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mily: NonBreakingSpaceOverride, 'Hoefler Text', Garamond, 'Times New Roman', serif; letter-spacing: normal; font-size: 21px;">1.
人的怜悯背后,是一种深刻的冷淡。即一种冷淡的光景,总是激起我们相同的冷淡。即使这种冷淡,总是被一种适可而止的热心包裹着。当我们看不见这一点时,怜悯就成了怜悯者的自我神化。
唯有神的怜悯背后,是一种强烈和坚定的热心。是与这个世界的冷淡截然相反的激情。神的大发热心,总是被神自己的旨意所激动。神怜悯,不是因为我们值得怜悯。而是因为怜悯是他的荣耀,怜悯是他的主权。怜悯在本质上,不属于这个世界,却又赐给了这个世界。
2.
那令人神往的,就是神自己。
地上的君王,只配得人民怀着惧怕和怨憎的顺服。
天国的君王,却配得他的子民充满欢喜和满足的顺服。
你若顺服,却没有欢喜和满足,这样的顺服是对天国君王的羞辱。
你若顺服,且没有惧怕和怨憎,这样的顺服,就是在地上君王的头上堆积炭火。
在某个意义上,这就是地上的一切政权终将被基督教依次颠覆的主要方式。
3.
苏炳森问,魔鬼在知识中的隐藏,意味着什么?
天使与魔鬼在政治学和历史学的叙事中的缺席,意味着现代政治学和历史学的叙事是不及格的。
C.S.路易斯的《魔鬼家书》中,小鬼问大鬼,“是否应该让病人对我们的存在保持浑然不觉的状态?”
病人的意思,就是相信上帝的人。大鬼回答,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两难选择。
但对魔鬼的存在浑然无知,使科学沦为一种崇尚物质力量的现代的巫术与玄学。
4.
尹振球解读《伊利亚特》,指出三种人生样式。
一种是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义务大于权利),这是典型的东方文化。
一种是权利与义务的对等,这是希腊文化的精髓,阿喀琉斯退出战争的原因。如果王剥夺了他的权利,他就不再负有作战的义务。这也是启蒙运动以来,逐渐复兴的哲学与理性的文化,即今日所称的普世价值。
但阿喀琉斯在朋友战死沙场后,最终抛弃了自己的权利诉求,选择为友谊和荣誉献身。在此之前,伊利亚特是一个自由主义的启蒙故事。之后,却是自由主义的困境与悲剧。
第三种是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权利大于义务)。就是基督的福音。这是一种恩典的人生。因为你无论做什么,都不能配得上你所得的永生。因为,福音向你所发出的命令,在本质上不再是一种道德命令,而是来自恩典本身的命令。
5.
奥古斯丁说,人在罪中,所作的都是最糟糕的选择。
但现代文化高举人的选择,选择带来改变,选择改变命运。你的不幸是因为你作了错误的选择。譬如婚姻不幸福,是因为当初选错了。你可以改变,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重新选择。这就是现代文化所传的福音。
——摘自《大声的默想》