主的,那我就没有办法去传福音到地极。主说这句话的时候,包不包括地上的万族君王都在他的权柄之下?主,一定要包括!你不包括,不敢说这句话,那样你叫我去,我不死定了吗?主叫我们去,他有权柄叫我们去。但是还是有一点,虽然主你说,你有权柄叫我们去,你发粮吗?你配枪吗?你有海军陆战队给我们开道路吗?去不了,我现在需要偷渡怎么办啊?主又要我们去,主又不给我们配枪,这就是大使命。主差我们到地上的万族去,万族有没有统治者?万族有没有军队?万族有没有他的制度?都有。神的意思就是要我们如入无人之境。主的意思,是要我们不看这些为拦阻。主要我们去,无论得时不得时,都要传福音。但是主又没有武力支持,又没有制空权,又没有轰炸一遍后再派我们去。

因此,你要去的方式,就是如同这一位主一样,你不是带着胡萝卜和大棒去,你是带着十字架去。那一位在十字架上成就了救恩,有天上地下一切权柄的主,差遣你如羊进入狼群。差遣你去,但是没有武力护送。当然神在历史中掌权,神有的时候要用武力护送,那是他自己的主权。所以,主藉着英国和其他的一些国家,用他的武力,打开了中国封闭了一百年的大门。干这事的人,要为自己所犯的罪在神面前认罪,但是,这事是谁干的?神在教会的历史当中,在万族的历史当中,未曾不为他的教会开出路。你去,你去约旦河水就要为你分开,你去你就要得地为业。至于你说,我怎么去得了呢,他们不让我去,他们要抓我呢?神时间到了,神会废王立王在他的手中;神时间到了,神要开的门无人能关,神要关的门无人能开;甚至,真的有海军陆战队配合的,真的是有天上的天军配合的,因为神掌管着历史的过程和结局。如果耶稣基督不是这个宇宙当中的三军总司令,那么,教会怎么敢领受这个使命呢?

教会领受了一个福音的使命,用十字架的方式,用说服的方式,来为这一位主做福音的见证,而我们相信这一位主已经掌权,这是一个关于君王的福音。我们是地面部队,我们的主差下这个使命的时候,他还有空军呢。可是空军一般你看不见,你是地面部队,地面部队是不带枪的,地面部队是如羊进入狼群。但是,主要轰炸的时候就轰炸,主要解除一个国家的武装的时候就解除一个国家的武装,你只管去。阿们!

3、天国的福音
第二,这是天国的福音。在这个地方,当主耶稣基督如此宣告的时候,他乃是在宣告他是王。大使命首先不是关乎我们要做什么事,和整个福音书一样,对主的认识先不是关乎我们要做什么事,首先是关乎你认识的这一位主:他是谁?或者说:谁在叫你做事?认识谁在叫你做事,比你要做什么事重要。有时候两个人在做一样的事,但是有件事情是科长交待他的,有件事情是中南海习近平办公室打电话交待他的,你说,他们两个谁比较卖力?谁做事比较有果效?所以,不在乎你做的那件事,而是在乎谁叫你做那件事。这位君王颁下大使命的时候,是在宣告他是王,他是一位君王,他开创了一个王朝。为什么要在山上?这一幕像不像开国大典啊?这一幕像不像君王登基?他已经登基,但他还要登基。

启示录里说,最后有角声相送,我们的神要做王,在耶路撒冷,他要以武力的方式,他要以他大能的方式,最后在人类历史的终点做王。现在在加利利的一座不起眼的山上,他已经登基为王,他已经加冕。那些匍匐在他面前的11个使徒,已经脱下他们的冠冕,献在主的脚前,如同将来在启示录第四、第五章里,天上24位长老也要脱下冠冕,匍匐在他的面前。我们活在这个之间,我们用我们一生的奔跑和我们一生的生命来脱下冠冕,为我的主加冕,来承认他是宇宙的君王,承认他是我们生命的救主,承认他是我们所在的城市、所在的国家、所在的族群的真正的主宰。阿们!

我问一个问题,以前我在课堂上问过同学们:是先有国王才有国民呢,还是先有国民才有国王呢?或者换成我们今天的共和国,共和国里是先有公民才有总统呢,还是先有总统才有公民呢?在我们这里,是先有公民才有总统。先有一群人民,然后他们投票产生他们当中的总统,这是现代国家的逻辑。君主国的逻辑不是这样,君主国是先有一位王,然后问:你认不认他?认他的就是他的国民。你认不认?神要问每一个人。主说天上地上所有的权柄都交给我了,他的意思是说现在我是王,然后问每个人认不认我是王,如果他们认,你就把王的诫命颁布给他们,把王的法律、我所吩咐的就颁布给他们,叫他们照着这一位王的要求来生活,用这一位王的法律来塑造他们的生命。在这个地方你看到一件事,主耶稣基督死里复活,在地上建立了一个王国,这个王国在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先有了王。使命是什么意思呢?使命这个词本身就是君主国家里的概念,就是把王的命令、把王的召命带到人的面前去。如果这个人承认这一位王的王权,他就会领这个命,他就会按着这一位王的吩咐来生活。

在这里,“福音”这个词并没有出现在这几节当中,“大使命”这个词也没有出现在这几节经文当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词“教会”,也没有出现在这几节经文当中,但是,这几节的经文是关乎教会、关乎福音、关乎大使命的。教会在王对使命的颁布中诞生了,然后教会在大使命中认信这个福音,领受这个福音,把这个福音一直传到地极。教会在每个人面前去宣告这个福音,去问每个人说你认不认这一位王?如果认,就照着这一位王的教训来吩咐他们。这就是耶稣在地上扩展他自己的王朝的方式。

4、门徒的福音
第三,这是门徒的福音。门徒的福音也是到这里达到这个主题的最高峰。这几节的经文对我们来讲很重要,因为这几节的经文定义了你的身份,那就是门徒的身份。什么是门徒呢?领受了你的主的命令的人。领受了使命的人,就叫做使者。使徒这个词虽然我们特定用在了耶稣基督亲自拣选的12个,或是另外还有一两个人身上,因为耶稣藉着这十几位的使徒来建立了他的教会。但是,使徒这个词一般性的意义,是可以指我们每一个基督徒,每一个领受了使命的人都可以叫做使徒。使徒的意思,就是领受这个使命,然后去传达这个使命的使者的意思。

在教会历史上关于大使命的解读,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或者说有不同的理解。让我问一个问题:这一段的命令到底是关乎谁的?耶稣在这里说“你们”,那我们要问这里的“你们”, 到底是谁?有三个不同的理解。

第一个理解,从当时说话的处境来讲,“你们”是这11个人。所以这段命令是关乎使徒的。使徒是特别的,他们领受了这个使命,五旬节圣灵降临,建立了教会。你们都看过这些使徒的殉道的历史,哪一个死在西班牙,哪一个死在印度,还有保罗和彼得死在罗马。所以,你看到的是,这个命令是关乎使徒的。使徒死完了,这个命令就结束了。使徒死完的时候,福音已经传到地极了,就是当时整个地中海的世界。以后的教会,都是已经建立的教会和使徒工作的一个延续,所以,你不能把这段话直接运用在今天的教会上。这是很多教会的解读方式,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特别是今天的很多自由派的教会,他们的解读会是这样的:这个经文不是对你说的,与王弟兄、李姐妹没什么关系,这是对使徒讲的。

第二个理解,不单单是对当时的11个使徒讲的,还是对传道人说的,是对教会的领袖说的。直到主耶稣基督再来的那天,每一个主耶稣基督的教会,凡是蒙受了神的呼召做教会的牧师长老、宣教士、全时间的传道人,这个话是对他们说的,不是对我们教会的会友们说的。我们主要是把面包做好,或者是在公司里把事情做好,每周来教会就可以了,再加上十一奉献,三个月参加一次祷告会,就已经是很不错的基督徒了,至于大使命,是教会领袖的事情,是全职传道人的事。少数的人被神呼召出来领受大使命,成为全时间的传道人,其他的弟兄姐妹是小使命或者是没有使命,就是在这个地上过美好的时光。靠着这一位主,我们也信靠这一位主,我们每个人有我们自己的生活目标和理想。这是第二种解释。

第三种解释是说,这一段命令是主耶稣基督对着教会的每一个人说的,是对着会众讲的。虽然有人是全时间的传道人,有人是带职,带职的意思是表明他另外有件正事。如果他做的工作本身就是他这辈子的正事,那怎么叫带职?带职的意思就是那是业余的,不然你会说我是专业的、职业的,因为我在这行业做了三十年。带职的意思是,有件事是正事。正事是什么?你是为那件正事而活在地上,被主留在这个地上。主为什么没有接你走?你上次得了癌症,后来主又医治了你,医治你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那件正事,不是为了你做的那件工作。主没有接你回天家,是因为在地上还有你没有完成的事。所以第三种解释说,这是对所有人说在,是对你们说的——亲爱的弟兄姐妹。

大使命与你们有关吗?大使命是关乎教会每一个成员吗?你们要去给万民施洗。你说,不对,教会一般是牧师才能施洗,明显这话与我没有关系。耶稣说你们要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教会都是牧师在施洗,因此与我没关系,是这样的吗?好像是,因为那个施洗的动作,我没有做过。其实,整个教会是主耶稣基督的身体,整个教会成员都参与其中。保罗曾经讲过一句话,他说,我蒙召不是为施洗。他的意思是,在地方教会为人施洗的动作本身并不是他领受使命的焦点,他不是在否认施洗的重要性。那个使命——奉父、子、圣灵的名为他们施洗——的焦点是什么?使他们做我的门徒。好像是给他们办签证,给他们签到神爱子的国度里面来,然后教导他们在这个国度中生活。你在中国乱开车,到美国不乱开车;你以前这样,现在不能这样;要按着新的国家和你生命中的新的君王的要求,来塑造你的生活,这个叫做培育门徒、这个叫做使他们做我的门徒。每一个教会的成员,都要参与在传福音,使人归主,使他们重新被神的话语、君王的命令所塑造的大使命当中,而不只是说施洗那件事情。在那有形的、成型的教会中,圣礼被托付给被神所拣选的牧者来做,但是,他乃是代表全体教会的身体来做这件事情,他只不过是个工具,只不过是上帝所使用的一只手,而使命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

三、使命也是给每一间教会的命令

现在让我来问第二个问题:这个大使命是给教会的还是给机构的?在二十世纪,出现了教会和机构之间的剥离。曾经有一位弟兄来问我,他说,我觉得教会就是传讲福音,大家来听道,至于要做具体的事情,植堂啊,宣教啊,要发展什么事工啊,那应该是机构去做,不应该由教会去做。我说,你有没有读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第十八到二十节啊?大使命是赐给教会的还是赐给机构的?在圣经当中没有机构,机构都是在教会以下的。在二十世纪,最近这一百多年以来,在某个意义上,在教会中总有一些有追求的人,在教会中有一些愿意为主奔跑的人,他们对教会很失望,他们觉得教会里一潭死水,他们觉得教会当中弟兄姐妹一天到晚老是操心自己的事情,不为神的国操心,住在有天花板的房屋里面,却不关心神的殿荒凉。所以他们就起来说,咱们办个机构吧。在二十世纪的时候,教会的大使命越来越被从教会挪开,交给了各种各样的机构去执行。我曾经和人分享过,我刚信主的时候,师母在一个机构里服事,我说的机构指的是主内的机构。有一句话,我当时听了特别羞愧。机构里面带同工的说:咱们做事情不能像教会里一样啊,我们是机构,我们不能像教会那么不认真,我们不能像教会那么没追求,我们不能像教会那么懒惰,我们不能像教会随便弄弄就算了,我们要做得专业,我们要敬虔,我们要殷勤,我们要投入。我们要求要很高啊,我们要有纪律啊,不能像教会一样。

这是这一百多年教会极大荒凉的结果。慢慢地,在教会当中产生出一种心态,大使命是传道人的事,是全职同工的事,不是我们弟兄姐妹的事;大使命是机构的事,不是教会的事。教会是大后方,教会是疗养院,机构才是海军陆战队。所以,你们要打仗就去成立机构,不要在教会里打仗,因为教会里弟兄姐妹都是老弱病残。这种观念是对整个大使命的误会,教会中的使命越来越被抽空,变成了俱乐部,变成了一种内卷化的、内敛化的东西。但是,当你读到经文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我们要承认一件事情,我们要看见一件事情,就是大使命不是单单给当时的十几个人的,大使命也不是单单给教会领袖和全时间同工的,大使命是给全体会众和每一位教会成员的。你们就会看到,大使命要求教会不是内敛的,而是外展的;要求教会不是更多地关注自身的成长和自身的权益,而是更多地关注万国的福音。大使命不是单单地要求教会应该做什么,或是教会要做点什么事。大使命本身塑造了教会,大使命本身定义了教会的身份。大使命决定了教会是什么。

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主了。在这里,教会产生于大使命,产生于君王对他王朝的宣告。虽然在这个地方没有很明确地引用旧约的经文,但实际上你可以看到,这里是对但以理书第七章第十三、十四节主题的表达:“我在夜间的异象中观看,见有一位像人子的,驾著天云而来,被领到亘古常在者面前;得了权柄、荣耀、国度,使各方、各国、各族的人都事奉他。他的权柄是永远的,不能废去,他的国必不败坏。”我们上次讲过,你以为你的意中人是位英雄,你以为他会驾着云而来,结果他却被钉在十字架上,当这位主复活以后,如但以理书预言的,有一位仿佛人子的,有一位宇宙世界之王,有一位盖世英雄的确是驾着天云而来,仿佛人子被领到亘古常在者的面前。耶稣在大使命中宣告这一幕的成就,宣告他就是那一位得了一切权柄而来的那一位,他本来有这个权柄,他却舍了这个权柄,又从死里复活,透过十字架的苦难重新得回这个权柄。

他的宣告意味着几件事情。第一,他宣告他是一位王,他是世界的王,他要求你承认他是你的王。第二,他开始了他的统治。这个使命意味着耶稣王朝已经开始了,现在进入到了这个王朝的第三个千年。凡是以耶和华为神的那国是有福的,不以耶和华为神的、抗拒耶和华为神的不过是这两千年当中作乱的山大王。他的统治已经开始了。第三件很重要的事情是,当基督宣告这个使命的时候,他等于宣告说,魔鬼已经失败了、撒旦已经失败了。他要他的教会去,是他宣告他已经清了路障,撒旦已经失败。教会产生于这个使命,在使命当中,我们听到福音,我们受洗,我们按着主的吩咐被教导、被养育来成为他的门徒;我们成为门徒,再将福音带到更多人的面前。这就是教会。

教会和他的使命,犹如火与柴的关系。火需要有柴,柴需要有火。一捆湿柴不是教会,被火点燃才是教会。阿们!教会就是那焚而不毁的荆棘,而那一位耶稣基督,那一位曾被杀的羔羊、君王将在这焚而不毁的荆棘中向世人显现,如同耶和华在那焚而不毁的荆棘当中向摩西显现一样。阿们!这是我们何等荣耀的身份、特权和使命。大使命塑造了教会,大使命也塑造了我们每个人的身份。大使命并不单单是个人性地领人受洗归主(甚至今天的教会已经把大使命简化成了带人做一个决志祷告),而在于一个国度性的门徒造就。换言之,大使命意味着——什么是信主?信主不是单单地意味着改换一个门庭,信主意味着改变你全部的生活方式,按着主全部的吩咐去做。阿门!简单地说,大使命意味着——什么是信耶稣?信耶稣就是被耶稣统治。大使命是在宣告耶稣的统治、是在传扬耶稣的统治、是在建立耶稣的统治。门徒的福音是建立耶稣的统治,在我的生命当中。马太福音的结束向你发出一个挑战,也给你一个应许,甚至这是一个事实,就是你被耶稣统治。

四、使命是对教会和个人生命的塑造

我们堂委会正在做明年的预算。教会与个人一样,当你说你爱主,当你说你敬虔,那我们看一样东西就可以看到——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中国的教会,因为我们的财务或教会的情况,一般是不知道你的奉献情况的。但是在美国教会,每个人都知道,因为要报税。教会每个成员奉献了多少钱,至少教会财务人员都是知道的。我们这里不知道,不知道你有没有奉献。全职工人、牧者,我们要求都要报的。有的时候做财务的同工比较挣扎,因为他看见一个弟兄看起来很属灵,说起话来神学都很正确,但是,只有他知道他没怎么给钱,可是他又不能说,因为要保密。但是,主知道。

1、主要为自己的教会
看教会也是这样,你就看教会的预算。让我这样讲,基本上有两种教会。一种教会主要是为自己,偶尔为福音的使命,偶尔为国度。反映在预算当中很简单,大部分教会都是这样,80-90%的预算都是用于本堂的需要,如堂会的建筑,场地的费用,工人的工资,彼此之间的团契活动等。这些占到一个教会80%到90%的费用开支,就好像你的生活一样。80%或90%的费用都是用在自己的身上,10%是为国度而用。大部分教会也是这样的,10%到20%用于拓展,用于植堂,用于宣教。绝大部分教会无论怎样,也会保留5%到10%的费用用于宣教。到今天为止,大部分的教会,都维持着这样可怜的财务预算状况,就如同许多基督徒都维持着这样可怜的奉献生活一样。

第二种教会主要是为福音的使命而活,同时成全自己。我不禁要问,到底是教会内门徒的造就、彼此团契重要呢,还是福音的使命更重要呢?实际上,你的生命的成长和彼此生命的成全,是被使命所引领的成全。如果没有使命的推动,就不可能有你生命的成全。

几年前有一对夫妻和我交谈,我看到这位弟兄最近这两年很软弱,他却说:我今年和主的关系特别好;我们家庭、我们夫妻和神的关系有很大的成长。我说,感谢主,那就是说今年你们家庭的奉献增加了?他说,这个没有。我说,那就是说你们家庭今年在整个教会中的服事增加了?他说,没有,我们减少了一些。我说,你们探访弟兄姐妹更多了?你们家庭开放接待次数更多了?他说,这个也没有。我又问了好几个问题。那么,你凭什么说你生命成长了?你明白这个意思吗?你凭什么说你的生命成长了?你的生命没有成长,你只是虚假地,自欺欺人地认为生命成长了。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成全,是一定在于给出去,一定是在福音的使命中被成全的,一定是在事奉中被成全的。

举个例子,就像一个男孩子学习不认真,成绩也不怎么样,因为他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后来18岁的时候,他爱上了一位女孩,他忽然就开始认真学习了,最后考上很好的大学,现在已经结婚20年了。你明白这一点吗?很多时候一个人脑袋不开窍,不认真学习,为什么他忽然开始认真学习了呢?因为他爱上了一个人。为什么你早晨不愿意起来,你不能很早地起来读经祷告,你不愿来教会参加晨祷呢?很简单,因为你没有爱上某个人,你没有被主所爱,你也没有活在对他的爱当中。那些竭力为主奔跑的人、对主渴慕的人,他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被成全。因为他陷入爱情当中,而爱一定是给出去,爱不是拿进来。一种拿进来的态度是不会产生爱的动力的,更不可能产生出他生命中真正的成全。对一个家庭来讲,他一定是开放他们的家庭,而不是以他们两个人或者三个人为生活本位,这样,他在基督里的生命才会被成全。

一间教会也是如此。如果不是为了国度,为着其他教会而存在,而是单单地关注他们里面的事情,那么,家务事是永远干不完的。我们很多姐妹有这种体会,如果一天有48小时,我估计她们20多个小时都在做清洁,因为那是永远做不完的。如果一个人把焦点关注在你自己身上,你永远都做不完关于你自己的事。如果一个家庭把焦点放在自己家庭上面,他永远都做不完他家里的事,然后他会说,我哪有时间去关心别人呢?如果一个教会永远在关注它自己,它就永远做不完这些事情。来探访你几次才算探访呢?你生病了要有几个弟兄姐妹到医院看你,你才能感受到这个教会有爱呢?有8个来看你,但是你会说,人家某某某上次生病的时候有20个人去看他。最后,就变成了在彼此相爱中的彼此的嫉妒、彼此的要求。这是因为你没有陷入爱情,你没有领受君王的使命,你没有为国度而活,你的生命不可能被成全,你不可能在被关爱当中成全。保罗对以弗所的众长老说,你们要纪念主所说的,施比受更为有福。施比受的教会更为有福,施比受的家庭更为有福,施比受的基督徒更为有福。阿们!这就是大使命对我们生命本身的塑造。

2、被使命塑造的教会
我讲第二种教会。我很感谢主,秋雨之福教会在过去的七、八年以来,基本上都将本堂的开支控制在预算的50%左右,而且一直保持,有时会超过50%的奉献用于整个国度的拓展。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是如此,我们求主能够继续带领我们。在今年有一间布道所退出我们华西区会,为什么退出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区会鼓励,不是要求,区会鼓励每一个堂会、每一个布道所,实现8%到10%的国度的奉献预算,就是把这间教会8%到10%的钱拿出来,用于整个国度的事工,或者是支持神学院,或者是支持人文学院,或者是支持反堕胎的事工,或者是福音单张印刷的事工,或者是另外要帮助的人,都可以。区会鼓励堂会要达到10%,但是,这间布道所说:什么,还要给钱?他们同工不接受。其实,不是给我们,不是给区会,区会不需要用钱,而是希望你能够为国度所用。最后达不成这样的一致,他们说,我们弟兄姐妹没有这样的观念。没有这样观念的基督徒,在今天已经太多了!没有这样观念、没有被使命来塑造的教会,今天已经太多了!所以,求主能够来怜悯我们,求主能够来帮助我们。当区会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我们教会一直是控制在50%左右。

大使命不单单是关乎我们要做的事,大使命定义了教会的目标和本质,大使命要求每一间教会,而不是少数的教会,都应当是使命性的教会。教会存在的理由、基督徒受洗归主之后仍然留在这个地上的理由,就是为着这个使命,就是为了把爱给出去而留在这个地上,而不是通过机构把福音使命从地方堂会当中剥离出去,使教会俱乐部化,使教会越来越关注内部我们个人的需求,并且在个人的需求当中彼此地相争、在个人的需求当中彼此地比较。在个人的需求当中,是没有人会满足的。我上次在门徒班讲不可贪婪的时候提到一个例子,就算是别人在白白地发东西,完全是白白的恩典,每个人都可以领一包,但是,你领了之后可能会说:“他那包,怎么会比我大呢?”这就是罪人。即使你是白白地领受,一分钱都不花,你都会比较,更不要说你是努力的辛苦的,那你更要比较了。

所以,除非你们的心意被主破碎,不关注自己而为神的国度激动,被福音、被主耶稣基督复活的爱所充满因而爱上他,否则的话,我们就没法脱离这种自我中心和这种自爱的个人生命。按着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自爱的倾向。要知道,教会是自爱的敌人,教会是与这样一个自爱的倾向相反的,不要把教会改造成和我们的自爱倾向相符合的。今天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希望把教会改造成我们喜欢的教会,改造成我们自己给它一个使命的教会,而不要主耶稣基督给它的使命。我们求主来带领我们这间教会,秋雨圣约教会必须是一间听见了大使命、信靠大使命和跟随大使命的教会。大使命就是关于主耶稣基督复活的见证。复活的主已经在天上,那在地上,他在哪里会被我们看见呢?透过教会他的身体被看见,透过教会成为那焚而不毁的燃烧的荆棘被看见。

五、教会要给出去、走出去、豁出去

过去几年我们常常讲一句话,希望秋雨之福教会成为给出去的教会。我想,
今天用三句话给大家一个劝勉,对此做进一步的扩展。第一叫做给出去的教会;第二叫做走出去的教会,第三叫做豁出去的教会。给出去,归根到底就是给钱,把资源给出去,把你拥有的东西给出去。走出去是人走出去,我们看到这个月一些家庭小组上街传福音。我们求主在新的一年,带给个人这种个人布道的挑战,带领小组和团契都成为使命性的小组和使命性的团契。我的意思不是要减少爱宴的次数,而是要同步地增长,而是要成为一间走出去的教会。豁出去是什么呢?命!把钱给出去,把人走出去,把命豁出去。把命拿出去,是要彰显那一位复活的主耶稣基督的能力。人要走出去,因为人是一间教会中最重要、最珍贵的教产,如以弗所书就称神的儿女,是他所得的产业。钱给出去,是要显示出财宝在哪里,心就在那里。

让我再一次地挑战各位。大使命不单关乎我们个人生活的内容,大使命定义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角色。每个基督徒是有剧本的。这一生在世上的剧本,第一,是主写的;第二,主都是按着大使命写的。你的人生的剧本,都是按着大使命来写的。过去的这些年当中,教会中两种的现象——相反的两种现象,都让人很着急。第一种现象是,很多不好好工作的人想服侍主;第二种现象是,很多好好工作的人不想服侍主。为什么就不能结合呢?这是两种吃教的方式。不好好工作,却想来服事主,就是想吃教。好好工作了,就不来服事主了,只是主日来聚会,也是吃教。你活在地上,就只是为了满足你几十年肉体的需要,那么,你所信的那位耶稣基督,就是你满足你的人生梦想的一个工具,这就是吃教。

让我最后一次地问大家:大使命是给平信徒的吗?这一段的经文、这个应许、这个事实,是直接与你个人有关吗?如何与你有关?大使命是关乎王的掌权和王的同在。大使命是在已然但是未然,他已经做王他还要做王,他的王朝已经开始,有一天他的王朝要遍满天下,是在这样的一个已经但还没有完全的末世观当中的。马太福音的结尾,大使命的结尾,强调了王掌权的事实,强调了王掌权已经是一个事实。这是一个开放性的事实,这是一个末世性的事实,这是我们理解大使命,了解我到底要做什么的一个前提。

“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去遵守。”那么,主吩咐了什么呢?就马太福音来讲,前面五大段的讲论,就是他的吩咐。我们回顾一下。第五章到第七章的登山宝训,是关于天国的生活样式,是关于天国当中按着神的诫命来生活的门徒的样式,这是一个门徒社群的样式。第十章是差遣,差遣他的门徒如羊进入狼群,是蒙召差遣出去的教训,当然那个时候出去仅限于以色列,现在扩展到了全地,是关于被差遣的门徒的教训。第十三章是关于天国的奥秘,关于天国已经在我们当中,关于那位天国的君王允许天国与世界混杂着一起生长,那一位君王还要再来,在最后的那一天,他要分开麦子和稗子,分开山羊和绵羊,分开光明与黑暗,分开真信徒和假信徒。第十八章关于教会的讲论,关于神的儿女们在一个社群中的次序,一个天国的次序,一个天国的王的次序。第二十四章和二十五章是关于末世的讲论,天国已经进入人间,人间已经变成了末世。人间向着未来敞开了一个口子。人间最后的结局,按着它自己来说,是一个悲惨的结局,因为终有一天,主宣告说它要过去,它要毁灭;按着恩典来讲,是一个光明的结局,因为终有一天神的国要充满天下。

六、今天教会的挑战:大使命还是大抗命

我刚才提到,对今天教会的挑战,有人用一个词来表达叫大抗命,这是与大使命相对的今天教会的糟糕的光景。大使命与大抗命,今天有太多的大抗命的基督徒,今天有太多的大抗命的教会。越来越多的教会和基督徒,渴望一种不以使命为焦点、不以使命为中心的教会,建立专属于自己的教会生活。越来越的多的基督徒和教会,在传扬福音、拓展神的国和被神统治上面持守最少主义的立场,而在那些属世追求上面持守一种最多主义、最好主义或者是卓越主义的立场,两者之间出现一个很大的反差。我以前与同工分享过,教会要选长老执事了,问一个弟兄:你应该被主呼召来做长老、做执事,他回答说:“我还不行,我不行,生命太小,没有时间。”在单位里,说要提你做副总经理了,有人说他不行,他就会争辩说:“哪个说我不行?”颠倒了,你知道吗?

什么叫最少主义呢?我以前没信主的时候,在我教书的大学里,我就是持守最少主义的原则,尽量不出门就不出门,尽量不与学校打交道就不打交道,尽量不与系主任碰面就不碰面,能不去开的会就尽量不去开,不报一分钱的医药费,不申请房子,不发表论文,不申请课题,什么都不要,与体制的接触降到最少,目的是为了保持个人的自由和独立的思考。我走在校园里,碰见校长,我也真不知道他是校长。在大学十三年,我没有报过一分钱医药费,我没有分过房子,没有申请过课题,没有在学报上发表过文章,没有参加一次职称评定考试,所有的都不要。由此,你们可以想一想,什么叫做教会中的最少主义?在这个教会里是不是也流行一种最少主义原则——在服事主上面的最少主义的原则?

前段时间,我在神学院教中国教会史课的时候,对神学生们有些挑战。我对神学生们说,我给你们一个劝勉。华北神学院在二十、三十年代的时候,被主大大地使用。华北神学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持预算上的低预算原则。他们在三十年代的时候,是中国收生最多、规模最大的神学院,但是它在中国神学院中的预算排名中是第八位。规模排名第一的最大的神学院,预算排名却是第八位。条件非常的差,但是他们不希望增加预算。为什么呢?预算低,在这个时代活得比较久;预算低,抗压能力比较大;预算低,好调头。

所以,我对这些神学生这样劝勉,我也对你们这样劝勉。我对他们说:你们将来在一生服事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鼓励你们不要轻易提高生活水平,能不提高尽量不提高,提高之前好好祷告。原来买香皂是三块钱的,现在为什么买六块钱的?好好祷告,三个月之后再决定要不要买六块钱的。不要轻易买房子,不要轻易买大房子。不要轻易买车,不要轻易买好车。因为,你的神学思想和事奉立场往往与你的生活条件和经济水平直接相关。不要以为,那些都是思考的结果。其实神学是生活的结果,不单单是思考的结果,而生活与你的生活水平直接相关。自由派神学在十九世纪出现,自由派神学在本质上是中产阶级神学。我意思不是说,你们都要变成穷人。但是有一点,穷人要么不信主,要信就来真的。只有生活条件舒适,在物质上奉行精致和卓越主义的人,才只信一半。

求主来帮助这间教会;求主来帮助这间教会的传道人,都有受苦的心志;帮助这间教会的基督徒,都随时随在得着秘诀。中国人常讲一句话,但不一定做得到:钱多就多用,钱少就少用,没有就不用。这就是基督徒的秘诀——有就用,没有就不用;少就少用,多就多用;没有,拉倒。阿们!

我们一起低头来祷告。
主,我们感谢赞美你。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你了,虽然我们被这个世上有权柄的人藐视。主啊,你的福音传到了中国,求你使福音进入这座城市,然后传出这个城市;进入这个国家,然后传出这个国家;进入这个族群,然后传出这个族群。凡你所吩咐的,都教导你的百姓,养育他们,使他们活在你的爱的诫命的统治之下。求主使这间教会成为一间传福音的教会,成为一间给出去的教会,走出去的教会,为主的缘故豁出去的教会,让我们在地上的生命能够成为那焚而不毁的荆棘。感谢赞美主,因此怜悯我们,因此帮助我们,体恤我们当中的软弱,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来亲近你,使我们在山上的时候亲近你,在山下的时候就为你做工。在你的面前安息有时,在你的面前劳苦也有时。感谢赞美主,求你带给这间教会,在相同的福音使命当中同心合一,使这间教会成为被你所建造的一间同心合一的教会、为主争战的教会。无论前面如何,我的主已经复活;无论前面如何,我的主已经坐着为王。耶路撒冷啊,愿你秀美,愿你如同那展开的旌旗一样,在我们当中飘扬。感谢赞美主,听我们如此的祷告祈求。奉主耶稣基督宝贵的圣名。阿们!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